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5日星期三,我馆工作人员前往我市青秀区刘圩镇进行文物普查。
在刘圩镇文化站站长的指领下,我馆工作人员在刘圩镇刘圩村中兴坡发现了一口古井。古井呈长方形状,东西走向;经测量,古井长6.5米,宽4米,占地面积26平方米;其中,古井水面长4.6米,宽1.6米。古井地处一垄水田旁边,三面环坡,东面约半米处是一面青砖砌墙,古井正前方(即东方)约1米处立有两块石碑,碑名均为“重修谭伍古井碑记”,经仔细辨认,一块石碑落款为“嘉庆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立”,另一块落款为“民国二年岁次癸丑十月十二日寅时立”。其中嘉庆年间所立石碑高0.8米,宽0.65米,厚0.12米;民国年间石碑高0.9米,宽0.72米。

谭伍古井
碑文内容表明,古井存在至少可以上朔到清嘉庆年之前,先后在1802年和1913年历经两次修建。为了进一步了解古井的历史人文情况,工作人员访遍了村里老者,但均表示对古井何时开始使用毫不知情。据老人们介绍,该古井甘甜清冽,水质上佳,多年来一直是中兴坡村民的生活饮用水源。至今他们仍然清楚地记得,当年因为缺水,村里人彻夜排队等水的情形。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1992、1993年间,村里开始安装上自来水,从此,古井水就再也没人饮用,一直废弃至今。从热闹纷沓到荒芜冷清,古井见证了农村饮用水历史的变迁。
当天,我馆工作人员认真仔细勘察了现场,采集了各相关数据。我馆工作人员表示,将严格按照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的有关规范和要求,尽快将古井登记注册,上报上级有关部门。

工作人员在认真辨认碑文
在刘圩镇文化站站长的指领下,我馆工作人员在刘圩镇刘圩村中兴坡发现了一口古井。古井呈长方形状,东西走向;经测量,古井长6.5米,宽4米,占地面积26平方米;其中,古井水面长4.6米,宽1.6米。古井地处一垄水田旁边,三面环坡,东面约半米处是一面青砖砌墙,古井正前方(即东方)约1米处立有两块石碑,碑名均为“重修谭伍古井碑记”,经仔细辨认,一块石碑落款为“嘉庆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立”,另一块落款为“民国二年岁次癸丑十月十二日寅时立”。其中嘉庆年间所立石碑高0.8米,宽0.65米,厚0.12米;民国年间石碑高0.9米,宽0.72米。

谭伍古井
碑文内容表明,古井存在至少可以上朔到清嘉庆年之前,先后在1802年和1913年历经两次修建。为了进一步了解古井的历史人文情况,工作人员访遍了村里老者,但均表示对古井何时开始使用毫不知情。据老人们介绍,该古井甘甜清冽,水质上佳,多年来一直是中兴坡村民的生活饮用水源。至今他们仍然清楚地记得,当年因为缺水,村里人彻夜排队等水的情形。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1992、1993年间,村里开始安装上自来水,从此,古井水就再也没人饮用,一直废弃至今。从热闹纷沓到荒芜冷清,古井见证了农村饮用水历史的变迁。
当天,我馆工作人员认真仔细勘察了现场,采集了各相关数据。我馆工作人员表示,将严格按照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的有关规范和要求,尽快将古井登记注册,上报上级有关部门。

工作人员在认真辨认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