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肠道粘膜中存在着人体最大的免疫细胞群体,与多种疾病息息相关。肠道明明是消化器官,为什么又要是免疫器官呢?肠道的天赋使命是消化吸收,它的设计首先考虑如何高效率的执行消化和吸收。小肠内部有无数的绒毛,每根绒毛上又有无数的微绒毛,总表面积达到300平方公尺,远大于皮肤(2平方公尺)及肺部黏膜系统(80平方公尺)的表面积。
肠道表面覆盖着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的黏膜,黏膜下面就是密密麻麻的微血管及乳糜管系统。食物由口腔、胃到小肠,在精密调控下,消化分解成胺基酸、葡萄糖、脂肪酸等小分子,通过黏膜被吸收,然后,由微血管、乳糜管等迅速进入循环系统。这就是肠道为了有效执行消化吸收而做的设计,惊人的大面积,高效率的黏膜吸收,高效率的物质运输。
现在问题浮现了,别忘了肠道同时也是最危险、最肮脏的地方,无数由口腔侵入的病菌,毒物,以及肠道原本就存在的坏菌军团,虎视眈眈的想伺机入侵人体。好的、有益的营养素能够高效率的被吸收,被输送到全身;同样的,坏的、有害的毒素、病菌,也可能同样的被高效率吸收、高效率的输送。
各位朋友,我们的身体在设计防卫体系时,将大部份的免疫军队,配置在肠道,用来保护肠道黏膜的安全。
有七成以上的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T细胞、NK细胞、B细胞等),集中在肠道;有七成以上的免疫球蛋白A,由肠道制造,而且用来保护肠道。所以,说肠道名符其实是最重要的免疫器官。
如果肠道不好,敌军(坏菌)大举入侵,同盟军团(好菌)节节败退,战争延烧到肠道黏膜,你的免疫细胞前仆后继,尸横遍野。你想想看,你的免疫系统怎么可能好呢?所以,肠道名符其实是免疫最前线。
人体的第一道免疫防线是皮肤和黏膜。皮肤覆盖在身体,除了气体,水分,以及像精油等少数小分子物质外,除非有伤口,否则病菌毒物不易入侵。但是像肠道,肺泡,肾丝球等,身体里面需要高效率交换物质的地方,就必须以黏膜系统覆盖。
第二道免疫防线称作先天性免疫。这个系统不需经过教育训练,就可以立刻对外来的感染作出反应,只能分辨敌我,但却无法对特定的敌人作出选择性反应。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NK细胞是先天性免疫系统的三员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