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贽影响最深远的是他的“童心说”,在《焚书(卷三)》有明确的表述,“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李贽作为晚明王学左派——泰州学派的重要人物,其童心说不得不受到阳明心学的影响,王阳明将儒家“格物致知”转向了“致良知”,其实是让人们从对“他物”的关注转向对自身主体的关注,进而在这个过程中发现每个人独立的人格。他在杭州某寺院通过僧侣的心理变化,悟到要更多关照个人主体的情感欲望,而不必在乎社会伦理的束缚。但是阳明心学还是没有完全摆脱伦理的,“去恶存善”,还是有“善恶”、“伦理”的概念的,而到了李贽的“童心说”这里,已经到了一种完全“纯真”自然化的状态。这不得不说是在“存天理,灭人欲”语境下的思想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