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上一篇关于水床的劣势问题经过阐述后,很多网友过来说:我水床孵化挺好的呀,第一次就成功了,后面也有孵出来...我看别人家机器也有一窝都失败的。
对于这样的说法,我觉得可以这么类比:顶级大学也有差生,找不到工作,甚至犯罪的。但是初中没毕业的,也有很多优秀的人才,为社会做出贡献。但是正常社会情况下,大概率还是受教育水平越高,人的基本素质和工作能力会更强一点。这样的类比数不胜数,用一个小概率事件来推翻大概率事件,也算一种抬杠吧。当然,我特别尊重不同意见的人。至于那些微信孵化群,如果里面积极发言的是热衷水床的老资格阿姨,那么我的一位朋友就因为列出了水床数据的对比而遭到抨击,往往来一句:我没有你懂,但是我知道人家机器孵化鹅蛋没成的。对于这样的群,我本人也经历过,只是可惜里面还是很多新手听之任之,不断重复着有风险的操作,以失败或者低出壳率告终而不知其所以然。
其实水床我也孵化出来几次,对比试验中,有一次水床的孵化率甚至高于机器,原因是水床用了鱼缸的加气棒,降低了湿度到40-60%之间,而温度保持不变,始终介于37.5-37.8之间(体温计实测),而对比实验中,机器的温度由于两批蛋的问题,为了保持第一批蛋的温度湿度,部分牺牲了一点点温度和湿度来迎合第一批蛋,而忽略了第二批,导致第二批蛋湿度略高,温度略低,出壳率降低到了水床水平。
至于出壳时间,本人的经验是机器高温的话(37.8-38之间初始实测温度),大多数15-17天出壳,如果两天有啄壳叫声没有出壳,就要果断剥壳,这个时候蛋黄已经吸收。所以说18-21天出壳也是普通水床经验而已,至少我有个朋友孵化了接近80个蛋,没有一个20天后出壳的,80%在16-18天内。
最后我想说,本人没有对水床的实用简单的好处视而不见,但是必须指出,网络上大量吹捧水床出壳率高的说法值得商榷,要求的温度湿度数据尤其要谨慎,且往往新手以为是机器显示温度湿度,但实际情况大相径庭。卖蛋的阿姨们,往往也都是套听途说,因为其并不是以孵蛋为生的,且有时候失败倒是能带来更多生意。
海外也有众多文章也可以参考,比如这篇就写的很简单明了:https://www.interhatch.com/blog/view/12,以及加利福尼亚大学2017年的孵化情况的表格总结可以供大家参考:https://anrcatalog.ucanr.edu/pdf/8127.pdf 大多数科学杂志关于孵化的,和我预想一样,没有提过照蛋的影响(逻辑上就是忽悠,职业孵化适当照蛋并没有任何问题,只要不是天天把玩),但是翻蛋倒是重要,主要为胚胎均匀受热发育提供帮助。
总结一句话:温度正常,湿度50%左右,少点骚操作,就算是完成鸟的鹦鹉,孵化也不是很难的,如果屡次失败,蛋种没有问题的话,就要看看是否机器方法有没有问题。
第4天的玄凤,16天机器出壳,目前7天体重20克。

水床开始调试阶段,开启了不通风,湿度失控,温度不到位的试错阶段

严格按照网上水床经验的后果,原因就是实际湿度无法降低,前提温度不够,必须实测37.8以上,且趋势通风

对于这样的说法,我觉得可以这么类比:顶级大学也有差生,找不到工作,甚至犯罪的。但是初中没毕业的,也有很多优秀的人才,为社会做出贡献。但是正常社会情况下,大概率还是受教育水平越高,人的基本素质和工作能力会更强一点。这样的类比数不胜数,用一个小概率事件来推翻大概率事件,也算一种抬杠吧。当然,我特别尊重不同意见的人。至于那些微信孵化群,如果里面积极发言的是热衷水床的老资格阿姨,那么我的一位朋友就因为列出了水床数据的对比而遭到抨击,往往来一句:我没有你懂,但是我知道人家机器孵化鹅蛋没成的。对于这样的群,我本人也经历过,只是可惜里面还是很多新手听之任之,不断重复着有风险的操作,以失败或者低出壳率告终而不知其所以然。
其实水床我也孵化出来几次,对比试验中,有一次水床的孵化率甚至高于机器,原因是水床用了鱼缸的加气棒,降低了湿度到40-60%之间,而温度保持不变,始终介于37.5-37.8之间(体温计实测),而对比实验中,机器的温度由于两批蛋的问题,为了保持第一批蛋的温度湿度,部分牺牲了一点点温度和湿度来迎合第一批蛋,而忽略了第二批,导致第二批蛋湿度略高,温度略低,出壳率降低到了水床水平。
至于出壳时间,本人的经验是机器高温的话(37.8-38之间初始实测温度),大多数15-17天出壳,如果两天有啄壳叫声没有出壳,就要果断剥壳,这个时候蛋黄已经吸收。所以说18-21天出壳也是普通水床经验而已,至少我有个朋友孵化了接近80个蛋,没有一个20天后出壳的,80%在16-18天内。
最后我想说,本人没有对水床的实用简单的好处视而不见,但是必须指出,网络上大量吹捧水床出壳率高的说法值得商榷,要求的温度湿度数据尤其要谨慎,且往往新手以为是机器显示温度湿度,但实际情况大相径庭。卖蛋的阿姨们,往往也都是套听途说,因为其并不是以孵蛋为生的,且有时候失败倒是能带来更多生意。
海外也有众多文章也可以参考,比如这篇就写的很简单明了:https://www.interhatch.com/blog/view/12,以及加利福尼亚大学2017年的孵化情况的表格总结可以供大家参考:https://anrcatalog.ucanr.edu/pdf/8127.pdf 大多数科学杂志关于孵化的,和我预想一样,没有提过照蛋的影响(逻辑上就是忽悠,职业孵化适当照蛋并没有任何问题,只要不是天天把玩),但是翻蛋倒是重要,主要为胚胎均匀受热发育提供帮助。
总结一句话:温度正常,湿度50%左右,少点骚操作,就算是完成鸟的鹦鹉,孵化也不是很难的,如果屡次失败,蛋种没有问题的话,就要看看是否机器方法有没有问题。
第4天的玄凤,16天机器出壳,目前7天体重20克。

水床开始调试阶段,开启了不通风,湿度失控,温度不到位的试错阶段

严格按照网上水床经验的后果,原因就是实际湿度无法降低,前提温度不够,必须实测37.8以上,且趋势通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