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
◆立足全产业链,聚焦靶点发现、新药研发、关键试剂与辅料、新型工艺等重点领域,构建“目标导向、协同攻关、开放共享”的产学研用创新网络,努力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生物药技术创新策源地,引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进入价值链中高端,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战略支撑。
◆力争到2023年,新建10个以上重大关键公共技术平台,引进培育30个以上高端领军人才团队,突破10项以上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成为全国中小微企业重大源头技术供给的创新服务高地。
◆到2030年,在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培育细分领域冠军企业和国际领军企业、集聚行业顶尖人才(团队)等方面实现更大突破,显著提升我国在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格局中的地位和优势。
图片
【资料图】
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
◆聚焦氮化镓等重点研究方向,围绕电力电子、微波射频、光电子等应用领域,攻坚突破,致力成为引领我国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可持续发展、支撑产业战略安全的重要保障。
◆力争到2023年,引进5个以上国际顶尖团队,承担70个以上重大研发项目,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企业,打造贯穿全产业链的公共服务平台体系,为我国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发展提供更多重大源头技术供给,推动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到2030年,形成完善的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体系和成果转化体系,攻克一批制约我国战略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卡脖子”技术,辐射带动形成万亿规模产业集群。
图片
【资料图】
苏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
创新发展试验区
◆发挥制造业优势,以苏州工业园区为核心先导区,围绕“AI+”制造、文旅、医药、金融领域,布局建设融合创新平台,完善协同创新攻关机制,打造成为集“技术前沿化、产业高端化、社会智能化”为一体的创新发展试验区。
◆力争到2023年,集聚人工智能企业超1000家、应用示范企业170家,形成30个特色鲜明应用场景,10个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典型应用场景示范区。
◆到2025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2500亿元,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和创新发展高地。
◆立足全产业链,聚焦靶点发现、新药研发、关键试剂与辅料、新型工艺等重点领域,构建“目标导向、协同攻关、开放共享”的产学研用创新网络,努力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生物药技术创新策源地,引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进入价值链中高端,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战略支撑。
◆力争到2023年,新建10个以上重大关键公共技术平台,引进培育30个以上高端领军人才团队,突破10项以上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成为全国中小微企业重大源头技术供给的创新服务高地。
◆到2030年,在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培育细分领域冠军企业和国际领军企业、集聚行业顶尖人才(团队)等方面实现更大突破,显著提升我国在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格局中的地位和优势。
图片
【资料图】
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
◆聚焦氮化镓等重点研究方向,围绕电力电子、微波射频、光电子等应用领域,攻坚突破,致力成为引领我国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可持续发展、支撑产业战略安全的重要保障。
◆力争到2023年,引进5个以上国际顶尖团队,承担70个以上重大研发项目,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企业,打造贯穿全产业链的公共服务平台体系,为我国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发展提供更多重大源头技术供给,推动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到2030年,形成完善的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体系和成果转化体系,攻克一批制约我国战略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卡脖子”技术,辐射带动形成万亿规模产业集群。
图片
【资料图】
苏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
创新发展试验区
◆发挥制造业优势,以苏州工业园区为核心先导区,围绕“AI+”制造、文旅、医药、金融领域,布局建设融合创新平台,完善协同创新攻关机制,打造成为集“技术前沿化、产业高端化、社会智能化”为一体的创新发展试验区。
◆力争到2023年,集聚人工智能企业超1000家、应用示范企业170家,形成30个特色鲜明应用场景,10个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典型应用场景示范区。
◆到2025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2500亿元,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和创新发展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