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小站吧 关注:220贴子:31,189
  • 5回复贴,共1

林采宜:中国的农民工数量将在五年之后爆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林采宜
  自2019年农民工人口总量抵达峰值后,2020年农民工人口数量开始下滑。主要原因为:1)出生率放缓,劳动人口数量下降;2)人口老龄化,新进入市场的青年民工无法补足老龄民工自然归乡造成的人口空缺。


1楼2021-06-06 21:33回复
    农民工整体收入水平平稳增长,但增速小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地域来看,东部地区农民工收入高于其他地区;从行业来看,从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农民工收入最高,其次为建筑业、制造业,从事住宿餐饮业的农民工收入最低。
      从流动趋势来看,东部地区吸引力下降,更多农民工选择在中西部就业;农民工就近就业比例增加,返乡、属地化就业成为农民工就业新趋势。行业分布上,制造业、建筑业等第二产业对农民工的吸引力日趋下降,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吸纳了年轻一代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
      一、农民工人口数量减少及原因
      2020年,我国农民工数量[注1]达到2.86亿,占总人口的20.2%。庞大的农民工群体是我国基础制造业的基石,也是我国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特殊社会群体。
      自2010年起,我国农民工人口数量增幅便开始逐年下降。2020年终于跌破零点,进入负增长周期。2020年,我国农民工数量较上年减少1.78%,首次出现负增长。
      农民工人口数量减少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1. 劳动人口数量下降导致农民工人口数量减少

      数据显示,我国农民工人口数量增幅与15-64岁人口数量增幅具有高度相关性,二者的峰值均出现在2010年,此后便持续下滑。15-64岁人口与劳动人口具有类似的年龄区间出生率的下滑、劳动人口数量减少带动了农民工人口数量下降。
      2. 人口老龄化使得大量老龄民工自然退休归乡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2008年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为34岁,2020年上升至41.4岁,高于2020年劳动力人口的平均年龄(38.8岁)。2020年,16-30岁农民工数量仅占22.7%, 50岁以上的农民工数量占比为26.4%。目前超过7500万的高龄农民工将在5年内退出劳动力市场。


    2楼2021-06-06 21:34
    回复
      3. “户籍城镇化”造成统计意义上农民工数量减少
        以2018年为例,根据国家统计局披露数据,2018年中国自然增长人口为530万人,进城农民工数量减少了204万,而城镇人口却增加了1790万。由此可见,中国城镇人口的增长主要来自于行政区划的重新设定和户籍政策的调整。“户籍城镇化”既是城镇人口增长的原因也是农民工统计人口减少的重要因素。一部分农民工在行政区划调整中拥有了城市户籍,从而被划出“农民工”的定义范畴,造成农民工在统计意义上的数量下降。

        根据国家统计局披露数据,截至2020年底,我国已经顺利实现了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镇落户的目标。日前,城镇化率(63.9%)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45.5%)仍相差18.4个百分点,说明农村户籍城镇化仍有不小的空间。随着我国户籍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统计学意义上农民工人数将继续下降。


      3楼2021-06-06 21:35
      回复
         三、更多的农民工倾向于就近就业
          从输入地看,东部地区正逐渐失去其对农民工就业的吸引力,选择在中西部就业的农民工数量则有所提升。2020年,在东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为15132万人,较上年下降3.6%;在农民工数量整体下降的背景下,在中部地区就业农民工为6227万人,提升0.1%;在西部地区就业农民工6279万人,增加1.7%。不仅如此,自2016年至2020年。在中部与西部就业的农民工数量增幅均稳定位于农民工总数增幅之上。可见,中西部对农民工就业的吸引力有所提升。

          与此同时,2020年,在外出农民工中,跨省流动农民工下降6.1%;省内就业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的比重为58.4%,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可见,随着农民工人口老龄化、东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一线城市生活成本上升,大量农民工主动或被动返乡,选择就近就业。当然,这与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带来大量劳动岗位密不可分。从数据来看,原本从中西部跨省前往东部务工的农民工更倾向于选择留在中西部就业。
          四、农民工就业结构

          从就业结构来看,2016以来从事第三产业的农民工比重由46.7%升至51.5%,上升4.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从事第二产业的农民工比重则由52.9%降至48.1%。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吸引了较多农民工进入。
          尽管建筑业、制造业的薪酬水平分列六大产业农民工月均收入的第二、三位,从事建筑业、制造业的农民工比重仍在降低。可见,人口老龄化对农民工就业结构的影响甚于工资水平。以建筑业等第二产业为代表的重体力工作因人口老龄化、青壮年人口比重降低导致“招工难”;加上产业升级使得对体力劳动需求降低。随着制造业自动化、数字化程度提高,我国产品劳动密集程度下降,资本与技术密集程度逐渐提高,对体力劳动的需求降低,这也是农民工比重在制造业和建筑业比重下降的重要原因。
          五、2025年民工市场趋势预测
          1.民工数量将不断下降。2020年农民工人口总量为2.86亿,其中50岁以上农民工人口占26.4%,因此可估计约7540万老龄农民工将在2025年之前归乡。换一句话说,2025年农民工总量或将降至2.66亿。
          2. 农民工的工资水平将逐年上涨,企业用工成本也将相应增加。跟进最近三年的农民工月均收入变化趋势预测,2025年农民工人均月收入有望达到5318元(加上通胀因素可能会更高)
        注释:
          [1] 本文统计的农民工指户籍地在乡村、进入城区从事非农产业劳动6个月及以上、常住地在城区、以非农业收入为主要收入的劳动者。
          [2]注:“户籍城镇化”使一部分农民工拥有了城市户籍,造成统计意义上农民工数量减少。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研究院副院长)


        5楼2021-06-06 21:40
        回复
          什么叫农民工?不能因为在中国,就可以堂之堂皇的使用这个不应该存在,不符合基本社会底线的名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1-06-07 20:32
          回复
            全国的户籍改革已经没有城市和农村的区别农民工的称谓已过时,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都是务工人员,在工资福利待遇上会一视同仁。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1-06-07 22: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