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将吧 关注:1,389贴子:10,507

被漠视的汉族十大名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个是转帖,据说只讲抗击外族的
     1、陈汤:要论抗击匈奴的名将里谁最冤,那当属陈汤莫属,大汉朝反击匈奴的世纪之战,实际上是到了陈汤这里才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一战阵斩匈奴单于,平定西域土地,奠定中华对今日新疆的主权,陈汤的功业自不必说,可是在汉朝朝廷内,却偏偏落了个功高不赏的凄凉结局,怪只怪陈大将军太不会来事,只知道埋头打仗从不知抬头巴结人,加上陈汤自己确实手脚不干净,有贪污的把柄抓在御史手里,于是功高不赏暗箭来,得胜还朝的陈汤差点因为“未奉诏”被整死,最后虽然封了关内候,可没过一年就免爵为民,碌碌而终,对比草包将军李广利三征匈奴无功却高官厚禄的荣耀,陈汤可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2、高敖曹:在鲜卑北齐政权里,汉将高敖曹可是个狠角色,东魏王高欢平时给军队训话都是用鲜卑语,只要老高在旁边,肯定用汉语,而老高率领的汉人军队确实是当时北齐军队里最精锐的部分。老高这人虽然甘为鲜卑走狗,可也不是完全没有气节,经常为了维护汉人的尊严和他的鲜卑同事打的头破血流,可小节不减大节毕竟有亏,谁让他是“伪军”呢。最后老高下场也很惨,东西魏大战的时候硬是让自己的鲜卑主子出卖,手下几万汉兵独抗西魏数倍于己的鲜卑铁骑。在让敌人付出了更大伤亡后全军覆没,其悲壮的结局也告诉了中国军人一个硬道理---做啥都别做汉奸。
     3、冉闵:今天历史学界对冉闵的看法确实争论激烈,但是我们抛却证至因素不谈,单从军事成就上来说,冉闵确实为我中华百年一出的军事奇才,他的冉魏汉军经历的大多数战斗都是在以少打多的情况下完成的,而且手下部队以步兵为主,却多次在中原大地横挑强胡骑兵军团,几乎是百战百胜,还打得对手全军覆没。最后虽败于慕容鲜卑骑兵军团,但此战鲜卑人也死伤甚重。遗憾的是,证至上的宣传导向让后人对他的军事成就研究甚少,而他最后悲惨的结局不能说明慕容鲜卑军团有多强大,除了说明他在证至和经济建设上的失策外,还印证了中国古代的一句俗话:悍狼抵不住赖狗多啊!
     4、刘牢之:要问冉魏败亡后谁是天下第一劲旅,那非东晋北府军莫属,北府军是东晋**的胆,刘牢之就是北府军的胆,这支由南逃汉人组成的虎狼军团勇猛善战,其中还有不少成员是冉闵军的旧部,肥水之战,刘牢之统八万之众大破八十万五胡联军,打出了中华男儿的赫赫天威,今天的人或许忽略了一个历史细节,胡人皇帝符坚在望八公山草木时,把满身林木都看成了士兵,留下了草木皆兵的千古笑话,究竟又是什么原因使这位横行北方的大贼首如此胆战心惊,答案就是在肥水之战的前一天,刘牢之率领五千北府健儿率先对胡人大军发动奇袭,斩杀一万多人,一战打破敌胆,才有了之后肥水之战敌人落荒而逃的局面,遗憾的是,中国史书一直在鼓吹其实并没有担任指挥任务的名相谢安,老刘的声威反而无人知道了。北府军存在了五十多年,最终落到刘裕手里,刘裕也凭借这份家底几度北伐,打出了南北朝时期汉人最辉煌的时代。
     5、柴荣:后周皇帝柴荣一生最大的悲哀无外乎两字--短命,北方是他统一的,契丹是他打跑的,幽云十六州的关南十七县是他收复的,一辈子没遇到一个象样的对手,却偏偏争不过老天爷,英年早逝的结果就是让赵宋政权拾了历史最大的一个便宜。凭借老柴留下的丰厚家底,赵氏兄弟基本统一了汉民族的势力范围,却偏偏拿契丹人占领的幽云十六州一点办法都没有。遥想柴荣北征时,契丹大军望风披靡的情景,我们不得不感慨,假如后周世宗再生,历史又会是一个怎样的结局呢?恰恰因为赵宋政权存在的缘故,大英雄柴荣的光辉事迹也就没有多少人关注了。柴荣的后人基本都英年早逝,只留下水浒里子虚乌有的柴进大官人,还跑到山上当了贼寇,最后又随宋江征了回辽,算是替老祖宗还愿了。



1楼2010-03-21 15:31回复

         6、刘仁轨:中华千年灭倭的第一功臣,朝鲜白江之战不但打的曰本全军覆没,更让曰本在之后的几百年里铁心跟在中国屁股后面做小弟。按说一仗打出了中日两国的几百年和平,老刘的功勋不算少,可谁让他生在大唐呢,那是一个将星闪耀的时代,刘仁轨击杀数万倭兵的战功,与唐朝当时的众位名将相比确实黯淡了点,就好比今天的美国,一个将军要是打过苏联,绝对可以天天拿出来炫耀,一个将军要是打过缅甸,估计提也不好意思提,怪只怪当时中国太强,曰本又太不是盘菜,所以刘将军星光暗淡也就不奇怪了。
         7、王玄策:杀印度兵数万,俘虏数万,凭借借来的几千杂牌军就平定了印度,这个英雄就是王玄策,一个非军事专业出身的使节,一个在国外毫无根基的外交官,居然能够完成这样的壮举。实在是世界军事历史上不二的奇迹。所谓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就这样轻松的被一个中国外交官在战场上搞定了,真是愧对“文明古国”的美称啊。只可惜当时的中国对印度知之太少,在中国人眼里那只不过是一个化外蛮邦而已,而近代因为“中印友好”的缘故,对这段历史教科书上也避之不提,所以王大英雄的名字没人知道也就不奇怪了。
         8、庞籍:我真怀疑庞籍是不是和民间说书的有仇,不然这位抗击西夏的大英雄怎么在《包公案》里倒成了人见人恨的反面太师?要知道宋朝防御西夏的战略思想是他设计的,如果说之前的名将大多为进攻型人才的话,那么庞籍可以算是北宋防御战的第一专家,西北边陲在他的经营下成为了铜墙铁壁,在宋朝连经三川口与好水川之战后,正是他镇守陕西,为宋朝稳住了边疆局势,整顿军队,选拔将才,为大宋在西北锤炼出了一支精锐铁军。后人熟知的两大抗西夏名将狄青和张兀都是他大胆提拔的,到了话本小说里却全成了他的敌人。对比真正的历史,看看《包公案》《三侠五义》里一系列对这位大英雄的歪曲描绘,直叫人由衷叹服一句:人民群众的创作力量是无穷的。
         9、傅友德:在朱元璋的部将里,傅友德是非常低调的一位,毕竟那个年代名将太多了,可这个低调的名将却做出了不低调的攻业:云南是他打下来的,甘肃西部,青海北部以及新疆东部地区也都是他打下来的。鼎盛时期的蒙古骑兵在云南地区曾屡遭挫折,可老傅的明朝大军却在短时间里横扫了西南,天下无敌的徐达在岭北战役里遭到蒙古人阻击,无功而返,可西线几乎同时出征的傅友德却率领大军横行千里,在蒙古高原与青海高原上见谁灭谁,七战七捷,打的蒙古人望风而逃,只可惜他的名字一直生活在徐达,常遇春等人的阴影里,晚年又因飞扬跋扈而获罪,最后落了个凄凉的结局。
         10、陈麟:朝鲜人鼓吹李舜臣,几乎把老李说成了高丽的民族魂,可是当时的老李只能算陈麟的属下,灭倭数万的露粱海大搏杀,说到底还是要看大明铁军。陈麟算是明朝中后期一个不世出的奇才,露粱海歼灭战正是由他制定战术一手策划的(今天的教科书却出于中朝友好抹杀了这点,见段万瀚的世界五千年)。这个人还是个全才,西南平缅甸,播洲平杨应龙,平原战,山地战,骑兵战,步兵战,火器战,陆战水战几乎是样样精通,样样都打得赢。只可惜由于他名声不好(经济问题比较严重,又比较会巴结宦官,前者有点严重,后者在当时确实也算不得错),因此史书上对他评价不高。加上满清的历史书对万历三大征的歪曲,使这位建立大功业的英雄反而默默无闻了。当年他的小跟班李舜臣已经被看做高丽民族的战神,真正建立下大功绩的他,是否更值得我们中国人去好好的纪念呢。
    


    2楼2010-03-21 15:31
    回复
      柴荣确实很厉害
      不过赵匡胤的军事才能与他不相伯仲。
      柴荣的第一战差点变成了赵括。幸好赵匡胤力挽狂澜,才反败为胜!
      这贴不错 可以考虑加精 看另两位吧主和众吧友的意思吧。
      回复:3楼
      人家说的是被埋没的英雄。


      4楼2010-03-21 18:05
      回复
        回复:3楼
        蒙恬从未被漠视。
        陈汤确实被漠视了,很多人现在都引用他的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他不耗费朝廷一兵一卒,直接在西域招兵把致之单于给灭了,确实厉害。
        还有,不知道为什么庞太师在民间被这样歪曲,其实他比包拯强多了,真正的北宋贤相,好郁闷。。。


        IP属地:重庆5楼2010-03-21 22:58
        收起回复
          回复:5楼
          陈汤被漠视?不觉得,不一直很崇拜他,还有班超破贵霜帝国,也是很牛的。
          庞太师的形象多半是哪个时代重文亲武的社会风气毁的。


          6楼2010-03-21 23:58
          回复
            回复:5楼
            贤臣是无疑的,但是比包拯强却未必。
            包拯不止是清官,还主张改革。对包拯不是很了解,但是他确实是政治能力很强的


            7楼2010-03-22 00:30
            回复
              我确实都不知道!


              8楼2010-03-22 13:39
              回复
                秦开,白乙丙,孟明视等等春秋战国时期拓边的将领,史万岁,杨素笑而不语


                IP属地:广东9楼2010-03-23 18:25
                回复
                  这帖子真的不错
                  我们不能只记得那些人所众知的将领
                  这样被埋没的英雄也是有很多让人饮佩的地方
                  支持大家继续挖掘
                  支持加精,以示鼓励


                  10楼2010-03-23 20:04
                  回复
                    那就加精了


                    11楼2010-03-23 21:21
                    回复


                      12楼2010-03-23 22:29
                      回复
                        回复:7楼
                        我对包拯确实不了解,不过对庞太师此人,由于他文武双全,是狄青的老师,觉得他很强,确实是北宋的贤相。


                        IP属地:重庆13楼2010-03-23 22:44
                        回复
                          孤陋寡闻,只听说过柴荣


                          14楼2010-03-23 22:48
                          回复
                            再加一句,柴荣真的很可惜,他本可以创造更大的功勋的,可惜英年早逝。但是,他的儿子,那小皇帝被赵匡胤封为郑王,柴家过得也算不错。
                            顺便说一句,赵匡胤其实也挺郁闷的,如果他多活一段时间,那么宋朝绝对不会这么小,我相信他能收回幽云十六州。


                            IP属地:重庆15楼2010-03-23 23: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