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杭州4月1日电(记者 余靖静)参加3月31日至4月1日在浙江举行的第二届长三角教育联动发展研讨会的教育工作者达成共识,长三角地区将同步开展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在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道路上先行一步。
长三角已具备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
刚刚结束征求意见工作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把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作为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教育部负责人在研讨会上表示,长江三角洲两省一市的GDP超过全国总量的五分之一,是我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这里区域教育资源较丰富,教育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已经具备了加快建设和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
统计数据显示,长三角两省一市义务教育小学入学率和升学率都达到或接近100%,高中教育毛入学率稳定在95%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平均为40%以上。高等教育在校生占全国的15%,研究生占全国的18%,拥有“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7所,约占全国总数的18%,国家重点实验室34个,约占全国总数的25%。
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说,从全国来看,教育规模的增长和需求矛盾仍较突出,而在长三角,质量与水平的要求已上升为主要矛盾。在统筹我国城乡与中西部协调发展的新形势下,在东部地区率先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势在必行。
重点推进五项改革,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根据4月1日会议闭幕时达成的共识,长三角地区今后将共同研究制订区域教育现代化评估指标体系,科学制订改革方案,重点在深化教育思想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考试招生改革、办学体制改革、教师制度改革等五方面加强探索与实践。
“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根本途径在于深化改革。改革目标包括逐步建立符合学生全面发展规律、轻负担高质量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简政放权’,落实学校按章程办学的自主权等。”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说。
另一方面,两省一市也将进一步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互补与共享。根据三方3月31日在千岛湖签署的协议,一批设备先进、管理一流的实训基地将面向长三角地区所有职业学校开放,接纳异地学生实习实训;合作开展基础教育研究和课程建设,建立教研员交流学习制度;合作编制优秀教学课例、合作开发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并通过长三角优质教育资源网免费给三地中小学教师使用。
研讨会同时还确定21家单位和学校为“长三角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训基地”,决定从2010年开始,三方联合组织实施师资联合培训工作。
追赶世界大都市圈,打造国际教育中心
三地与会者均表示,愿意在不断完善跨区域教育协作机制的基础上,承担国家省际教育协作改革的试点、试验,为全国教育改革积累经验。但放眼世界,从目前的现状来看,长三角的教育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层次上,都无法与法国巴黎、美国纽约、英国伦敦、日本东京等世界大都市圈的教育相提并论,特别是高等教育规模偏小、层次不高、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足、培养模式雷同、国际交流合作薄弱,办学体制有待进一步创新。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任薛明扬建议,要集中扶持面向21世纪的新兴学科和高新技术专业,重点扶持、布设与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相吻合的学科与专业,争取使长三角在若干年后发展成为国际性的人才培养中心、学术研究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
教育部政法司司长孙霄兵说,改革将是今后一个时期中国教育工作的重要主题。长三角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承担了试验田、先行者的角色,在教育改革中也一定能够承担试验田、先行者的角色。
长三角已具备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
刚刚结束征求意见工作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把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作为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教育部负责人在研讨会上表示,长江三角洲两省一市的GDP超过全国总量的五分之一,是我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这里区域教育资源较丰富,教育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已经具备了加快建设和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
统计数据显示,长三角两省一市义务教育小学入学率和升学率都达到或接近100%,高中教育毛入学率稳定在95%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平均为40%以上。高等教育在校生占全国的15%,研究生占全国的18%,拥有“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7所,约占全国总数的18%,国家重点实验室34个,约占全国总数的25%。
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说,从全国来看,教育规模的增长和需求矛盾仍较突出,而在长三角,质量与水平的要求已上升为主要矛盾。在统筹我国城乡与中西部协调发展的新形势下,在东部地区率先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势在必行。
重点推进五项改革,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根据4月1日会议闭幕时达成的共识,长三角地区今后将共同研究制订区域教育现代化评估指标体系,科学制订改革方案,重点在深化教育思想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考试招生改革、办学体制改革、教师制度改革等五方面加强探索与实践。
“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根本途径在于深化改革。改革目标包括逐步建立符合学生全面发展规律、轻负担高质量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简政放权’,落实学校按章程办学的自主权等。”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说。
另一方面,两省一市也将进一步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互补与共享。根据三方3月31日在千岛湖签署的协议,一批设备先进、管理一流的实训基地将面向长三角地区所有职业学校开放,接纳异地学生实习实训;合作开展基础教育研究和课程建设,建立教研员交流学习制度;合作编制优秀教学课例、合作开发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并通过长三角优质教育资源网免费给三地中小学教师使用。
研讨会同时还确定21家单位和学校为“长三角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训基地”,决定从2010年开始,三方联合组织实施师资联合培训工作。
追赶世界大都市圈,打造国际教育中心
三地与会者均表示,愿意在不断完善跨区域教育协作机制的基础上,承担国家省际教育协作改革的试点、试验,为全国教育改革积累经验。但放眼世界,从目前的现状来看,长三角的教育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层次上,都无法与法国巴黎、美国纽约、英国伦敦、日本东京等世界大都市圈的教育相提并论,特别是高等教育规模偏小、层次不高、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足、培养模式雷同、国际交流合作薄弱,办学体制有待进一步创新。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任薛明扬建议,要集中扶持面向21世纪的新兴学科和高新技术专业,重点扶持、布设与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相吻合的学科与专业,争取使长三角在若干年后发展成为国际性的人才培养中心、学术研究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
教育部政法司司长孙霄兵说,改革将是今后一个时期中国教育工作的重要主题。长三角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承担了试验田、先行者的角色,在教育改革中也一定能够承担试验田、先行者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