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自"希拉主妇看美国"
http://mypaper.pchome.com.tw/fkdn8320/post/1271465712
<兄弟呀>
作词:张雨生 作曲:张雨生 演唱:张雨生
当你这样看着我 当我这样面对你
我们靠得这样的近 彼此之间没有言语
你辗转说一些事情 我抑制我的讶异
以为脸上没有冲突的情绪 却让肢体僵硬滑稽
多年若即又若离 盘根错结在一起
兄弟呀 我有多么的爱你
虽然蹉跎至今不敢表明 兄弟呀
我有多么关心你 虽然聚少离多难以亲近
兄弟呀 我有多么的爱你
只是藏在心里看在眼里 兄弟呀
我有多么在乎你 因为失去要比拥有容易
我们背对背前行 朝着路的两端走去
漫漫人生里悠扬的歌曲 伴着岁月走过年轻
年长以后谈笑起 那少不更事的意气
一样是张雨生的创作,我倒是觉得这首<兄弟呀>比当年由张惠妹唱红而疯狂大卖的<姊妹>还动人。
当然,这两首阐述手足之情的歌曲都是上乘佳作,相较来说,<姊妹>传递的是热情活力和生生不息的寓意;而<兄弟呀>更多了一份观照自身生命后,所沉淀出的素朴与真挚。
我喜欢<兄弟呀>这种温柔的反思和素净的真诚。无论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亲兄弟,都会惊艳于这首歌词对兄弟情谊描写之贴切。
毕竟男性和女性的情绪表达与处理方式有别,女性是透过分享秘密与分担心事来建立手帕交的知己王国;男性却自幼被社会灌输"不啰嗦 不废话″、"男儿有泪不轻弹 只是未到伤心时″...等等等用以磨练出坚强心志的莫名观念,于是男性在语言沟通和情绪表达上总受限于层层叠叠的八股教条所捆绑。
因此,不难想像当我乍见歌词里写的"兄弟呀 我有多么的爱你 虽然蹉跎至今不敢表明 兄弟呀 我有多么关心你 虽然聚少离多难以亲近″,还有"我有多么在乎你 因为失去要比拥有容易″...心中是如何感慨呀!
要华人社会的男性脱口表达出这样深沉厚实的真情...就算是用唱的都不容易!
我觉得"兄弟″间的情谊、情愫、竞争、互助...应该是和"兄妹″、"姊弟″这2种关系有微妙的差别吧。
听过如“长兄如父”、“兄友弟恭”、“长幼有序”这些老掉牙的东西吧!这几句说来说去不过是儒家教导人伦辈份阶级的信条,念来念去总不脱一句更哭笑不得的“家和万事兴 家不宁万代贫”。似乎在“家和万事兴”的大帽子下,许多个人的独立思考与想法、情绪、选择就能被忽略?想想看,你何时在我们尊敬的众典籍中寻获如何关心家人与倾听家人的实用性法则?
相形之下,张雨生的<兄弟呀>更显情生意动,今生只要你拥有任何一位手足,无论是兄弟或姊妹,你都能欣赏、体会、感慨"我们背对背前行 朝着路的两端走去 漫漫人生里悠扬的歌曲 伴着岁月走过年轻 年长以后谈笑起 那少不更事的意气″这几句只有走过才能经体悟而书写出的词藻。
就创作论,张雨生的歌词常带浓厚的文人书卷味,掉了不少古风古意的书袋入词是他早期创作的特色,像<带我去月球>、<总发游>、<子夜纾怀>、<我是多么想>、<未知>、<这一年 这一夜>、<灵光>、<再见兰花草>、<未知>、<后窗>、<发晕>...从中可以看到许多魏晋文人、李白、李后主、苏东坡的影子,作品本身也都是值得玩味聆赏的佳作。
然而这首收录于"卡拉Ok·台北·我″专辑中的<兄弟呀>,却有难得的直朴细腻。在这里,张雨生放下了文艺青年的实验精神、不平则鸣或消极避世的想法,只是简单却深厚地以一介兄长的心思和双眼看弟弟、听弟弟,想着兄弟俩成年后不免总是匆匆相聚又速速离散的各奔前程,可是离不掉的血缘关系自然会让他们"多年若即又若离 盘根错结在一起″。很棒的写照。
听这首<兄弟呀>,亦会让我联想到余华最近重出文坛的大作《兄弟》。
不同的是,上下册加起来厚达700页、内容横跨40年时空的《兄弟》里,说的却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宋钢、李光头两兄弟。
因为双方父母的再婚,使这2个原本没有任何关系的小男孩,成了最后打死不离且必须相依为命的真兄弟。而宋钢、李光头的性格迥异之大,就像郭靖和韦小宝成了亲密无间的难兄难弟一般!
若有兴趣阅读余华的《兄弟》,不妨一边欣赏张雨生的<兄弟呀>,哭哭笑笑时还有背景音乐相衬,也许能创造奇突又协调的感觉。
仅以今天这篇文章送给我惟一的老妹,就是那个热爱张雨生到爆的一号粉丝妹。文中所提及的任何曲目...她都会唱ㄛ~~
http://mypaper.pchome.com.tw/fkdn8320/post/1271465712
<兄弟呀>
作词:张雨生 作曲:张雨生 演唱:张雨生
当你这样看着我 当我这样面对你
我们靠得这样的近 彼此之间没有言语
你辗转说一些事情 我抑制我的讶异
以为脸上没有冲突的情绪 却让肢体僵硬滑稽
多年若即又若离 盘根错结在一起
兄弟呀 我有多么的爱你
虽然蹉跎至今不敢表明 兄弟呀
我有多么关心你 虽然聚少离多难以亲近
兄弟呀 我有多么的爱你
只是藏在心里看在眼里 兄弟呀
我有多么在乎你 因为失去要比拥有容易
我们背对背前行 朝着路的两端走去
漫漫人生里悠扬的歌曲 伴着岁月走过年轻
年长以后谈笑起 那少不更事的意气
一样是张雨生的创作,我倒是觉得这首<兄弟呀>比当年由张惠妹唱红而疯狂大卖的<姊妹>还动人。
当然,这两首阐述手足之情的歌曲都是上乘佳作,相较来说,<姊妹>传递的是热情活力和生生不息的寓意;而<兄弟呀>更多了一份观照自身生命后,所沉淀出的素朴与真挚。
我喜欢<兄弟呀>这种温柔的反思和素净的真诚。无论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亲兄弟,都会惊艳于这首歌词对兄弟情谊描写之贴切。
毕竟男性和女性的情绪表达与处理方式有别,女性是透过分享秘密与分担心事来建立手帕交的知己王国;男性却自幼被社会灌输"不啰嗦 不废话″、"男儿有泪不轻弹 只是未到伤心时″...等等等用以磨练出坚强心志的莫名观念,于是男性在语言沟通和情绪表达上总受限于层层叠叠的八股教条所捆绑。
因此,不难想像当我乍见歌词里写的"兄弟呀 我有多么的爱你 虽然蹉跎至今不敢表明 兄弟呀 我有多么关心你 虽然聚少离多难以亲近″,还有"我有多么在乎你 因为失去要比拥有容易″...心中是如何感慨呀!
要华人社会的男性脱口表达出这样深沉厚实的真情...就算是用唱的都不容易!
我觉得"兄弟″间的情谊、情愫、竞争、互助...应该是和"兄妹″、"姊弟″这2种关系有微妙的差别吧。
听过如“长兄如父”、“兄友弟恭”、“长幼有序”这些老掉牙的东西吧!这几句说来说去不过是儒家教导人伦辈份阶级的信条,念来念去总不脱一句更哭笑不得的“家和万事兴 家不宁万代贫”。似乎在“家和万事兴”的大帽子下,许多个人的独立思考与想法、情绪、选择就能被忽略?想想看,你何时在我们尊敬的众典籍中寻获如何关心家人与倾听家人的实用性法则?
相形之下,张雨生的<兄弟呀>更显情生意动,今生只要你拥有任何一位手足,无论是兄弟或姊妹,你都能欣赏、体会、感慨"我们背对背前行 朝着路的两端走去 漫漫人生里悠扬的歌曲 伴着岁月走过年轻 年长以后谈笑起 那少不更事的意气″这几句只有走过才能经体悟而书写出的词藻。
就创作论,张雨生的歌词常带浓厚的文人书卷味,掉了不少古风古意的书袋入词是他早期创作的特色,像<带我去月球>、<总发游>、<子夜纾怀>、<我是多么想>、<未知>、<这一年 这一夜>、<灵光>、<再见兰花草>、<未知>、<后窗>、<发晕>...从中可以看到许多魏晋文人、李白、李后主、苏东坡的影子,作品本身也都是值得玩味聆赏的佳作。
然而这首收录于"卡拉Ok·台北·我″专辑中的<兄弟呀>,却有难得的直朴细腻。在这里,张雨生放下了文艺青年的实验精神、不平则鸣或消极避世的想法,只是简单却深厚地以一介兄长的心思和双眼看弟弟、听弟弟,想着兄弟俩成年后不免总是匆匆相聚又速速离散的各奔前程,可是离不掉的血缘关系自然会让他们"多年若即又若离 盘根错结在一起″。很棒的写照。
听这首<兄弟呀>,亦会让我联想到余华最近重出文坛的大作《兄弟》。
不同的是,上下册加起来厚达700页、内容横跨40年时空的《兄弟》里,说的却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宋钢、李光头两兄弟。
因为双方父母的再婚,使这2个原本没有任何关系的小男孩,成了最后打死不离且必须相依为命的真兄弟。而宋钢、李光头的性格迥异之大,就像郭靖和韦小宝成了亲密无间的难兄难弟一般!
若有兴趣阅读余华的《兄弟》,不妨一边欣赏张雨生的<兄弟呀>,哭哭笑笑时还有背景音乐相衬,也许能创造奇突又协调的感觉。
仅以今天这篇文章送给我惟一的老妹,就是那个热爱张雨生到爆的一号粉丝妹。文中所提及的任何曲目...她都会唱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