五年二月初五 宗豫vs应蕙宜
帝·宗豫
五年二月初五 灵台方寸前殿
[自魏氏更过清霄宫中绿植后,最是偏爱的,便是眼前一丛竹,肘倚凭几,已换下朝服,衣的缃色便袍,身旁茶案,有一碗茶汤,凝沫未散,另一碗,则尚在可人手中,击拂待享。此时常静自檐下行来奏禀,已将应氏召至,起碗尝茶,让领来殿内。]
御人·应蕙宜
二月初五 灵台方寸前殿
[稍整仪容后随人往至,恰是仲春的一抹天缥碧,恭敬温顺地徐徐欠身跪拜,自上观下可见乌云堕髻上斜挽着一支碧玺迎春簪,并不精贵,胜在巧致而已,两弯长睫颤颤覆下]民女应氏请陛下安
帝·宗豫
五年二月初五 灵台方寸前殿
[问安已听过千百回,茶汤落肚之际,随口应道]朕躬安。[让人起身,并放碗茶案。常静已从动作中辨知意思,示意她上榻伴坐。可人则将手中茶碗轻放茶案另一侧,躬身退去。于是此处轩馆陪侍者,除去常静,只余应氏,让人用茶]你父亲近年,仍还好着那一手分茶功夫?
御人·应蕙宜
二月初五 灵台方寸前殿
[便在起身时飞快地掠过一眼,随即垂眼让着坐在对首的榻上,恩谢赏赐过才捧起茶盏轻浅啜饮,抿唇盈盈一笑]承蒙陛下记挂,父亲如今可作‘水丹青’技巧更甚,只是民女才懂些皮毛,否则也能为陛下分茶一盏了
帝·宗豫
五年二月初五 灵台方寸前殿
[轻笑未评,只讲旧事]疏星淡月,挂枝离愁,雪满千山,独向剑门,当年你父亲在军中还曾和朕斗茶,自谓三十余载闲无事,方练得一手妙技,可镇西关。而今为朝廷输粮西北,又握一处漕运,还能有余情来做这些?
御人·应蕙宜
二月初五 灵台方寸前殿
[白鹄脖颈柔柔垂下,观着一方润泽茶面,此际粉面轻抬,轻扬起两弯小山翠眉,答得诚恳]父亲时常说起与陛下军中分茶时的情形,心中感念圣恩,常言道’分茶恩遇见天子,人生至大幸事哉,岂敢淡之‘便以此深谢皇恩浩荡,又以养神静性,不忘初心,故而无论事务繁杂与否,不肯轻易废离
帝·宗豫
五年二月初五 灵台方寸前殿
[拿碗小饮一口茶汤,不曾打断,在看轩馆之外绿竹春笋,轻摩碗壁,至人话音落下,随性又尝一口,偏头相询,一点兴意]时常说起,你父亲最喜欢讲的什么?
御人·应蕙宜
二月初五 灵台方寸前殿
[白腻细手摩挲着温润茶盏,二者浑若一色般,轻轻缓缓地勾勒起]‘一介草民,得见天颜,本不胜惶恐荣幸,圣人又以礼相待,分茶切磋;山水云雾,花鸟鱼虫,心手相应,变幻绝伦。仰之弥高,心悦诚服之。圣人不嫌吾鄙陋之身,委以军粮大任,吾自知无文武之才,唯胜犬马怖惧之劳,略尽绵薄力,报国而已。早年家中贫弱,更知民生多艰,今遇圣人恩德,富庶一方,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莫非国财,理应施及瓜洲鳏寡孤独,癃残六疾,不能自存者。此皆是圣人下恤黎民之情,终身铭感不已。’[眸中起了薄薄一层朦胧雾合,洇红一点儿鼻尖,又笑得真切]方才陛下说的水丹青正是父亲所述,原来陛下也一直记得,父亲若知,一定感恩欣喜非常
帝·宗豫
五年二月初五 灵台方寸前殿
[探究掩于层层兴意之中,似不曾预料,但又并非惊讶,而是浓趣在眼,静听中余光偶掠,放茶搁碗,随人转折一句,搭握椅扶斜椅,噙笑几缕]像你爹能说出来的话,[偏眼稍看,示意她吃茶,复又收归翠竹,慢慢续道]就是文气太甚。除此外,倒和他当初在羊公帐中那一番慷慨陈词,差不了几分了。
御人·应蕙宜
二月初五 灵台方寸前殿
[晾下几分滚烫,还是显在春寒料峭里的氤氲蒸腾,须得缓缓细品回甘,言至后话生几分轻快]这数年来,父亲在家教导子侄勤学苦读,往后科举报国,一来了却早年自身尚未科举的遗憾,二来自知身系大任,较之以往不同,需得读书长进,才能不负皇恩。民女偶一隅玩笑‘父亲若有幸再见天颜,士别三日,可要刮目相看了’
帝·宗豫
五年二月初五 灵台方寸前殿
读书知事、明理,你爹在家中,应不止教导子侄,还教导了女儿。[话中有笑,伸手取茶,这一小杯将尽,常静早便递了眼神给外间可人,故茶杯放下时,可人已伺候来身边,和她(可人)说到]把那套十二先生赐她,再备一副天目瓷的杯盏。
[可人应是。看应氏]让常公公遣人送你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