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坡赵云之墓】
侯风春
在临城澄底村西有一个地方叫“长坡”,村民们也把它叫做“长坡岭。”说它是岭一点儿也不假,远远望去一溜儿斜坡逶迤,头坠泜河,尾倚白云山,从坡麓上去,崎岖小路直通岭巅。岭巅平坦,有土可耕田。传说在古时,这里林密葱郁,加上泜河河道清风宜人,造就了长坡岭的景色优美。盛夏似秋,凉意袭来,又是一个清爽的去处。只见那白云山云雾缭绕,更为古城增添了一道优美的风景线。古人曾有诗云:
谁把云雾挂,盛日暑不收。
风行出作线,长坡一孤舟。
说的是:长坡岭尤如一个停泊在云雾中的孤舟,又有青山绿水,交相辉映的意思。
在长坡岭下,有一硕大的土冢,土层明显属堆垒而成,世代流传,都说它是赵云墓。该墓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赵云跟随刘备创立蜀国,一生征战雄魂还家,为感念乡情邻谊,常施舍村民婚丧嫁娶用的盆、碗、盘、碟等物。也就是说:只要你头天晚上坟前一柱香火,次日便有盘碟存放墓前,取走可用。后有贪心之人借而不还,也就失灵了。
史书记载:赵云死于四川成都,谥封顺平侯,葬于锦屏山。在临城又有了另一种传说:是后主刘禅因感恩赵云冲阵救主和创建蜀汉有功,旨谕从成都――临城一线建36个疑冢(也有防后人盗墓的意思)。于是,澄底村世代流传着“一年三百六十天,月月天天埋赵云”的故事。据不完全统计,在临城“临邑古城”和乱木水库一带,这种唤作赵云墓的大土冢就有20多处。“乱木”(原名“乱墓”),也就是为了扰人视线,建墓者故弄玄虚将土冢搞乱了,这也是乱木村名的由来。
赵云墓为何选择在长坡?
按照澄底村上年岁的人说:一是长坡岭在澄底村,赵云是澄底村人,叶落归根,埋在家乡的黄土地是正理。二是借“长板坡”之名,寓赵云大战长板坡百万军中救刘禅之意。难怪在长坡岭和泜水滨的交接处曾有一座小石桥也叫“当阳桥”呢。
【赵云的故事】
刘吉会
相传三国时期,临城县澄底村有个赵娃子,赵娃子就是传说中的赵云,即常胜将军赵子龙。
赵娃子从小就喜爱武术,平时他经常拿着木棍当刀枪操练武术。有一年夏季,有一天夜里乌云涌现,雷雨交加,下了一夜暴雨,第二天雨过天晴。赵娃子带着八九个跟他年龄相当的孩子到沙滩上操练武术,然后他又把这几个孩子分成敌我两伙,由他指挥,进行所谓打仗,这几个孩子都称他为长官。这一群小孩子们玩耍的累了,就躺在沙滩上休息,不一会赵娃子和其他几个小孩子躺着躺着睡着了,但有一二个小孩没有睡着。没有睡着的这一二个小孩忽然听到澄底泜河的上游传来了轰隆隆的巨大流水声音,心想一定是山洪暴发了,于是就大声叫喊:“喂!同伙们!山洪暴发了,快退到岸上去吧! 被喊醒的几个孩子迅速退到岸上去了,唯有赵娃子眼也没有睁,摆摆手说:慌什么,洪水距离我们这里还远着呢,我困的很,让我再睡一会,才退到岸上去吧!急的赵娃子同伴都劝说让赵娃子退到岸上去,但是劝说无效。此时赵娃子同伴急中生智,飞跑到赵娃子家,把山洪暴发情况告诉了他父母亲……,让他父母亲把他领回家吧。
其他小孩子们走后,赵娃子在沙滩上继续睡觉,山洪由西向东流,越来距离赵娃子越近了,此时,有个蝼蛄钻到赵娃子裤腿里了,赵娃子腿上一发痒,醒了,脱下裤子一看,原来是个蝼蛄扰乱他的睡眠,气的赵娃子捉住蝼蛄把它脑袋拔下来了,蝼蛄丧了命。霎时间,洪水流到了距离赵娃子几十米的地方,此时赵娃子心想:蝼蛄怕洪水把我淹死,专门钻到我裤腿里把我弄醒,让我快退到岸上去,这是为了救我的命,我却恩将仇报,把它脑袋拔下来,结果了它的性命,这实在是对不住它。为了把蝼蛄救活,赵娃子从枣树上弄了一个枣垎针,顺手把蝼蛄的脑袋和脖子穿在一起,那个蝼蛄奇迹般地又活了,迅速跑到岸上去了。
洪水由西向东流,流到距离赵娃子几十米的地方忽然停住了,水深积了二三米,洪水发出巨大的轰隆隆的声音,好像说:赵娃子别在沙滩上睡眠了,快退到岸上去吧,别挡着俺的去路,让俺过去吧。此时赵娃子不慌不忙地带着微笑说:“让水从我身下过去吧,结果水头一低,潜入地下,从距离赵娃子几十米的地方澄入河底向东流去,从此这个村取名澄底。
以上这神奇的故事发生以后,澄底村里的群众都认为赵娃子不是凡人,可能是天上什么神下凡来到人间的神童。赵娃子母亲回想起生赵娃子头一天夜里做了一个梦,梦里看见天上云彩五彩缤纷,一条巨龙从五彩缤纷里从天而降投入自己的怀里。赵娃子的母亲根据她做的这个梦,跟赵娃子取名为赵云,字是子龙。
群众们为了尊重这位传说中的神童,当赵娃子长大以后,就没有人喊他的奶名了,而尊称为赵云或赵子龙,由于赵云武术超群,由县把他推荐到省,由省把他推荐到三国之一的蜀汉。
由于赵云屡立战功,从无打过败仗,所以赵云成了三国时期赫赫有名的常胜将军。
在大邑县城东1公里银屏山下。冢大如小丘,依山而建,气势雄伟,四周有石砌女墙,古柏森森。墓前有清幽雅静的木结构四合院建筑,正中竖有高2.5米、宽1米的墓碑,上刻“汉顺平侯赵云墓”七篆体大字,两侧刻有填金对联“赤胆永佑江原父老,忠魂犹壮蜀国山河。”匾文“永烈千秋”。赵云(?-229),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三国蜀汉名将。建兴六年(228年),随诸葛亮攻汉中,分兵拒曹真,因兵力悬殊,退守汉中。翌年,病死成都。因赵云曾在大邑戎兵防羌,故后主敕葬银屏山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