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一种语言,一种交流信息的工具。它怎么登上中国文化的殿堂?是改革初期为了吸收外国的先进技术,但同时也是由于上层主管部门的头脑过热。不分某些领域或部门的需要与否,不分对某些专业或部门有没有使用价值,不分对某些学生是否需要或感兴趣,把英语列为初、高等教育的必须课。要求全民学英语。更为不妥的是用英语标准去衡量选拔人才,大学要求考过四级英语,研究生要求考过六级,还有一些领域的晋级,晋升职称,都要用英语标准去要求,英语成了人们晋级或达到某些目的的工具或敲门砖。总之用英语这个语言工具去衡量人才选拔人才,把英语的地位提的比汉语还高。
现在看来,要求全民学英语是教育决策的重大失误。英语只是一种语言工具,我们不否认某些领域需要英语。国际交往,外贸,翻译英文资料,技术资料,科技交流等等。但是问题是:那些不需要英语的领域和人员,为什么要学呢?某些领域与英语的关系不大,学习英语对它没有任何必要,反而增加了社会成本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这样做的结果是使其英语成了套在中国人民身上压迫奴役人们的枷锁。这个枷锁对青少年的伤害最大,已经严重的影响了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坚固和束缚了他们的想象力、摧残着他们的身心健康、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及宝贵的社会资源,-----------------。
就是需要英语的领域它的作用也是有限的。美国及西方国家早就对中国进行过经济制裁,他们搞科学技术封锁,他们担心中国的发展强大会威胁他们的利益,即使你掌握了英语也得不到他们的先进技术,只能是跟人家屁股后面拣人家扔掉的东西。只有自主创新,发展自己的先进科学技术才是硬道理。英语国家的也不是什么都好,由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产生的各种思想、信仰、主义、及政治势力相互斗争暴发了一、二次世界大战及多起社会灾难,涂炭了数亿生灵。
吸收外国的先进技术与掌握他们的语言程度不是成正比的。如:日本就没要求全民学英语,日本吸收外国先进科学技术的能力和速度比我们差吗?从日本回来的人都说日本人的英语水平太差,说的嗑嗑吧吧的,结果怎样?也没影响他们成为发达国家。
说英语是准世界语,纯是胡说八道。看一看那些所谓的把英语列为第一语言的国家,大都是英国过去的殖民地。这是英帝国侵略造成的,反观历史在英帝国主义强大的时候,他们曾经称霸世界一时,他们为了奴役压迫殖民地的人们,他们强迫那里的人们学英语,这是英帝国主义的侵略造成的。强加于他们国家的语言是没有生命力的。
英语严重的摧残了中国人的思维能力,扼杀了他们在感兴趣学科里深入学习探索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许多天才的少年被英语给毁了前程。由于高考要过英语关,并且分数与汉语的分数一样高,学生们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学英语。学校是根据学生的特点设置了文理科,这是合理的,好的教育制度文理科都应该成为人才。有些数理化学好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强,具有潜在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很有发展潜力。但是在英语的逼迫下,不得不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学本不感兴趣的英语。结果是数理化没学好,英语也没学好。英语把他们的科学思维的能力和创造力的天赋也给扼杀了。在某些学科有天赋的学生由于偏科,高考时让英语分给砸下去了,毁了上大学的梦。多少有发展前途的学生让英语给毁了。还有些人尽管在工作中或在某些学科或领域做出了突出成绩由于英语的原因晋升不了职称、提不了级。中国没有国外那样的语言环境,中国人学英语付出的代价不小,但效果不佳。大多是半成品,哑巴英语。造成人才资源及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