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人才吧 关注:119贴子:318
  • 1回复贴,共1

#年轻人选择躺平可耻吗# 聚一群有情有义的人,做一件有价值有意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今年是我从事家居行业第16个年头,在大连一家销售型装修公司工作9年,在山东开装修公司4年,开设计公司3年。已经回到大连半年。
这个行业真是让人又爱又恨,业难创、人难找、事难谈、活难干,工作和家庭很难平衡,在这个行业内的人一定深有体会。尤其在疫情过后期间,突然感觉人们的消费模式和消费观有了很大的变化。
设计公司或装修公司当下在后疫情时期如何重新立足?这半年让我对这个问题有了些拙。


IP属地:辽宁1楼2021-05-28 13:03回复
    市场分析:
    一.模式:半包(基础装修),优势投入小、灵活性强,劣势利润点低、需要流量、留不住人,目前这种模式几乎没有。
    全包(基础+主材),优势利润点大、单值大,劣势投入大、考验设计能力,目前大部分是以这种模式。
    二.规模:本地公司:瑞家、品尚。优势年头较长、用户有认知、搭建自主平台。劣势是投资很大、信任自主平台、人员流动大。
    连锁公司:生活家、金螳螂、东易日盛。优势较多为上市公司、品牌具有影响力,但价格偏高、多以套餐居多。
    网单公司:主要投入齐家、土巴兔等互联网装修平台承接网单。
    小结:以上模式及规模的公司大多以免费量房、免费设计、免费效果图、先装修后付款等方式为噱头。体量大、人员多、产品全、销售性强、依赖流量,大多以套餐打包售卖,定位没有时间操心装修事宜,对新家的需求被弱化,对设计没有概念。
    行业分析:
    一.过往:近30年,装饰装修行业本就是“以人为本”并且“众口难调”,所以行业内没有标准模式更谈不上系统的监管。本以为互联网+的到来会有所改变,但结局是纷纷倒闭。行业又回到了以信息差为谋利点。
    二.现状:
    1.公司:用人荒、用人慌
    装修资源整合容易,但缺乏相关专业设计人员做统筹,因为大学的课本不教怎么去“卖”。从而导致了公司平台大不缺人,也不会培养、培训新人及梯队。应届毕业生实习两个月拿着最低的工资,看不到希望最后跳槽。周而复始新的一轮新人又开始了。。。
    最后,大公司大量招聘应届毕业生当苦力,小白很愿意学东西,最终大浪淘沙“成材率”很低,室内专业的就业率就低,这种恶性循环导致了全国已有多家学校砍掉了室内设计或环境艺术专业。变相地扶持了培训机构。
    2.职业:创业热潮
    久而久之大多数设计者心灰意冷,一部分转行一部分三两抱团揭竿而起,以95后00后为主,为自己热爱的职业继续奋斗。但从业者变成了老板就不单看设计能力,财务能力、执行能力、学习能力、快速调整的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营销能力、面对困境的能力这些等等等等的问题迎面而来时,坚持一年的没几个。
    3.同行:整合资源谁都行
    利用信息差,做设计的带施工、卖主材的带施工、做全屋定制的带施工、做施工的带主材,“新模式”装饰行业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4.用户:先求己后求人
    由于行业乱象、新媒体的兴起,大众的选择有所改变。信息差成了双刃剑,先是从抖音、小红书中找寻“灵感”,后从朋友亲戚中打听“可靠”之人实施“方案”。结果就是用户前期的“设计”施工中发现不合理需调整,预计材料的购买渠道、价格、计算方式、运输超出认知或投入精力超出预期,相关的电气设备、软装配饰落地难。在经历过一次次方案调整的妥协,材料价格的让步,落地效果的“惊喜”后筋疲力尽、体验感极差。最后只能认命,口口相传“找个装修公司得了,还不够你费劲的”。更何况有的高端业务让外地的设计公司或装修公司承接。
    三.未来:
    1.职业:
    设计师不单单是一个人的工作,而是一个团队才能胜任的咨询或顾问式的工作。施工前需要对用户深度需求的挖掘、功能布局的优化、硬软装材料的提取、硬软装效果意向、全案汇报、效果图施工图的调整、硬装软装电器的物料统筹、整体造价的把控、项目资金的配置,最后才是与施工方的选择及对接。施工中的交底、项目进度的验收、成品及定制产品的安装、项目的交付。施工后还需要用户对设计及施工的调查及反馈,最终达成二次营销。
    用户:
    新媒体的兴起,可以让一个装修小白用一天的时间通过抖音、小红书等APP了解这个行业里的一切信息。也许用户看到的、体验过的你根本就没听过。以前是本地就这几个做的好的,不选他们也没得选。现在新媒体下打破信息差随便选。
    公司:
    传统模式的团购、陌生电话拜访、发传单、套餐活动、各种节日的打折、业务员的小区蹲点等这种硬营销已不再能满足公司的业务需求,同样用户也不会买账,也不会盲目的四处逛,更在乎值不值而不是偏不便宜。
    规模也不仅限于大而全,前期投资过大后期难以管理。更偏向精准定位做小而美的公司,或是具有上下游资源整合、落地能力,深度的对接开发商、楼盘、物业,甚至已有很多成熟的设计公司、装修公司被房地产公司收购。总之要完成落地,完整闭环。
    小结:这个行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需要定期产出高质量、有价值的内容营销推广。很多的细分领域有待开发:适老化的养老住宅或社区、单身公寓的延伸、主题餐饮及酒店、宠物市场及美业的兴起。
    痛点分析:
    一.用户:对于装修整体流程、材料、工艺、品牌、型号、达到交付及入住最终的需求、标准、总造价模糊不清。
    二.职业:在职人员,公司通过活动、展会、网单加大业务量,一味地免费量房、设计、报价,让用户难以抉择,让设计师批量工作,失去职业热情导致跳槽。
    创业人员,自身精力及财力有限、创业前预判不足、成本利润拎不清、要么缺人忙死要么人多闲死、自学及培训没空做、缺乏管理能力,导致留不住人还想招人的两难处境。
    三.公司:大公司,全国布局提升服务,但由于地域差、执行力有所变味。小公司,船小好调头,但转型或招聘时薪资、待遇、诚信度让应聘者心里打问号。关键性是同质化太严重。
    小结:三五成群的公司居多,几乎都是设计师,除了做好设计对财务、规划、销售、推广、营销都是短板。5至10人的公司急需发展,但一年干了二三百万的业绩,年底结算亏钱的大有人在。
    薪资和待遇方面,这个行业本身监管不严,加上每个公司模式都有所区别,普遍都不签劳动合同、拖欠工资,更别说五险一金、十三薪、年终奖。因为平平的设计师居多,加上公司平台搭建得比较宽泛,下意识感觉不缺干活的人,加班、熬夜、在所难免,休假、年假、法定假日更是奢求。长此以往对员工的激励政策、培养、深造、比赛、包装、团建的重视程度也会下滑,让员工没有归属感。
    总结:
    一.政策:未来五年我国将面临老龄化的巨大压力,生育率的降低导致与死亡率逐渐持平。
    二.市场:我们的上游房地产行业,商品房逐渐饱和、南移的居多。
    三.行业:疫情的到来催生了新媒体的崛起,颠覆了大众的消费认知,如抖音、快手等APP,信息差的缩小也将我们在疫情时期的办公室迁移到了线上。大家“被迫”的了解了许多新型模式,行业内许多品牌已经把线上获客渠道的投入比重增加,尤其是有流浪产品的、定位全国的、复购率高的实体店。但不清楚我们这个行业适不适用。
    四.企业:有大型卖场或5A写字楼背书的公司尚且苟活,更何况夫妻店、兄弟店。“关系”活越做越少,缺少粘性和二次营销。
    只做设计或施工服务的公司由于人员有限,在消化业务时没有做上下游扩大和结合,导致将将能扛过疫情。
    有门店的惨,没门店的更惨,像我们这种“手停口停”的行业,在没有业务的时候,如果没有一项可以持续引流或是持续带来收益的产品时就会被饿死。
    五.职业与专业:这个行业目前的特点是门槛很低,什么职业的人都可以转到本行业,反而本行业的人想转行却很难。是因为这个行业普遍没有成体系的大公司,职业人很多但都不专业,所以在2019年年末东北三省常驻人口减少42万人,大家都逃离了黑吉辽去了北上广发展。到了才发现设计师是需要有作品、证书、学位的,并且北方是一个人做方案、效果图、施工图、成本预算、工地监管五个人的工作拿一个人的工资,而南方是五个人共同完成一个项目。尴尬了,什么都会什么都做就等于啥都不是。
    六.用户:需求依然没有改变:好的设计师、好的施工队伍、好的装修材料,你问他什么是好的时,他却说:那我哪知道,总之就是就是好看、时间短、便宜就行。


    IP属地:辽宁2楼2021-05-28 13: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