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吧 关注:125,120贴子:817,761
  • 1回复贴,共1

何为孝?何为爱?感受母爱的伟大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我国传统的伦理体系中,“孝”是一个很重要的范畴,是中华文明人文理论体系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孝”写作“𡥈(jiào)”,𡥈在子部,从爻。南宋戴侗认为𡥈的含义是“人子之达道也,非但事老”,隶书兴起后爻与老讹,由此分为两种写法,《正字通》因之“以𡥈与孝同”。
《易·系辞传》云“爻者,言乎变者也”“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爻也者,效此者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道有变动,故曰爻”一步步阐述了爻的特征,进而定义出了爻的概念与含义。“爻”是针对事物易变的一种总结;是有必然的重复性的;是人通过总结这种必然的重复性,进而效仿改善自我生存条件的知识;不是“道”这种造成事物易变的核心法则,而是法则运行交汇所产生的一种结果。拥有这些特征的“爻”用现代词汇进行概括就是“规律”“经验”。如“年分四季”“人固有一死”等,皆是这个世界多种固有法则易变的交汇所产生的现象。
戴侗认为“子”即“人子”其实也有一定局限性。子的概念是“分支的独立个体”,如孔子指的是孔丘是儒学分支孔氏儒学的建立者,故称子,以孔子的阐述方式就是“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因:有限定的扩大,故从囗从大;亲:以辛刻木见之即明,意为极度熟悉的核心特征)”;人子指的是其为父母分支,但又是有独立人格的人,故其时男女皆称子;现代概念的“子系统”一词概念就更明确了。
“孝”即子承爻,是人类文明传承这一重要的传承方式,故“教”与“学”都从“孝”。教是攴(pū)而使其孝,故从孝从攴;学从臼爻冖子,是子将经过臼精炼的爻为冠,是主动的认知、了解前人总结并精炼过的知识。
同时,孝也包含了中华文明“以恩报恩”的人文理论基础。我们祭拜祖先,是因为祖先与无数的自然灾害作斗争使我们族群繁衍生息至今,以恩报恩我们要感谢并崇拜我们的祖先;我们崇拜知识并不仅仅只是因为知识能带来力量,而是因为这些知识是无数先贤用血与汗总结出来的,是我们生存发展的基础,等等。但到最近最熟悉的“恩人”,那就是给予我们生命的父母。连这种最基础的“以恩报恩”都做不到的人是无法对更疏远的“恩人”以恩报恩的。故,孝从亲始,是由此开始继承我们文明的人文理论体系,而不仅仅只是狭义的“子承老”。
【论文部分内容,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


IP属地:湖南1楼2021-06-06 19:44回复
    👍


    IP属地:内蒙古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1-06-07 07: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