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养老吧 关注:112贴子:268
  • 2回复贴,共1

浅析中国社区养老现状 --以天津市滨海新区社区养老模式为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随着我国在1999年步入老龄化社会,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在22年的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剧问题下面临巨大的挑战。目前,事业单位养老模式已完全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多样化的需求,寻找新途径新模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以居家养老为核心的社区养老模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结合了传统家庭养老和制度养老双结合的优点。因此,对于天津市滨海新区社区养老的机制和组织模式的研究,将对我国社区养老发展模式的现存问题解决具有重要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探索。
与其他发达国家地区相比,我国身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人口老龄化问题上还有六大独特方面—老龄化发展趋势明显、老龄化产业发展快、老年困难家庭人口多、老年困难人口流动规模大和老龄化超前于农。所以,解决人口发展新趋势下的养老固化模式问题已是社会和政府必须直面以及严肃对待的重要研究课题。因此,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社区养老服务的新型模式可以成为养老服务多样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不仅对社会具有深远影响,而且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一个良好循环、有效运转的社区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机制设计运行、组织模式、管理模式、参与模式以及文化价值观等方面还需要系统化的论证和研究探索。许多对社区养老模式的研究观念停留在理念层面构建,不能具体化以解决现实问题。所以,对于天津市滨海新区社区养老的机制和组织模式的系统研究,将对我国社区养老发展模式的现存问题解决具有重要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探索。
如今最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念和现代家庭生养模式发展受到极大冲击。并且存在部分贫困落后家庭没有响应贯彻曾经的少生优生政策。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福利、医疗、科技事业的进步,老年人能够活得越来越长,老年人口一直只增不减。同时这些积极响应当时生育政策的一代人,将面临夫妻二人赡养四位老人及以上的巨大压力。随着当前社会流动性的加快,很多年轻人外出工作,独留空巢老人。空巢安全问题和心理慰藉无法保证。
把老年人全托到专业养老机构,由专业机构专人给老年人长期提供心理和生理的服务。养老机构根据需求不同,有养老院、福利院等类型。在我国,事业单位养老符合一时情况,滞后于现今经济发展。同时,在传统养老思想浸染下的老年人也排斥这种方式。而且机构无法照顾到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很难充当他们心中需要的亲情陪伴。在我国养老问题存在着一个普遍现象,老年人即使得不到子孙的贴心照顾,宁愿自己照顾自己,也不会去专门养老机构。这种传统的养老认知单一且低层次。另一方面,我国养老机构存在结构性失衡。事业单位虽然不能提供较好的设施和需求,但由于价格低,床位一直供不应求。而专门养老机构这一类型由于收费过高,令许多家庭望而却步,导致难以运营;机构服务人员对于老人服务没有情感投入,只有单纯的冷漠工作,甚至出现虐待老人的现象。据调查,81%的受访者表示不会选择养老机构,尤其是收入较低的老年人对于住在养老院或者聘请保姆有很大的经济和心理压力。
社区养老资源配置“普惠性”公正缺失。目前,由于滨海新区老年人在层次社区和收入阶层的不同,所以也导致了在资源需求上存在差异。例如低收入阶层的老年人需要的养老资源仅需要与日常生活照料相关密切即可;普通工薪阶层的老年人着重注意娱乐享受、医疗安全方面;高收入阶层的老年人在养老设施方面关注密切,对文化、环境、休闲多方面的需求较高。公平分配原则要求根据社会空间的不同为不同层次需求的老年人配置专门化的社区养老资源,即简而言之“普惠性”平等。管理体系的不完善:据数据分析,在滨海新区的354个社区中,高达4/5的老年人愿意就在居住社区养老。但是,在设施方面,仅仅65个社区养老服务站的成功建立和投放并不能满足老年人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在资金来源方面,以政府财政支出为主的资金构成有限和单一;在资源分配方面,由于运营成本和管理体制等因素,社区之间存在差异性和不平衡性,一些无效的基础设施极大浪费,应该减少和取消,商品房社区和单位社区之间的设施资源流动困难,无法有效共享。这些方面极大阻碍了社区养老模式的完善和发展,制约了社区之间有效的养老资源供给分配水平的提高。社区养老服务内容单一乏味,目的针对性不强。城市社区养老面对残疾老人、健康老人、空巢老人等不同服务对象,从而服务需求具有差异性。如有些老年人需要的是精神安慰和交流沟通,有些缺乏健康自理的老年人需要的是日常生活的照顾料理。目前,多数的社区养老服务仅停留在娱乐、生活资源的提供,在多样化的需求下差异针对性不强。老年人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从自身做起,转变传统观念,接受并适应新型孝道,不要思维固化影响养老。社会也要助力老年人新的孝道观念的形成,培养他们积极健康、友善开阔的态度,自主独立、自强自爱的生活方式。
目前我国的社区服务人员知识和专业水平都较低,针对这一现状必须首先完成入职人员的培训和提升在职人员的专业化培训。一方面,要对从事职业理念具有专业认同,加强理念教育;另一方面,对基础设施使用操作、老年人心理健康分析、基本医疗保健知识等基本业务操作进行加强培训,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更专业的服务。并且我们也要很好地利用高校专业教育资源,督促社区和高校的联合,做好高校专业教育和社区养老实际相结合的“搭桥”,统筹利用资源,建立专业人才的培训基地,建设特色的现代社区管理专业,为城市社区事业发展提供相匹配的专业人才。65岁以下的健康老年人也可以对老人进行护理照顾。一方面他们在互动交流中消除生活中的孤寂;另一方面,在互助中找到自己在老年阶段的存在价值,提高完善自我认知。我国新兴的社区型邻里互助模式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
世界各国愈加重视养老问题,是人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人口国家,妥善解决养老问题更是重中之重,建立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养老是有效必要的途径。然而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在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变化的需求必须有长期准备的应对,从而能够进一步实现“普惠性”公共利益。


1楼2021-04-15 23:42回复
    讲了些实话,可惜。还是慢慢探索吧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2-02-17 18:33
    回复


      IP属地:北京3楼2022-04-24 12: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