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发在头条:
https://www.toutiao.com/i6868244519653999104/
说起倪匡这个名字,很多人都听说过,知道他当和金庸、古龙激扬文字的风流往事;当然,也有人会表示并不了解甚至一无所知。
其实知道也好,不知也罢,倪匡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传奇人物。
倪匡祖籍浙江宁波,却生于上海,长于上海,以致老来依然操一口上海话。话说他少年时,有次在马路上闲逛,无意中看到风吹起一张布告,顿时感到很是好奇,于是走上前去看。一看才知道,原来那是华东某大学的招生简章,而且招生处不远,索性报了个名,谁知人生从此改变。他辗转苏州、内蒙、鞍山、上海,最后来到香港,意外开始了数十年写作生涯……
一开始倪匡身无分文,给《工商日报》投了处女作《呼伦池的微波》,竟然一投便中,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他不但继续给《工商日报》投稿,还为真报等等其他报纸撰稿打杂,给报纸救急补白,对报馆来说报馆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司马翎写书在报纸连载,半道撂笔杆子不写了,倪匡自告奋勇续写,替报馆解决了燃眉之急。后来得识金庸,在金庸鼓励下,加上007占士邦启迪,卫斯理系列第二部《妖火》开始走上了科幻玄幻的道路。
倪匡兴趣广泛,嗜好什么都会穷根究底,自学成专家方肯罢休,在刻章、木工、园艺、养鱼、贝壳等等诸多领域都有自己的见解。江湖传闻,他曾以一己之力把汽车拆成碎片,然后又恢复原状。此事是否属实暂且不论,然而倪匡兴趣广泛于此可见一斑。当然,最大的兴趣还是看书阅读,古今中外,无书不读,又天马行空,异想天开。这也就是卫斯理、木兰花、原振侠等等书中主人公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渊源所自。
具体而言,卫斯理系列有一篇《贝壳》很显然是从熟悉贝壳习性的奇思妙想;而原振侠系列《宝狐》脱胎于《聊斋志异》的痕迹更是一看便知;倪匡坦诚最喜欢的《黄金故事》更是披着科幻外衣的民国武侠,行文凌厉肃杀,与古龙文笔颇为相似却又同中有异,至于解剖人性丑恶也跟好莱坞《血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还有《寻梦》之类聚焦情感纠葛,诉说人生的无常与吊诡。除过上述明显能看出师承的作品,还有更多作品虽然也有传承痕迹,但已化为己有。比如,《头发》里主人公直斥四大圣哲,其英雄气概令人心折叫好,最终归结于人性之恶,甚至8还试图对其追本溯源;而《玩具》则是对人类社会的警世预言,其思想之深刻也直追《黑客帝国》和《十三层楼》;《眼睛》又提出一种邪恶的寄居生物,来映照人性之恶;《雨花台石》里殊死争斗的两种异星生物不啻于人类厮杀战争的最佳写照。原振侠《血的诱惑》倪匡即笔下写尽人性丑恶,却也有《雨花台石》那位高僧和黑人以及《宇宙杀手》雷九天自我牺牲彰显人性光辉,令人为之动容。
至于倪匡《卫斯理》以及其他系列是否科幻,很多人意见不一,甚至作者也有自相矛盾的说法。平心而论,《眼睛》、《妖火》、《地图》《迷藏》、《蓝血人》、《透明光》、《蜂云》、《奇门》、《天书》、《聚宝盆》、《合成》、《第二种人》、《地心洪炉》、《茫点》等等都是正宗的科幻,有基于科学的幻想设定,而且颇为严谨,其中《玩具》、《头发》、《黄金故事》、《第二种人》更是经典之作;《洞天》、《头发》之类就偏向佛道基督教玄学,算是玄幻;《鬼混》、《蛊惑》还有原振侠《血咒》、《巫艳》算是魔幻。其实,区分这个并无多大意义,君不见漫威也是科幻钢铁侠与魔幻奇异博士、绯红女巫共聚一堂么?西方很多作家如乔治•马丁、史蒂芬•金都是横跨科幻奇幻领域。
倪匡佳作经典不在少数,也有不少率意之作,挖坑不填,虎头蛇尾之讥作者也自知自嘲。考虑到香港弹丸之地,商业化似乎也不必过于苛责。要知道,倪匡早年写纯文艺之时,也和香港纯文学的代表人物刘以鬯有过交集。
总之,倪匡作品时至今日仍然不无启发。有些幻想成为现实,而有些仍然是幻想,但人性永不过时。在此文最后奉上两首词:
才思捷,落笔与谁同?玩具迷藏寻梦外,天书探险地图1中。浩瀚感时空。(《卫斯理系列》)
休欢喜,惆怅未来时。桎梏千重2真不免,微茫一梦有谁知?读罢自深思。(《玩具》)
1. 玩具、迷藏、寻梦,天书、探险、地图俱倪匡《卫斯理》系列书名。
2. 桎梏千重——具体解释见倪匡《玩具》一段话“没有!你们这一代的人,根本没有个人,没有自由。千丝万缕的社会关系,种种式式的社会道德,求生的本能和欲望,精神和物质的双重负担,犹如一重又一重的桎梏,加在你们每一个人的头上,而你们还努力使桎梏变得更多!你们早已是奴隶和玩具,每一个人都是另一些人的玩具,为另一些人活著,不是为自己活著,没有一个人有自由,没有一个人可以自由自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而不顾及种种的牵制,自由,早就消失了!”
https://www.toutiao.com/i6868244519653999104/
说起倪匡这个名字,很多人都听说过,知道他当和金庸、古龙激扬文字的风流往事;当然,也有人会表示并不了解甚至一无所知。
其实知道也好,不知也罢,倪匡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传奇人物。
倪匡祖籍浙江宁波,却生于上海,长于上海,以致老来依然操一口上海话。话说他少年时,有次在马路上闲逛,无意中看到风吹起一张布告,顿时感到很是好奇,于是走上前去看。一看才知道,原来那是华东某大学的招生简章,而且招生处不远,索性报了个名,谁知人生从此改变。他辗转苏州、内蒙、鞍山、上海,最后来到香港,意外开始了数十年写作生涯……
一开始倪匡身无分文,给《工商日报》投了处女作《呼伦池的微波》,竟然一投便中,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他不但继续给《工商日报》投稿,还为真报等等其他报纸撰稿打杂,给报纸救急补白,对报馆来说报馆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司马翎写书在报纸连载,半道撂笔杆子不写了,倪匡自告奋勇续写,替报馆解决了燃眉之急。后来得识金庸,在金庸鼓励下,加上007占士邦启迪,卫斯理系列第二部《妖火》开始走上了科幻玄幻的道路。
倪匡兴趣广泛,嗜好什么都会穷根究底,自学成专家方肯罢休,在刻章、木工、园艺、养鱼、贝壳等等诸多领域都有自己的见解。江湖传闻,他曾以一己之力把汽车拆成碎片,然后又恢复原状。此事是否属实暂且不论,然而倪匡兴趣广泛于此可见一斑。当然,最大的兴趣还是看书阅读,古今中外,无书不读,又天马行空,异想天开。这也就是卫斯理、木兰花、原振侠等等书中主人公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渊源所自。
具体而言,卫斯理系列有一篇《贝壳》很显然是从熟悉贝壳习性的奇思妙想;而原振侠系列《宝狐》脱胎于《聊斋志异》的痕迹更是一看便知;倪匡坦诚最喜欢的《黄金故事》更是披着科幻外衣的民国武侠,行文凌厉肃杀,与古龙文笔颇为相似却又同中有异,至于解剖人性丑恶也跟好莱坞《血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还有《寻梦》之类聚焦情感纠葛,诉说人生的无常与吊诡。除过上述明显能看出师承的作品,还有更多作品虽然也有传承痕迹,但已化为己有。比如,《头发》里主人公直斥四大圣哲,其英雄气概令人心折叫好,最终归结于人性之恶,甚至8还试图对其追本溯源;而《玩具》则是对人类社会的警世预言,其思想之深刻也直追《黑客帝国》和《十三层楼》;《眼睛》又提出一种邪恶的寄居生物,来映照人性之恶;《雨花台石》里殊死争斗的两种异星生物不啻于人类厮杀战争的最佳写照。原振侠《血的诱惑》倪匡即笔下写尽人性丑恶,却也有《雨花台石》那位高僧和黑人以及《宇宙杀手》雷九天自我牺牲彰显人性光辉,令人为之动容。
至于倪匡《卫斯理》以及其他系列是否科幻,很多人意见不一,甚至作者也有自相矛盾的说法。平心而论,《眼睛》、《妖火》、《地图》《迷藏》、《蓝血人》、《透明光》、《蜂云》、《奇门》、《天书》、《聚宝盆》、《合成》、《第二种人》、《地心洪炉》、《茫点》等等都是正宗的科幻,有基于科学的幻想设定,而且颇为严谨,其中《玩具》、《头发》、《黄金故事》、《第二种人》更是经典之作;《洞天》、《头发》之类就偏向佛道基督教玄学,算是玄幻;《鬼混》、《蛊惑》还有原振侠《血咒》、《巫艳》算是魔幻。其实,区分这个并无多大意义,君不见漫威也是科幻钢铁侠与魔幻奇异博士、绯红女巫共聚一堂么?西方很多作家如乔治•马丁、史蒂芬•金都是横跨科幻奇幻领域。
倪匡佳作经典不在少数,也有不少率意之作,挖坑不填,虎头蛇尾之讥作者也自知自嘲。考虑到香港弹丸之地,商业化似乎也不必过于苛责。要知道,倪匡早年写纯文艺之时,也和香港纯文学的代表人物刘以鬯有过交集。
总之,倪匡作品时至今日仍然不无启发。有些幻想成为现实,而有些仍然是幻想,但人性永不过时。在此文最后奉上两首词:
才思捷,落笔与谁同?玩具迷藏寻梦外,天书探险地图1中。浩瀚感时空。(《卫斯理系列》)
休欢喜,惆怅未来时。桎梏千重2真不免,微茫一梦有谁知?读罢自深思。(《玩具》)
1. 玩具、迷藏、寻梦,天书、探险、地图俱倪匡《卫斯理》系列书名。
2. 桎梏千重——具体解释见倪匡《玩具》一段话“没有!你们这一代的人,根本没有个人,没有自由。千丝万缕的社会关系,种种式式的社会道德,求生的本能和欲望,精神和物质的双重负担,犹如一重又一重的桎梏,加在你们每一个人的头上,而你们还努力使桎梏变得更多!你们早已是奴隶和玩具,每一个人都是另一些人的玩具,为另一些人活著,不是为自己活著,没有一个人有自由,没有一个人可以自由自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而不顾及种种的牵制,自由,早就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