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小站吧 关注:220贴子:31,184
  • 0回复贴,共1

管涛:“十四五”金融对外开放需要关注的主要风险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意见领袖丨管涛(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
正式通过的“十四五”规划中,就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单独成篇,强调要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筑牢国家安全屏障。其中,在“实施金融安全战略”的章节中,对提高开放条件下风险防控和应对能力做了具体部署。笔者以为,“十四五”金融开放需要关注以下风险。

  宏观经济稳定
  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中国渐进式的开放是先贸易开放再金融开放、先经常项目再资本项目、先长期资本后短期资本。“十四五”期间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将不可避免步入金融开放的深水区,包括开放短期资本、对外投资和个人投资。
  短期资本流动具有较强的顺周期性和超调属性,会给东道国经济金融稳定带来巨大挑战。所有货币危机都是从资本流入开始的,没有前期东道国的经济成功,吸引资本的过度流入,造成经济过热、信贷膨胀、资产泡沫和货币错配,就不会有后期经济下行、泡沫破灭时,资本集中流出的冲击。尤其当汇率缺乏弹性时,有可能加剧无风险套利资本流入。一旦形势逆转,套利资本集中流出,又可能形成对外汇储备的挤兑,最终酿成汇率贬值叠加债务违约的国际收支危机。
  随着资本流动越来越开放,宏观调控有可能从汇率稳定、货币政策独立和资本自由流动“三者不可兼得”的“三元悖论”,走向资本账户开放前提下,汇率不论固定还是浮动,货币政策都不可能完全独立的“二元悖论”。中国宏观调控有待进一步完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财税金融制度有待进一步健全。其中,货币政策传导对于跨境资本流动调节尤为重要。为此,要健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包括优化的货币政策目标体系、创新的货币政策工具体系和畅通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同时,要在增强货币政策操作的规则性和透明度基础上,建立制度化的货币政策沟通机制,有效管理和引导预期。
  有序开放双向跨境资本流动,有助于变暗为明,提高国际收支统计质量。但是,跨境资本流动的流量和存量监测(后者为对外金融资产负债)还有待加强。由于长期“宽进严出”的管理,中国对资本流入和对外负债的统计监测相对比较健全,而对资本流出和对外资产(债权)的统计监测相对比较薄弱。并且,统计监测的内涵也要与时俱进。如即便境外投资者(包括境外主权机构)持有的是中长期债券,在二级债券市场也是随时可以变现的,因此,若将其套用传统的短期外债监测标准,恐低估了中国面临的外汇流动性风险。


1楼2021-04-29 21:3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