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欧盟、美国、日本分别于 1979 年、2007 年、2008 年达到碳排放顶峰,至 2050 年碳中和,分别有 71 年、43 年、42 年转型时间。
中国即使在强化政策路径下、想在2030 年前达到碳排放顶峰,留给中国的转型时间也仅有 30 年,这意味
1)低碳转型会是五年规划的重要约束性目标,
2)以风光发电为导向的电力脱碳,作为低碳转型的第一要务,其紧迫性不低。
约束风光发电份额扩张的核心因素:
如储能成本问题、风光资源与负荷错配、逆变器容配比等,有望在政策推动下得以改善。


中国相比欧美日也具备时代背景优势。
从欧美日电力部门转型来看,
三者均沿着燃煤时代→油气时代→“风光”时代的路径逐步电力脱碳,
天然气作为过渡能源的发电份额在三者低碳转型过程中均经历一段时间的较强增长,
欧盟、日本目前已进入“风光”为主导的转型阶段,美国或仍处于天然气主导的转型阶段。
中国的路径明显不同,
自 2005年后,中国煤炭发电占比开始下降,风光与天然气的发电占比开始提升,
且风光发电提升幅度明显高于天然气,反映中国直接从燃煤时代向“风光”时代演进。
其背后原因
一是中国油气资源相对匮乏,天然气依赖进口,
二是技术突破使得风光的度电成本明显下移。
大家知道的6个成熟领域:光伏、风电、电动车、充电桩、水电与火电
还有 12 个细分领域,有望受益于碳中和顶层设计下后续产业规划跟进
在未来 5-10 年增长空间高于其所属行业,包括:
① 电力脱碳解决方案:
储能系统、分布式光伏、特高压;
② 终端电气化+清洁化解决方案:
废钢处理、石墨电极、氢能-燃料电池、生物燃料(生物柴油)、装配式建筑;
③ 节能提效解决方案:
功率半导体(IGBT)
大家知道的6个成熟领域:光伏、风电、电动车、充电桩、水电与火电
加上 12 个细分领域,有望受益于碳中和顶层设计下后续产业规划跟进
在未来 5-10 年增长空间高于其所属行业,包括:
① 电力脱碳解决方案:
储能系统、分布式光伏、特高压
② 终端电气化+清洁化解决方案:
废钢处理、石墨电极、氢能-燃料电池、生物燃料(生物柴油)、装配式建筑;
③ 节能提效解决方案:
功率半导体(IGBT
④ 排放绿化解决方案:
生物降解塑料、塑料回收、CCUS。


电力部门脱碳是实现碳中和的第一顺位要务。
再说下,风光发电目前的瓶颈:
1)风光发电的间歇性/随机性,火电仍需要承担较重的调峰任务
2)风光资源与负荷地理分布错配,风光资源聚集在西北地区,而电力
负荷集中在东部沿海,上述“堵点”的出路在于储能系统、分布式光伏与特高压。
具体的,后续再详细说,先贴下各领域股票,有兴趣的网友,自己先研究下。

个人比较看好的领域,如下:
新能源汽车:
锂电池:宁德时代
锂材料:赣锋锂业,成本控制最好,虽然没天齐多锂矿,强在成本
太阳能:隆基股份,全球最大光伏企业,没有之一
储能:
阳光电源,储能系统领域最早的企业
特高压:中国西电
氢能:(燃料电池堆和空压机占用燃料电池一般成本,目前最大应用领域:客车和储能)
燃料电池堆:亿华通
空压机:雪人股份、汉钟精机
欧盟、美国、日本分别于 1979 年、2007 年、2008 年达到碳排放顶峰,至 2050 年碳中和,分别有 71 年、43 年、42 年转型时间。
中国即使在强化政策路径下、想在2030 年前达到碳排放顶峰,留给中国的转型时间也仅有 30 年,这意味
1)低碳转型会是五年规划的重要约束性目标,
2)以风光发电为导向的电力脱碳,作为低碳转型的第一要务,其紧迫性不低。
约束风光发电份额扩张的核心因素:
如储能成本问题、风光资源与负荷错配、逆变器容配比等,有望在政策推动下得以改善。


中国相比欧美日也具备时代背景优势。
从欧美日电力部门转型来看,
三者均沿着燃煤时代→油气时代→“风光”时代的路径逐步电力脱碳,
天然气作为过渡能源的发电份额在三者低碳转型过程中均经历一段时间的较强增长,
欧盟、日本目前已进入“风光”为主导的转型阶段,美国或仍处于天然气主导的转型阶段。
中国的路径明显不同,
自 2005年后,中国煤炭发电占比开始下降,风光与天然气的发电占比开始提升,
且风光发电提升幅度明显高于天然气,反映中国直接从燃煤时代向“风光”时代演进。
其背后原因
一是中国油气资源相对匮乏,天然气依赖进口,
二是技术突破使得风光的度电成本明显下移。
大家知道的6个成熟领域:光伏、风电、电动车、充电桩、水电与火电
还有 12 个细分领域,有望受益于碳中和顶层设计下后续产业规划跟进
在未来 5-10 年增长空间高于其所属行业,包括:
① 电力脱碳解决方案:
储能系统、分布式光伏、特高压;
② 终端电气化+清洁化解决方案:
废钢处理、石墨电极、氢能-燃料电池、生物燃料(生物柴油)、装配式建筑;
③ 节能提效解决方案:
功率半导体(IGBT)
大家知道的6个成熟领域:光伏、风电、电动车、充电桩、水电与火电
加上 12 个细分领域,有望受益于碳中和顶层设计下后续产业规划跟进
在未来 5-10 年增长空间高于其所属行业,包括:
① 电力脱碳解决方案:
储能系统、分布式光伏、特高压
② 终端电气化+清洁化解决方案:
废钢处理、石墨电极、氢能-燃料电池、生物燃料(生物柴油)、装配式建筑;
③ 节能提效解决方案:
功率半导体(IGBT
④ 排放绿化解决方案:
生物降解塑料、塑料回收、CCUS。


电力部门脱碳是实现碳中和的第一顺位要务。
再说下,风光发电目前的瓶颈:
1)风光发电的间歇性/随机性,火电仍需要承担较重的调峰任务
2)风光资源与负荷地理分布错配,风光资源聚集在西北地区,而电力
负荷集中在东部沿海,上述“堵点”的出路在于储能系统、分布式光伏与特高压。
具体的,后续再详细说,先贴下各领域股票,有兴趣的网友,自己先研究下。

个人比较看好的领域,如下:
新能源汽车:
锂电池:宁德时代
锂材料:赣锋锂业,成本控制最好,虽然没天齐多锂矿,强在成本
太阳能:隆基股份,全球最大光伏企业,没有之一
储能:
阳光电源,储能系统领域最早的企业
特高压:中国西电
氢能:(燃料电池堆和空压机占用燃料电池一般成本,目前最大应用领域:客车和储能)
燃料电池堆:亿华通
空压机:雪人股份、汉钟精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