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云岗一小到奋斗小学
我是在丰台区云岗出生的,10岁前一直在那里生活。在很小的时候,小姨经常领着我到公园里转。那时,真是无忧无虑(当然现在也没什么可忧虑的)。不知不觉中,我已经6岁半了,该上学了。我就进入了离家较近的云岗一小。
刚进入学校,一切都是那么陌生。不能整天呆在家里想干嘛就干嘛了。不能再每天到公园玩了,我开始真是不太适应。课间,我就一个人在操场上遛达,看高年级大哥哥姐姐们打沙包,玩篮球。
一年级时,我的学习成绩不是很好,尤其是英语。后来奶奶给我报了个英语,我就去学。当时老师讲的是剑桥少儿英语,可是老师不仅讲这些,还拓展了时态,有些时态比如进行时, 将来时,现在初一还在讲的,而老师竟把这些教给我们一二年级的小屁孩。我第一次去听时真是什么都听不懂,十分紧张,又是夏天,背上的汗把衣服都湿透了,头上也是大汗淋漓。正巧赶上爸爸从日本回来,他就给我补,我也很努力。经过8天,我奇迹般地赶上了已经上了8个月课的其他学生。再经过一段时间,我有时竟能发言了。同时,我在学校内的英语成绩也提高上来,到了三年级,我还当上了英语课代表。现在在四中,我也上了A班。我想,要不是那时上那课,我现在英语真不知道会学到哪种程度。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那位老师的名字——徐小萍。
相比现在,云岗那段时光真是轻松无比。说实话,一学期20周是我四年级时才知道的。在那时,没有任何紧迫感,我也不清楚已经第几周了,什么时候期中考试,什么时候期末考试。就是一周一周,漫无边际,漫无目的地过着……
那时作业量很少,也简单,我一般都是在学校就完成了。回家就看电视或者出去踢足球。令我印象和感触最深的是一种现象——天气暖和时,在家里老能听见有人喊我的名字,不用说,一定是同学们写完作业来约我踢足球。我和爷爷说一声就下楼玩去了。有时就两人,有时七八个男生一起去踢球。时间也有长有短,有时30分钟,有时玩一两个小时。要是吃完饭后去踢球,那就得晚上八九点才回家。也许你会奇怪为什么同学会住得那么近,想出去一起玩就出去一起玩。这种情况其实很正常,云岗是丰台的一个小镇,在五环边上,不是市中心,云岗人不算太多,一共也只有两三所小学。大多数学生都是就近上学,因此同学们的家都是在相同的居民区里,所以要想去同学家约同学到楼下玩,那是再简单不过的了。
三年级下学期期末,家长为了锻炼我的独立生活能力以及自理能力,让我转到西城奋斗小学的寄宿班读书。
来到奋斗后,我仅用了三周时间就适应了寄宿生活。在学习上,我憋了一口气,一定要和那里的学生比试比试(进奋斗的考试,我第一次没考上,第二次才过)。结果刚开学不久,我就因为积极发言,作业认真被同学选为学习委员。
四年级的一个周末。我闲来无事,就打开电视机看了起来。偶然播到CCTV5,正转播火箭打太阳的比赛,我就饶有兴趣的看了下去。就是因为那次,我爱上了篮球。四年级下学期,我周三的校本课报的是篮球。从此,周三成了我每周的盼头。老师让我们分年级打比赛,我就在比赛中学习球打得好的高年级同学的技术动作,练习并运用。渐渐地我打球的水平在慢慢地提高,偶尔也能进一两个球了。于是我就买了一个球放到学校,每天晚上吃饭前和吃饭后,我就拿出篮球来练。那个时候我们班男生都喜欢踢足球,没人跟我玩篮球。渐渐地有几个同学来跟我玩球了,不断地有人喜欢上了篮球。直到六年级,班里所有的男生全部来到篮球场上打篮球。后来有一天,因为有人踢足球伤到了一位一年级小同学,学校禁了足球,好多人都跟我说:多亏了你,要不是你,我们踢球的男生现在都不知道干什么好。 在校本课的篮球组,我结识了不少比自己大的同学。五年级时,我打球水平提高了后,就主动去高年级同学那里和他们一起打比赛。我当然不如他们,他们个高,也比我壮实,所以和我比较熟的高年级同学就都管我交“土豆儿”,我猜可能是曾经有一个1米70的扣篮王的昵称叫做“土豆儿”吧。除了这个昵称,他们还给我起了“豆儿”和“小凡”这样的名字。其中“小凡”迅速传遍了我们班,所有男生都管我叫“小凡”了。现在,很少有人叫我小凡了。记得今年二月份,我给小学时的一位好朋友打电话,我刚说到“喂,您好,请问是XXX家吗”的时候,他好像听出了是我说话的声音,立即说道:“是小凡吧?” 我当时那个感动啊!半天没说出话来。在有半年时间不见后,在我还没有自报姓名的时候,他竟然一下就听出来是我,并叫了我“小凡”——最最亲切的外号。他,就是我最好的哥们——王梓宸。
我是在丰台区云岗出生的,10岁前一直在那里生活。在很小的时候,小姨经常领着我到公园里转。那时,真是无忧无虑(当然现在也没什么可忧虑的)。不知不觉中,我已经6岁半了,该上学了。我就进入了离家较近的云岗一小。
刚进入学校,一切都是那么陌生。不能整天呆在家里想干嘛就干嘛了。不能再每天到公园玩了,我开始真是不太适应。课间,我就一个人在操场上遛达,看高年级大哥哥姐姐们打沙包,玩篮球。
一年级时,我的学习成绩不是很好,尤其是英语。后来奶奶给我报了个英语,我就去学。当时老师讲的是剑桥少儿英语,可是老师不仅讲这些,还拓展了时态,有些时态比如进行时, 将来时,现在初一还在讲的,而老师竟把这些教给我们一二年级的小屁孩。我第一次去听时真是什么都听不懂,十分紧张,又是夏天,背上的汗把衣服都湿透了,头上也是大汗淋漓。正巧赶上爸爸从日本回来,他就给我补,我也很努力。经过8天,我奇迹般地赶上了已经上了8个月课的其他学生。再经过一段时间,我有时竟能发言了。同时,我在学校内的英语成绩也提高上来,到了三年级,我还当上了英语课代表。现在在四中,我也上了A班。我想,要不是那时上那课,我现在英语真不知道会学到哪种程度。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那位老师的名字——徐小萍。
相比现在,云岗那段时光真是轻松无比。说实话,一学期20周是我四年级时才知道的。在那时,没有任何紧迫感,我也不清楚已经第几周了,什么时候期中考试,什么时候期末考试。就是一周一周,漫无边际,漫无目的地过着……
那时作业量很少,也简单,我一般都是在学校就完成了。回家就看电视或者出去踢足球。令我印象和感触最深的是一种现象——天气暖和时,在家里老能听见有人喊我的名字,不用说,一定是同学们写完作业来约我踢足球。我和爷爷说一声就下楼玩去了。有时就两人,有时七八个男生一起去踢球。时间也有长有短,有时30分钟,有时玩一两个小时。要是吃完饭后去踢球,那就得晚上八九点才回家。也许你会奇怪为什么同学会住得那么近,想出去一起玩就出去一起玩。这种情况其实很正常,云岗是丰台的一个小镇,在五环边上,不是市中心,云岗人不算太多,一共也只有两三所小学。大多数学生都是就近上学,因此同学们的家都是在相同的居民区里,所以要想去同学家约同学到楼下玩,那是再简单不过的了。
三年级下学期期末,家长为了锻炼我的独立生活能力以及自理能力,让我转到西城奋斗小学的寄宿班读书。
来到奋斗后,我仅用了三周时间就适应了寄宿生活。在学习上,我憋了一口气,一定要和那里的学生比试比试(进奋斗的考试,我第一次没考上,第二次才过)。结果刚开学不久,我就因为积极发言,作业认真被同学选为学习委员。
四年级的一个周末。我闲来无事,就打开电视机看了起来。偶然播到CCTV5,正转播火箭打太阳的比赛,我就饶有兴趣的看了下去。就是因为那次,我爱上了篮球。四年级下学期,我周三的校本课报的是篮球。从此,周三成了我每周的盼头。老师让我们分年级打比赛,我就在比赛中学习球打得好的高年级同学的技术动作,练习并运用。渐渐地我打球的水平在慢慢地提高,偶尔也能进一两个球了。于是我就买了一个球放到学校,每天晚上吃饭前和吃饭后,我就拿出篮球来练。那个时候我们班男生都喜欢踢足球,没人跟我玩篮球。渐渐地有几个同学来跟我玩球了,不断地有人喜欢上了篮球。直到六年级,班里所有的男生全部来到篮球场上打篮球。后来有一天,因为有人踢足球伤到了一位一年级小同学,学校禁了足球,好多人都跟我说:多亏了你,要不是你,我们踢球的男生现在都不知道干什么好。 在校本课的篮球组,我结识了不少比自己大的同学。五年级时,我打球水平提高了后,就主动去高年级同学那里和他们一起打比赛。我当然不如他们,他们个高,也比我壮实,所以和我比较熟的高年级同学就都管我交“土豆儿”,我猜可能是曾经有一个1米70的扣篮王的昵称叫做“土豆儿”吧。除了这个昵称,他们还给我起了“豆儿”和“小凡”这样的名字。其中“小凡”迅速传遍了我们班,所有男生都管我叫“小凡”了。现在,很少有人叫我小凡了。记得今年二月份,我给小学时的一位好朋友打电话,我刚说到“喂,您好,请问是XXX家吗”的时候,他好像听出了是我说话的声音,立即说道:“是小凡吧?” 我当时那个感动啊!半天没说出话来。在有半年时间不见后,在我还没有自报姓名的时候,他竟然一下就听出来是我,并叫了我“小凡”——最最亲切的外号。他,就是我最好的哥们——王梓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