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溪古刹高明寺
自从离开家乡到异地谋食之后,天台山诸名刹于我已经暌隔很久了。智者大师的幽溪道场,就是后世的高明讲寺,确乎有许多年没有机缘前去参礼了。
传说,南朝陈宣帝太建年间,智者大师入天台山之后,在佛陇修禅讲堂讲《净名经》,忽然风来,吹得经页飘飞,沿山麓而下。智者大师杖锡披荆,至幽溪山谷而经页落地。智者大师见此处奇峰耸峙,众壑东流,竹树丰茂,实为清修宝地,遂建阿兰若。是以唐宋时期高明寺又有净名寺之称,事载传灯大师所著之《幽溪别志》。
高明寺几经兴衰,明代嘉靖中期,寺僧庸碌,既无精进求道之志,又乏泉石风雅之好,并苦于金地岭登陟之途,遂散尽田产,寄食于国清寺。高明寺殿宇积久崩圮,香火断绝六十多年。万历年间,台宗中兴之祖传灯大师,历三十余年讲经募化之功,终于赎回寺产,重建丛林。
我已经记不起最早在几时到过高明寺了,总是在天台做小学生时一年两次的春游秋游,时间估计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的样子,印象里有古刹、幽溪、圆通洞等等,后来就一直没有再去。
甲申清明前一日,赴天台祭扫祖墓的闲暇,访允观上人、梦初居士于国清寺,并同车往游高明寺。
二十年未到,南海康有为题写的“高明讲寺”匾额,传灯大师手书“看云”、“林云石”、兴慈大师手书大“佛”诸摩崖,依然无恙。从金地岭下来的石阶山道,却改成了沙石公路。从改善交通的角度来说,自然是无可厚非的,且寺僧终于不用再为金地岭之登陟为苦了。
随允观上人晤高明寺当家僧了文法师,了文法师对重整兰若有着宏图大略,在圆通洞周围的摩崖附近,纠工凿开苔迹斑斑的巨大花岗岩,开始雕琢弥勒佛、千手千眼观音大士等佛像。
寺里寺外闲逛了一通,却见到那块明代虞淳熙撰文、董其昌书写、陈继儒篆额,世称“三绝”的《楞严海印三昧坛仪碑记》,总共五块石碑,被毫无章法地砌筑在墙壁里,尤为乖谬的是四块置于室内,剩下一块被孤零零地镶嵌在室外院墙上。山门前的一株古樟遭了虫病,沿着开山劈崖、土崩石陷的幽溪溪谷,竟然有好几株古树枯死了,殊为可叹!
让人可喜的是寺院中有两棵罕见的纯白色牡丹正是怒放的花季,允观对园艺一道别有癖好,便向了文讨了两盆白牡丹小苗,携归国清寺了。
乙酉仲秋,又得机缘重作高明寺之行。
驱车自金地岭沿公路而下,距高明寺不远处,有一简易的迎客寨门。寨门两侧和上沿均以塑料松枝装饰,以充绿化之意。传灯大师曾有《不瞬堂前长松记》,“丛灌之中有松一本,凌霄挺干,余甚爱之。……置一藤龛于松阴之下,……或对佳客煮茗吟诗,或聚徒众捉麈谈玄,或跏趺藤龛冥心禅观。”如起祖师于地下,对此塑料松柯,只恐祖师将哭笑不得,要为之绝倒了。
时隔一年有余,高明寺依旧大兴土木。大雄宝殿被拆倒重建,原木砖石,堆满中庭。寺院前后,修葺一新,连楼梯都被铺上了钢砖。圆通洞周围的造佛工程已然际近完工,千手千眼观音大士像由于凿石不慎,左上方的岩石崩塌了一大块,只能用条石水泥封补,看着就象一块斑驳的大膏药。稍具纪念意味的,是圆通洞外石壁上新雕刻的传灯大师等三尊祖师小像,对环境破坏不大,格局亦颇协调。
当初,传灯大师在圆通洞石罅间构筑小阁名石丈人居,与月、云、风、雪、松、梅、竹、梧、泉、石为山居十友,潜心修道之余,致力于著述,《四库全书总目地理类存目》收《天台山方外志》三十卷、《幽溪别志》十六卷。不过《四库总目》编者所云,“《狯园》称其(传灯)所至,讲席如云,盖明末标榜之风,浸淫乎方以外矣。”不作考证,率意批评,新朝文人之得意嘴脸,洋溢于言辞矣!
仲秋季节的幽溪古刹,依旧不乏可人之处,大雄宝殿石阶下两株枝干茁壮的金桂,花落如雨,洒满一地。空气中飘浮的桂花香,让游人在遗憾之余,又带走一些宁静和畅达。
乙酉初冬,记于藤花新馆。
自从离开家乡到异地谋食之后,天台山诸名刹于我已经暌隔很久了。智者大师的幽溪道场,就是后世的高明讲寺,确乎有许多年没有机缘前去参礼了。
传说,南朝陈宣帝太建年间,智者大师入天台山之后,在佛陇修禅讲堂讲《净名经》,忽然风来,吹得经页飘飞,沿山麓而下。智者大师杖锡披荆,至幽溪山谷而经页落地。智者大师见此处奇峰耸峙,众壑东流,竹树丰茂,实为清修宝地,遂建阿兰若。是以唐宋时期高明寺又有净名寺之称,事载传灯大师所著之《幽溪别志》。
高明寺几经兴衰,明代嘉靖中期,寺僧庸碌,既无精进求道之志,又乏泉石风雅之好,并苦于金地岭登陟之途,遂散尽田产,寄食于国清寺。高明寺殿宇积久崩圮,香火断绝六十多年。万历年间,台宗中兴之祖传灯大师,历三十余年讲经募化之功,终于赎回寺产,重建丛林。
我已经记不起最早在几时到过高明寺了,总是在天台做小学生时一年两次的春游秋游,时间估计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的样子,印象里有古刹、幽溪、圆通洞等等,后来就一直没有再去。
甲申清明前一日,赴天台祭扫祖墓的闲暇,访允观上人、梦初居士于国清寺,并同车往游高明寺。
二十年未到,南海康有为题写的“高明讲寺”匾额,传灯大师手书“看云”、“林云石”、兴慈大师手书大“佛”诸摩崖,依然无恙。从金地岭下来的石阶山道,却改成了沙石公路。从改善交通的角度来说,自然是无可厚非的,且寺僧终于不用再为金地岭之登陟为苦了。
随允观上人晤高明寺当家僧了文法师,了文法师对重整兰若有着宏图大略,在圆通洞周围的摩崖附近,纠工凿开苔迹斑斑的巨大花岗岩,开始雕琢弥勒佛、千手千眼观音大士等佛像。
寺里寺外闲逛了一通,却见到那块明代虞淳熙撰文、董其昌书写、陈继儒篆额,世称“三绝”的《楞严海印三昧坛仪碑记》,总共五块石碑,被毫无章法地砌筑在墙壁里,尤为乖谬的是四块置于室内,剩下一块被孤零零地镶嵌在室外院墙上。山门前的一株古樟遭了虫病,沿着开山劈崖、土崩石陷的幽溪溪谷,竟然有好几株古树枯死了,殊为可叹!
让人可喜的是寺院中有两棵罕见的纯白色牡丹正是怒放的花季,允观对园艺一道别有癖好,便向了文讨了两盆白牡丹小苗,携归国清寺了。
乙酉仲秋,又得机缘重作高明寺之行。
驱车自金地岭沿公路而下,距高明寺不远处,有一简易的迎客寨门。寨门两侧和上沿均以塑料松枝装饰,以充绿化之意。传灯大师曾有《不瞬堂前长松记》,“丛灌之中有松一本,凌霄挺干,余甚爱之。……置一藤龛于松阴之下,……或对佳客煮茗吟诗,或聚徒众捉麈谈玄,或跏趺藤龛冥心禅观。”如起祖师于地下,对此塑料松柯,只恐祖师将哭笑不得,要为之绝倒了。
时隔一年有余,高明寺依旧大兴土木。大雄宝殿被拆倒重建,原木砖石,堆满中庭。寺院前后,修葺一新,连楼梯都被铺上了钢砖。圆通洞周围的造佛工程已然际近完工,千手千眼观音大士像由于凿石不慎,左上方的岩石崩塌了一大块,只能用条石水泥封补,看着就象一块斑驳的大膏药。稍具纪念意味的,是圆通洞外石壁上新雕刻的传灯大师等三尊祖师小像,对环境破坏不大,格局亦颇协调。
当初,传灯大师在圆通洞石罅间构筑小阁名石丈人居,与月、云、风、雪、松、梅、竹、梧、泉、石为山居十友,潜心修道之余,致力于著述,《四库全书总目地理类存目》收《天台山方外志》三十卷、《幽溪别志》十六卷。不过《四库总目》编者所云,“《狯园》称其(传灯)所至,讲席如云,盖明末标榜之风,浸淫乎方以外矣。”不作考证,率意批评,新朝文人之得意嘴脸,洋溢于言辞矣!
仲秋季节的幽溪古刹,依旧不乏可人之处,大雄宝殿石阶下两株枝干茁壮的金桂,花落如雨,洒满一地。空气中飘浮的桂花香,让游人在遗憾之余,又带走一些宁静和畅达。
乙酉初冬,记于藤花新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