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阿米巴培训机构都是如此,不断的洗脑。说稻盛和夫的理念就是真善美,你反对就是反对真善美,你不觉得就是洗脑吗?用错误的逻辑来让一些脑回路比较长的人陷入逻辑陷阱。
什么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每一句话单拿出来肯定是对的,如果你是正常人就不该反对。但经营也好、管理也好、工作也好、不是非对即错的问题。管理与生活是对每个人和每个企业都有不同的适应性。
其实稻盛和夫在日本的成功,有一个很大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民族背景。日本当时是终身雇佣制,而且日本战后,能活着就是万幸了,人们在生存焦虑下,不断的工作,以免陷入危局。这种情况和我们讲无私奉献很像。这也是为什么老一辈日本人都说年轻人废了,我们当年怎样怎样努力有关。但是现今日本社会的年轻人早就不信那一套了,在没有生存焦虑后,阿米巴这种模式已经在日本没有了土壤。然后被一些伪大师拿来忽悠国人。国人比较容易上当的原因是,以为听几堂商业鸡汤就能改变企业命运,殊不知企业不是靠一个落伍的管理模式就能实现飞跃的。
阿米巴让每个人每个部门都作为经营者,有些企业甚至说招聘合伙人,听着像不像骗子?听过鸬鹚说的,应该都懂吧。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复杂的数据统计增加了公司人力成本和运营成本,在不增加人力配给的情况下,员工数据统计负担增大,员工满意度降低。各个部门自己定价,每个部门都是服务机构,整个公司的产品在各个部门不断加码的情况下价格脱离了市场,产品失去了竞争力。各个部门之间掣肘,提升了合作门槛,导致内部矛盾增加。还有很多问题不一一列举,但就这三条已经是企业从本来病急乱投医的情况,变得病情更加恶化。
每日不断精进,各种批评与自我批评,发感悟等等洗脑和打卡使人生活在不切实际的虚无里,有本事有脑子的员工,要么敷衍了事,要么就另谋高就了。而一些本来就属于非技术工种,则以此来博取出位机会,变本加厉的鼓噪,更加使内部环境变得恶劣。这种感觉会让你活的跟在传销组织一样,人们不是想的如何在技术、科研、战术、战略层面上赢得市场,而是在内部进行着魔幻的梦。
另外,任何阿米巴培训机构里的培训讲师,企业应该去做做相关的背景调查。看看他们的学历、从业经历、管理经验和主要业绩。一个看了基本书,听了几个故事,上了几个传销课的人给你讲经营管理,最主要你还信了,你不觉得荒谬吗?
还有,任何阿米巴培训机构,他告诉你他的啥啥案例,哪些企业做过。请你去电话回访下这些企业和员工,当面拜访下他们的员工和管理者,还有那些没宣传的,被他们隐藏掉的客户。还有去启信宝啥的看看判决文书和开庭公告。花钱是小事,到时候企业都被搞完球了,哭都没地方哭去。
现在企业的成功,更多的应该在市场细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口碑营销、消费者互动等各个战术层面的的不断深入学习和探索,立足国内市场,尝试和突破海外市场,在战术层面不断稳固企业地位。至于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学习固然重要,但要有专业的人才,去到专业的高等学府取经,并且多听多看,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寻找适合自己的模式,而不是抱着个稻盛和夫在那念假经。
稻盛和夫是一代大师,这没有错,他结合了日本的时代、民族、企业和国际形势作出的管理模式是一代经典。但过去的终究过去了,唐朝的兴盛、大清的疆域与我们何干?我们要做的只能是以史为鉴,而不是死读书读死书。现在的这些培训机构,我看倒像是传销机构转场了。你对他们客户做下背景调查能吓死你,好不好你去调查下就知道了。
对于阿米巴这种类似合伙人机制,对于个别企业可以进行衍生与变化,这也是兼听则明的表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如法人股、员工持股、技术股等来规范股份分配机制,从而激励员工的方法就可以尝试。部门Q&A机制,让各部门了解其他部门的工作困难,以旁观者身份进行建议,减少非必要性工作,降低非必要流程、减少非必要开支等等。例如下午茶时间,各个部门提出一个部门内的困难,和部门内一项常规工作,听听其他部门的看法。例如:行政部门的礼品采买是否可以改为电子代金券?人事部的招聘岗位是否可以改为实习生?等等。
什么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每一句话单拿出来肯定是对的,如果你是正常人就不该反对。但经营也好、管理也好、工作也好、不是非对即错的问题。管理与生活是对每个人和每个企业都有不同的适应性。
其实稻盛和夫在日本的成功,有一个很大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民族背景。日本当时是终身雇佣制,而且日本战后,能活着就是万幸了,人们在生存焦虑下,不断的工作,以免陷入危局。这种情况和我们讲无私奉献很像。这也是为什么老一辈日本人都说年轻人废了,我们当年怎样怎样努力有关。但是现今日本社会的年轻人早就不信那一套了,在没有生存焦虑后,阿米巴这种模式已经在日本没有了土壤。然后被一些伪大师拿来忽悠国人。国人比较容易上当的原因是,以为听几堂商业鸡汤就能改变企业命运,殊不知企业不是靠一个落伍的管理模式就能实现飞跃的。
阿米巴让每个人每个部门都作为经营者,有些企业甚至说招聘合伙人,听着像不像骗子?听过鸬鹚说的,应该都懂吧。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复杂的数据统计增加了公司人力成本和运营成本,在不增加人力配给的情况下,员工数据统计负担增大,员工满意度降低。各个部门自己定价,每个部门都是服务机构,整个公司的产品在各个部门不断加码的情况下价格脱离了市场,产品失去了竞争力。各个部门之间掣肘,提升了合作门槛,导致内部矛盾增加。还有很多问题不一一列举,但就这三条已经是企业从本来病急乱投医的情况,变得病情更加恶化。
每日不断精进,各种批评与自我批评,发感悟等等洗脑和打卡使人生活在不切实际的虚无里,有本事有脑子的员工,要么敷衍了事,要么就另谋高就了。而一些本来就属于非技术工种,则以此来博取出位机会,变本加厉的鼓噪,更加使内部环境变得恶劣。这种感觉会让你活的跟在传销组织一样,人们不是想的如何在技术、科研、战术、战略层面上赢得市场,而是在内部进行着魔幻的梦。
另外,任何阿米巴培训机构里的培训讲师,企业应该去做做相关的背景调查。看看他们的学历、从业经历、管理经验和主要业绩。一个看了基本书,听了几个故事,上了几个传销课的人给你讲经营管理,最主要你还信了,你不觉得荒谬吗?
还有,任何阿米巴培训机构,他告诉你他的啥啥案例,哪些企业做过。请你去电话回访下这些企业和员工,当面拜访下他们的员工和管理者,还有那些没宣传的,被他们隐藏掉的客户。还有去启信宝啥的看看判决文书和开庭公告。花钱是小事,到时候企业都被搞完球了,哭都没地方哭去。
现在企业的成功,更多的应该在市场细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口碑营销、消费者互动等各个战术层面的的不断深入学习和探索,立足国内市场,尝试和突破海外市场,在战术层面不断稳固企业地位。至于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学习固然重要,但要有专业的人才,去到专业的高等学府取经,并且多听多看,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寻找适合自己的模式,而不是抱着个稻盛和夫在那念假经。
稻盛和夫是一代大师,这没有错,他结合了日本的时代、民族、企业和国际形势作出的管理模式是一代经典。但过去的终究过去了,唐朝的兴盛、大清的疆域与我们何干?我们要做的只能是以史为鉴,而不是死读书读死书。现在的这些培训机构,我看倒像是传销机构转场了。你对他们客户做下背景调查能吓死你,好不好你去调查下就知道了。
对于阿米巴这种类似合伙人机制,对于个别企业可以进行衍生与变化,这也是兼听则明的表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如法人股、员工持股、技术股等来规范股份分配机制,从而激励员工的方法就可以尝试。部门Q&A机制,让各部门了解其他部门的工作困难,以旁观者身份进行建议,减少非必要性工作,降低非必要流程、减少非必要开支等等。例如下午茶时间,各个部门提出一个部门内的困难,和部门内一项常规工作,听听其他部门的看法。例如:行政部门的礼品采买是否可以改为电子代金券?人事部的招聘岗位是否可以改为实习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