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球,史称“击鞠”、“击球”等,骑在马背上用长柄球槌拍击木球的运动。蒙古族民间马上游戏和运动项目,流行于内蒙古等地。
三国时曹植的《名都篇》中有诗曰:“连骑击鞠壤,巧捷推万端”,说明至少在汉末马球已经存在了。马球盛行于唐宋元3代,至清代始湮没 ,主要流行于军队和宫廷贵族中。
西乾县唐章怀太子李贤墓中发现的打马球壁画,充分表现了唐代马球运动的场景。壁画全图高130~240厘米, 宽 600厘米;画面人物众多、背景宽阔,生动形象;参与击球者二十余人, 皆着各色窄袖袍, 足登黑靴, 头戴幞头,手执偃月形球杖,身骑奔马,做出竞争击球的不同姿态。画面构图疏密有致,动中有静,有强烈的节奏感、运动感。
唐代打马球风行一时,不仅成为帝王和贵族阶层健身强体的体育运动,而且在对外文化交流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文献记载,当时相邻的渤海、高丽、日本等国都有与唐王朝进行马球竞技的描述。现藏故宫博物院的的《便桥会盟图》(辽陈及之绘制),有一专门描绘唐、突厥两国进行马球比赛的场面。画面以唐太宗李世民与突厥可汗颉利, 在武德九年 (公元 626年) 于长安城西渭水便桥会盟之事实为背景,画中,数名骑士策马持杖争击一球,场面颇为热烈、壮观。直至宋、辽、金时期,朝廷还将马球运动作为隆重的“军礼”之一,甚至为此制定了详细的仪式与规则。
[百度词条]
三国时曹植的《名都篇》中有诗曰:“连骑击鞠壤,巧捷推万端”,说明至少在汉末马球已经存在了。马球盛行于唐宋元3代,至清代始湮没 ,主要流行于军队和宫廷贵族中。
西乾县唐章怀太子李贤墓中发现的打马球壁画,充分表现了唐代马球运动的场景。壁画全图高130~240厘米, 宽 600厘米;画面人物众多、背景宽阔,生动形象;参与击球者二十余人, 皆着各色窄袖袍, 足登黑靴, 头戴幞头,手执偃月形球杖,身骑奔马,做出竞争击球的不同姿态。画面构图疏密有致,动中有静,有强烈的节奏感、运动感。
唐代打马球风行一时,不仅成为帝王和贵族阶层健身强体的体育运动,而且在对外文化交流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文献记载,当时相邻的渤海、高丽、日本等国都有与唐王朝进行马球竞技的描述。现藏故宫博物院的的《便桥会盟图》(辽陈及之绘制),有一专门描绘唐、突厥两国进行马球比赛的场面。画面以唐太宗李世民与突厥可汗颉利, 在武德九年 (公元 626年) 于长安城西渭水便桥会盟之事实为背景,画中,数名骑士策马持杖争击一球,场面颇为热烈、壮观。直至宋、辽、金时期,朝廷还将马球运动作为隆重的“军礼”之一,甚至为此制定了详细的仪式与规则。
[百度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