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西路与甘肃省毗邻,睡热炕、烧灌灌茶、爱吃面食等生活习俗跟甘肃人基本一样,就连说话口音也很接近。特别是把母亲叫做娘这很普遍。
一转眼40多年过去了,回想起童年时代的一些往事,令人至今记忆犹新,感慨万分,有些事情似乎就跟发生在昨天一样,脑海里深深的记忆叫人难以忘怀。
大伯的妻子我称大娘,60多岁,头裹黑丝帕,后脑勺挽着一个发髻,横插着一只闪亮的银簪,身穿家机布(土布)大襟衣服,一双小脚总是疼痛,拐棍不离手。我娘40多岁,比大娘小10多岁,头饰着装跟大娘一模一样,不同之处是我娘的小脚没有大娘那样又尖又小,走起路来也没有她那样吃力。
大娘和我娘相互之间称呼“他娘”,双方意在给自己的孩子比做娘。大娘住在上房,和他的老光棍儿子生活在一起属农业户,家境十分贫寒。我们一家住在北厢房属“居民户”,父亲去做工,母亲靠摆地摊做点小生意,小日子虽说比不上富足人家,但比大娘家却又强多了。
60年代初期,我已能够记事,父母外出时,就将我寄在大娘处。“他娘,帮我把娃经管住,下午我才能回来。”母亲在托付大娘。
“她娘,放心去吧,晌午饭叫娃跟我吃就行了。”从上房传出大娘响亮的声音。
上房堂屋的正中摆放一神柜,供奉着祖宗的牌位。堂屋侧面有个地火盆,三面用泥巴抹光围起来,大约有二十厘米高的一道土塄,一面靠墙呈正方形,从木楼板上掉下一只铁钩,再挂上一把烧开水的大铜壶,日久天长大铜壶和整个房间被熏的一片漆黑。
树根和柴火在火盆里噼噼啪啪地然烧,悬挂着的大铜壶被火苗烧得曲曲作响,大娘包裹的跟粽子似的两只小脚踩在火盆边上,一只手拿着一根点燃的竹签,另一只手握着水烟袋,“咕噜噜、咕噜噜”地在吸水烟。大娘吸水烟的声音很有节奏感,非常好听,我就坐在一旁傻乎乎地望着大娘吸水烟的样子。
那个时候国家还不富裕,老百姓也很穷。我一连好几天都没看见大娘吸水烟了。“大娘你咋不吸水烟呢?”我问大娘。
“吸完了,没有了。”大娘回答。我问大娘为什么不去买,得到的回答是没有钱。
大娘不吸水烟了,我幼小的心灵多少有些失落,心想,大娘多么可怜,终年疼痛的一双小脚已经折磨的她老人家够受罪了,这一下就连水烟也吸不成了,我的心里沉甸甸的。
一天,我跟小伙伴们在一起玩,身边走过一个抽烟的人,扔下半截烟头,还在冒烟呢,我的眼睛突然一亮,那少半截烟头大娘能用得上吗?于是,立即将它跐灭,小心翼翼地剥开那层薄薄的纸,将烟丝抖在手心拿回家交给大娘,大娘将烟丝装进水烟袋,重新又“咕噜噜、咕噜噜”吸了起来。我望着大娘,她那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为了奖赏我,大娘拿出一颗包包菜根烧熟后,剥掉粗皮给了我,我吃着不甜也不淡的包包菜根,心里有着说不出的高兴。从那以后,我每天都会拾一把烟头交给大娘让她吸。
霉雨季节来临,我没法拾到烟头了。左瞧右看突然发现上房屋檐底下挂着一串干蓝菜叶,揪了把放在小手心揉碎,装在水烟袋里让大娘用。大娘“咕噜噜、咕噜噜”的吸,我就问味道还好吗?“嗯,还可以。”大娘回答,可是我的心里却怪不是滋味。
在我眼里,大娘和我娘同等重要。我娘对她的嫂子也十分关心和尊重,一有空闲就到上房陪大娘聊聊天,嘘寒问暖。计划经济年代粮食定量供应,城镇居民每人每月只有几斤大米,有时候,我娘就从刚买回的大米中盛上一碗端给大娘,让她调剂一下生活。
秋收后有了新鲜粮食,大娘就送给我们一些玉米面、小豆面或荞麦面等五谷杂粮。每当我们家改善生活时娘就对我说,快去叫你大娘来吃饭,大娘一手拄着拐棍一手扶着我的肩膀摇摇晃晃的到我们家一同吃饭。大娘做的包谷面节节、浆水鱼鱼都特别香,我和娘也经常去吃。在我的记忆里,大娘和我娘即像一家人、又像两姐妹。
记得在我八岁那年,半夜三更睡的正香的我被娘叫醒来,“快,赶快穿上衣服,到上房磕头去,你大娘走了!”还在做梦的我揉了两下眼睛问娘,大娘走哪里去了。不用多说,娘三两下帮我穿好衣服来到上房,只见大娘的两个儿子跪在灵堂前哭泣,娘让我也跪下,可我就是没眼泪哭不出来。现在回想起来我真有些后悔和遗憾,当时我要再长大能懂事点,一定会嚎啕大哭一场。
光阴荏冉,斗转星移。岁月年复一年的过去,我娘随后也驾鹤西去二十多年了。现在我也是做父亲的人了,因为孩子在外地工作,闲暇之余我就会不由自主的回想起过去的那些往事。
时至今日,我对娘和大娘的感情依旧深深的眷恋着,每逢清明节来临之际我都要在我娘和大娘的坟前点燃一柱香,长跪在那里闭上眼睛心里在问,娘、大娘你们还好吗?活着的时候你们亲密无间和睦相处,辞世后又被埋在一起,如果你们在天之灵有知的话,儿默默地祝愿您二老在天堂世界相互照应,幸福快乐。(李宝林)
一转眼40多年过去了,回想起童年时代的一些往事,令人至今记忆犹新,感慨万分,有些事情似乎就跟发生在昨天一样,脑海里深深的记忆叫人难以忘怀。
大伯的妻子我称大娘,60多岁,头裹黑丝帕,后脑勺挽着一个发髻,横插着一只闪亮的银簪,身穿家机布(土布)大襟衣服,一双小脚总是疼痛,拐棍不离手。我娘40多岁,比大娘小10多岁,头饰着装跟大娘一模一样,不同之处是我娘的小脚没有大娘那样又尖又小,走起路来也没有她那样吃力。
大娘和我娘相互之间称呼“他娘”,双方意在给自己的孩子比做娘。大娘住在上房,和他的老光棍儿子生活在一起属农业户,家境十分贫寒。我们一家住在北厢房属“居民户”,父亲去做工,母亲靠摆地摊做点小生意,小日子虽说比不上富足人家,但比大娘家却又强多了。
60年代初期,我已能够记事,父母外出时,就将我寄在大娘处。“他娘,帮我把娃经管住,下午我才能回来。”母亲在托付大娘。
“她娘,放心去吧,晌午饭叫娃跟我吃就行了。”从上房传出大娘响亮的声音。
上房堂屋的正中摆放一神柜,供奉着祖宗的牌位。堂屋侧面有个地火盆,三面用泥巴抹光围起来,大约有二十厘米高的一道土塄,一面靠墙呈正方形,从木楼板上掉下一只铁钩,再挂上一把烧开水的大铜壶,日久天长大铜壶和整个房间被熏的一片漆黑。
树根和柴火在火盆里噼噼啪啪地然烧,悬挂着的大铜壶被火苗烧得曲曲作响,大娘包裹的跟粽子似的两只小脚踩在火盆边上,一只手拿着一根点燃的竹签,另一只手握着水烟袋,“咕噜噜、咕噜噜”地在吸水烟。大娘吸水烟的声音很有节奏感,非常好听,我就坐在一旁傻乎乎地望着大娘吸水烟的样子。
那个时候国家还不富裕,老百姓也很穷。我一连好几天都没看见大娘吸水烟了。“大娘你咋不吸水烟呢?”我问大娘。
“吸完了,没有了。”大娘回答。我问大娘为什么不去买,得到的回答是没有钱。
大娘不吸水烟了,我幼小的心灵多少有些失落,心想,大娘多么可怜,终年疼痛的一双小脚已经折磨的她老人家够受罪了,这一下就连水烟也吸不成了,我的心里沉甸甸的。
一天,我跟小伙伴们在一起玩,身边走过一个抽烟的人,扔下半截烟头,还在冒烟呢,我的眼睛突然一亮,那少半截烟头大娘能用得上吗?于是,立即将它跐灭,小心翼翼地剥开那层薄薄的纸,将烟丝抖在手心拿回家交给大娘,大娘将烟丝装进水烟袋,重新又“咕噜噜、咕噜噜”吸了起来。我望着大娘,她那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为了奖赏我,大娘拿出一颗包包菜根烧熟后,剥掉粗皮给了我,我吃着不甜也不淡的包包菜根,心里有着说不出的高兴。从那以后,我每天都会拾一把烟头交给大娘让她吸。
霉雨季节来临,我没法拾到烟头了。左瞧右看突然发现上房屋檐底下挂着一串干蓝菜叶,揪了把放在小手心揉碎,装在水烟袋里让大娘用。大娘“咕噜噜、咕噜噜”的吸,我就问味道还好吗?“嗯,还可以。”大娘回答,可是我的心里却怪不是滋味。
在我眼里,大娘和我娘同等重要。我娘对她的嫂子也十分关心和尊重,一有空闲就到上房陪大娘聊聊天,嘘寒问暖。计划经济年代粮食定量供应,城镇居民每人每月只有几斤大米,有时候,我娘就从刚买回的大米中盛上一碗端给大娘,让她调剂一下生活。
秋收后有了新鲜粮食,大娘就送给我们一些玉米面、小豆面或荞麦面等五谷杂粮。每当我们家改善生活时娘就对我说,快去叫你大娘来吃饭,大娘一手拄着拐棍一手扶着我的肩膀摇摇晃晃的到我们家一同吃饭。大娘做的包谷面节节、浆水鱼鱼都特别香,我和娘也经常去吃。在我的记忆里,大娘和我娘即像一家人、又像两姐妹。
记得在我八岁那年,半夜三更睡的正香的我被娘叫醒来,“快,赶快穿上衣服,到上房磕头去,你大娘走了!”还在做梦的我揉了两下眼睛问娘,大娘走哪里去了。不用多说,娘三两下帮我穿好衣服来到上房,只见大娘的两个儿子跪在灵堂前哭泣,娘让我也跪下,可我就是没眼泪哭不出来。现在回想起来我真有些后悔和遗憾,当时我要再长大能懂事点,一定会嚎啕大哭一场。
光阴荏冉,斗转星移。岁月年复一年的过去,我娘随后也驾鹤西去二十多年了。现在我也是做父亲的人了,因为孩子在外地工作,闲暇之余我就会不由自主的回想起过去的那些往事。
时至今日,我对娘和大娘的感情依旧深深的眷恋着,每逢清明节来临之际我都要在我娘和大娘的坟前点燃一柱香,长跪在那里闭上眼睛心里在问,娘、大娘你们还好吗?活着的时候你们亲密无间和睦相处,辞世后又被埋在一起,如果你们在天之灵有知的话,儿默默地祝愿您二老在天堂世界相互照应,幸福快乐。(李宝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