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玄凤,虎皮等等的TB快递购蛋孵化,本人经过了几次失败和尝试,通过控制变量和各种网络视频,微信群,专家的咨询等等(海内外),真心把自己的经验教训告诉大家。因为网上的各种论调,说句难听的,充斥着误解和误导,导致很多新手孵化的屡屡失败。这里先讲第一篇关于玄凤孵化的经验教训。
1,水床是一个仅仅适合中国北方干燥地区的简易孵化方法。
国内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大神传授经验,说实在,的确可以借鉴。但是其中误区很多,首当其冲的就是所谓水床孵化。首先,很多网络水床专家,不少是养鸟或者卖蛋的,学历经验我这边不评价,可能经验丰富吧。但是如果问起靠玄凤赚钱的,可能连玄凤到底是种什么习性,和原始生活环境的鸟类都不知道。
首先玄凤叫做Cockatiels,原产澳大利亚,生活的地区大量在in arid or semi-arid地区,这里Semi-arid就是半干旱地区。这些地区,不要说湿度,就是基本降水量,温差和蒸发量都是可怕的,类比于我国内蒙地区。所以说,从逻辑上来说,加湿就是一种很值得怀疑的是否有必要的方法。至少我没有见到母鸟在孵化期间主动能够给蛋加湿到何种程度。说到这里,不妨随便问一下那些授业解惑的,估计大多数都不知道。
其次,温度和湿度是孵化的关键。其中,水床的问题就是水床表面温度和实测 蛋表面或者周围温度的不同。体温计贴合以及不贴合,温差可以相差一度(这个你可以在口腔中试一下贴合口腔与否的温差)。水床的温差也非常不稳定,任何周边的环境温度变化,其温度的调整时间少则几分钟,多则一小时,完全看环境和水床的隔热条件。但是温度其实相对容易控制,其实玄凤还是很皮实的物种,37-38之间都可以孵化,只是胚胎发育速度不同而已。
然后就是最最玄乎的:湿度。 湿度的测量是非常困难。本人就用几种湿度计,在相同或者不同位置都可以相差10%以上。这个不妨可以在房间里面测量试验一下,和气象台的也可以相差很远。我最后用的小米和RCOM,相对来说还稍微稳定准确一点。水床可以不管湿度的原因,是因为干燥地区本身水分缺乏,水床前期已经提供了相对湿润的介质,所以不用管。但是后期,就是灾难,尤其在南方地区。比如湿热的广东地区,由于常年湿度都在70%以上,一般情况,不单单不应该加湿,而是要祛湿。水床的问题就是祛湿非常难,或者说几乎不可能。台***湾的鹦鹉孵化专家建议我可以照灯蒸发,然后控制失重率到正常范围,但是我想这些90%的孵化人手都没有做到,或者也不知道怎么做。我的简单方法就是用鱼缸打氧气的方法,小风量的打入水床中,同时保持温度高于37.8℃,这样湿度就相对可以控制在50%左右。如果需要加湿,也可以用纸巾加湿一下,网上供奉的骚操作。这里,众多新手往往在精心孵化的条件下,最后几天死胎,然后取出发现很多都有粘液覆盖胚胎。这边除了初期温度不到位以外,更多是湿度过高,导致胚胎淹死在蛋壳里面。这里还可以通过气室大小粗略判断,一般来说,如果16天照蛋气室还不到1/3蛋壳体积,那么有可能是失水率不够。
当然,我也不建议买德国的小飞碟,毕竟大多数人承受不起,但是其精确度非常叹为观止。只要蛋没有问题,几乎100%出壳率。当然,国产TB机器200左右也很优秀,虽然湿度控制弱一些,但是对应水床,其温度的稳定性好太多,也不会受环境因素影响太多,建议大家,尤其是南方湿热地区,如果想避免一些挫折,直接上好的机器吧。
最后提一句,孵化的核心除了温度湿度,就是蛋本身的质量。我就是买了几次TB 某某123的蛋,几乎全军覆没,受精率低于30%。虽然价格还可以,服务态度好,但是蛋本身问题的话,水平机器再高都没用。为什么呢,我每次孵化都严格做变量控制,做好记录。对于不同卖家,都是同一时间,同一快递,不同机器,水床等同时开始,孵化结果一目了然了。简单说,温度偏高一点问题不大,孵化速度可能还能提高。湿度最关键也最难控制,但是宁愿干燥一点,也不要各种骚操作,对于有些大神的成功,我只能respect,因为大多数人并没有特别好的运气和实力,新手总是希望成功多一点,而不是累人费钱的去尝试(我就是这样痛苦的经历)。至于翻蛋,照蛋这些,翻蛋还是有依据的,但是正常照蛋我也不懂到底有何影响,大概率也是玄虚的东西。我的这些言论仅供参考,一些群里的水床高手,冷眼嘲讽我也习惯了,但是还是想给网友一些我的建议,希望大家孵化养育鹦鹉都能得到快乐,而不是不知所以然的挫败感。关于育雏,我将会继续写,和养孩子一样,痛并快乐着。(很多图片视频不能上传,以后待续)




1,水床是一个仅仅适合中国北方干燥地区的简易孵化方法。
国内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大神传授经验,说实在,的确可以借鉴。但是其中误区很多,首当其冲的就是所谓水床孵化。首先,很多网络水床专家,不少是养鸟或者卖蛋的,学历经验我这边不评价,可能经验丰富吧。但是如果问起靠玄凤赚钱的,可能连玄凤到底是种什么习性,和原始生活环境的鸟类都不知道。
首先玄凤叫做Cockatiels,原产澳大利亚,生活的地区大量在in arid or semi-arid地区,这里Semi-arid就是半干旱地区。这些地区,不要说湿度,就是基本降水量,温差和蒸发量都是可怕的,类比于我国内蒙地区。所以说,从逻辑上来说,加湿就是一种很值得怀疑的是否有必要的方法。至少我没有见到母鸟在孵化期间主动能够给蛋加湿到何种程度。说到这里,不妨随便问一下那些授业解惑的,估计大多数都不知道。
其次,温度和湿度是孵化的关键。其中,水床的问题就是水床表面温度和实测 蛋表面或者周围温度的不同。体温计贴合以及不贴合,温差可以相差一度(这个你可以在口腔中试一下贴合口腔与否的温差)。水床的温差也非常不稳定,任何周边的环境温度变化,其温度的调整时间少则几分钟,多则一小时,完全看环境和水床的隔热条件。但是温度其实相对容易控制,其实玄凤还是很皮实的物种,37-38之间都可以孵化,只是胚胎发育速度不同而已。
然后就是最最玄乎的:湿度。 湿度的测量是非常困难。本人就用几种湿度计,在相同或者不同位置都可以相差10%以上。这个不妨可以在房间里面测量试验一下,和气象台的也可以相差很远。我最后用的小米和RCOM,相对来说还稍微稳定准确一点。水床可以不管湿度的原因,是因为干燥地区本身水分缺乏,水床前期已经提供了相对湿润的介质,所以不用管。但是后期,就是灾难,尤其在南方地区。比如湿热的广东地区,由于常年湿度都在70%以上,一般情况,不单单不应该加湿,而是要祛湿。水床的问题就是祛湿非常难,或者说几乎不可能。台***湾的鹦鹉孵化专家建议我可以照灯蒸发,然后控制失重率到正常范围,但是我想这些90%的孵化人手都没有做到,或者也不知道怎么做。我的简单方法就是用鱼缸打氧气的方法,小风量的打入水床中,同时保持温度高于37.8℃,这样湿度就相对可以控制在50%左右。如果需要加湿,也可以用纸巾加湿一下,网上供奉的骚操作。这里,众多新手往往在精心孵化的条件下,最后几天死胎,然后取出发现很多都有粘液覆盖胚胎。这边除了初期温度不到位以外,更多是湿度过高,导致胚胎淹死在蛋壳里面。这里还可以通过气室大小粗略判断,一般来说,如果16天照蛋气室还不到1/3蛋壳体积,那么有可能是失水率不够。
当然,我也不建议买德国的小飞碟,毕竟大多数人承受不起,但是其精确度非常叹为观止。只要蛋没有问题,几乎100%出壳率。当然,国产TB机器200左右也很优秀,虽然湿度控制弱一些,但是对应水床,其温度的稳定性好太多,也不会受环境因素影响太多,建议大家,尤其是南方湿热地区,如果想避免一些挫折,直接上好的机器吧。
最后提一句,孵化的核心除了温度湿度,就是蛋本身的质量。我就是买了几次TB 某某123的蛋,几乎全军覆没,受精率低于30%。虽然价格还可以,服务态度好,但是蛋本身问题的话,水平机器再高都没用。为什么呢,我每次孵化都严格做变量控制,做好记录。对于不同卖家,都是同一时间,同一快递,不同机器,水床等同时开始,孵化结果一目了然了。简单说,温度偏高一点问题不大,孵化速度可能还能提高。湿度最关键也最难控制,但是宁愿干燥一点,也不要各种骚操作,对于有些大神的成功,我只能respect,因为大多数人并没有特别好的运气和实力,新手总是希望成功多一点,而不是累人费钱的去尝试(我就是这样痛苦的经历)。至于翻蛋,照蛋这些,翻蛋还是有依据的,但是正常照蛋我也不懂到底有何影响,大概率也是玄虚的东西。我的这些言论仅供参考,一些群里的水床高手,冷眼嘲讽我也习惯了,但是还是想给网友一些我的建议,希望大家孵化养育鹦鹉都能得到快乐,而不是不知所以然的挫败感。关于育雏,我将会继续写,和养孩子一样,痛并快乐着。(很多图片视频不能上传,以后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