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一个老大爷突发疾病晕倒了,需要进行心肺复苏。
问题1:胸外按压的部位,幅度,频率。
问题2:为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采取什么体位开放气道?
问题3:判断复苏有效后成功的指征。
【参考答案】
(1)胸外按压的部位,幅度,频率:
①胸外按压的部位:按压部位在病人胸骨中下1/3交界处或两乳头连线中点的胸骨上。
②胸外按压的幅度:成人按压深度5~6cm,儿童按压深度至少为胸廓前后径的1/3,青春期前的儿童约为5cm,1岁以内的婴儿约为4cm;每次按压后胸部充分回弹。
③胸外按压的频率:胸外按压频率100~120次/分。
(2)采取开放气道的方式及判断复苏有效后成功的指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开放气道的方式:
(1)仰头抬颏法,在临床当中使用非常普遍,需抢救者两手配合操作,以一只手的手掌小鱼际置于患者额头,用力适中,下压前额部,使其头部后仰。另一手的食指和中指托起患者下颌的下方,将颌部向前抬起,使头部后仰,可以轻松的把气道打开,头部后仰的程度以下颌角与耳垂间连线与地面垂直为度。
(2)仰头抬颈法,抢救者抬起病人的颈部,另一手小鱼际压患者前额头,使其头后仰,从而打开气道。
(3)双手抬颌法,使用于颈部有损伤的患者,操作方法是双手从两侧抓起病人的双下颌并托起,使头后仰,从而打开气道。
这三种方法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应用,应该注意心肺复苏过程中患者口腔中的异物应该清除,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和影响抢救效果。
2.判断复苏有效后成功的指征:
(1)心电图有波形变化。
(2)已经散大的瞳孔缩小。
(3)恢复一定的神智意识。
(4)收缩压大于60mmHg。
(5)可触及大动脉搏动。
(6)肌张力增高或恢复。
(7)口唇、皮肤粘膜颜色转红。
(8)恢复自主呼吸或呼吸改善。
(9)睫毛反射、对光反射、眼球活动出现。
说明复苏有效等待120进一步救援。
问题1:胸外按压的部位,幅度,频率。
问题2:为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采取什么体位开放气道?
问题3:判断复苏有效后成功的指征。
【参考答案】
(1)胸外按压的部位,幅度,频率:
①胸外按压的部位:按压部位在病人胸骨中下1/3交界处或两乳头连线中点的胸骨上。
②胸外按压的幅度:成人按压深度5~6cm,儿童按压深度至少为胸廓前后径的1/3,青春期前的儿童约为5cm,1岁以内的婴儿约为4cm;每次按压后胸部充分回弹。
③胸外按压的频率:胸外按压频率100~120次/分。
(2)采取开放气道的方式及判断复苏有效后成功的指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开放气道的方式:
(1)仰头抬颏法,在临床当中使用非常普遍,需抢救者两手配合操作,以一只手的手掌小鱼际置于患者额头,用力适中,下压前额部,使其头部后仰。另一手的食指和中指托起患者下颌的下方,将颌部向前抬起,使头部后仰,可以轻松的把气道打开,头部后仰的程度以下颌角与耳垂间连线与地面垂直为度。
(2)仰头抬颈法,抢救者抬起病人的颈部,另一手小鱼际压患者前额头,使其头后仰,从而打开气道。
(3)双手抬颌法,使用于颈部有损伤的患者,操作方法是双手从两侧抓起病人的双下颌并托起,使头后仰,从而打开气道。
这三种方法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应用,应该注意心肺复苏过程中患者口腔中的异物应该清除,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和影响抢救效果。
2.判断复苏有效后成功的指征:
(1)心电图有波形变化。
(2)已经散大的瞳孔缩小。
(3)恢复一定的神智意识。
(4)收缩压大于60mmHg。
(5)可触及大动脉搏动。
(6)肌张力增高或恢复。
(7)口唇、皮肤粘膜颜色转红。
(8)恢复自主呼吸或呼吸改善。
(9)睫毛反射、对光反射、眼球活动出现。
说明复苏有效等待120进一步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