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吧 关注:447,505贴子:10,032,726
  • 27回复贴,共1

怎么理解王熙凤的判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山东1楼2021-06-15 08:12回复
    如何理解王熙凤的判词?
    王熙凤影射的人物是魏忠贤,这个估计初级段位的红谜都已经达成了共识。然而对于王熙凤的判词却是争议非常大。我在这里的解读实在前人的基础之上的个人观点,看看能否获得多数谜友的认同。
    首先,我们来看图画:后面便是一片冰山,上有一只雌凤。
    这里这个后面指的是前一个判词的后面,并不是图画的内容。图画很简单,就是一片冰山,上有一只雌凤。我们说王熙凤影射的是魏忠贤,不用看小说的文本,从这个图画里就可以确定。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看一段明末清初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花花公子张岱的《陶庵梦忆》,具体是其卷七的最后一篇,题目叫冰山记,原文如下:
    魏珰败,好事者作传奇十数本,多失实,余为删改之,仍名《冰山》。城隍庙扬台,观者数万人,台址鳞比,挤至大门外。一人上,白曰:“某杨涟。”口口谇(言察)曰:“杨涟!杨涟!”
      声达外,如潮涌,人人皆如之。杖范元白,逼死裕妃,怒气忿涌,噤断嚄唶。至颜佩韦击杀缇骑,嘄呼跳蹴,汹汹崩屋。
      沈青霞缚橐人射相嵩,以为笑乐,不是过也。是秋,携之至兖,为大人寿。一日,宴守道刘半舫,半舫曰:“此剧已十得八九,惜不及内操菊宴、及逼灵犀与囊收数事耳。”余闻之,是夜席散,余填词,督小傒强记之。次日,至道署搬演,已增入七出,如半舫言。半舫大骇异,知余所构,遂诣大人,与余定交。


    IP属地:山东2楼2021-06-15 08:13
    回复
      这个魏珰就是魏忠贤的本名。魏珰中年净*身进宫当太*监,改名叫李尽忠,后来得势后改回本姓,皇帝赐名魏忠贤。败了之后,各种小说,戏曲之类的都叫他本名魏珰,张岱也不例外。1629年他删改好事者的传奇作成戏曲叫《冰山》,那为什么叫冰山呢?冰山典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十一年》说:有人劝张彖去拜见杨国忠以谋富贵。张说:“君辈倚杨右相若泰山,吾以为冰山耳。若皎日既出,君辈得无失所恃乎?”
      有些人把冰山解释为王熙凤的靠山不牢,这个由于可信的《红楼梦》目前只有前八十回,所以我不敢断言。但是看《明史》,魏忠贤这个人虽然专权跋扈,但是他自始至终并无意谋反,他所有权势的来源,就是倚仗朱由校朱由校的信任。等朱由校换成了朱由检,他的自救行为也仅限于想用女色诱陷朱由检,从而再把朱由检变成自己的倚仗。朱由检是个有理想的皇帝,魏珰几次尝试不成功也就认输了。朱由检发配他去凤阳,他就去了。后来听说要办他,他直接就上吊了。所以,与其说是王熙凤靠山不牢,不如说根本上是魏忠贤的靠山不牢,魏忠贤倚仗的是朱由校,王熙凤倚仗的是姑姑王夫人。
      说完了冰山接下来说雌凤。这个说法非常怪异,一般我们认为凤凰是一对,雄鸟叫凤,雌鸟叫凰,断不会有雌凤之说。且凤和凰的区别也很明显,凤有冠,尾三羽,凰无冠,尾两羽。这里作者偏偏说画了一直雌凤而不说画了一只凰,显然其实际的意思是要说这里画的是一只骟割过的凤。至于骟割过的凤是怎么画的读者自己脑补。这里的重点就在于要指出王熙凤所影射的是一个阉人。阉人加冰山,唯一确定此人就是魏忠贤。
      说完了图画,我们来解读判词。判词如下: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IP属地:山东3楼2021-06-15 08:14
      收起回复
        第一句凡鸟二字合起来就是繁体字的鳯字。典出南朝笔记小说《世说新语·简傲》:“晋代吕安有一次访问嵇康,嵇康不在家。他哥哥请客人到屋里坐,吕安不入,在门上提了一个“凤”字去了。嵇康的哥哥很高兴,以为客人说他是神鸟。其实,吕安嘲笑他是凡鸟。作者这里并没有贬低王熙凤或者魏忠贤的意思,只是用这个典来隐写一个凤字来标明这条判词是王熙凤的。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王熙凤(以及她影射的人物)很可惜生逢末世。
        第二句不了解明末史的人可能比较困惑:魏忠贤不是祸国殃民的大奸臣吗?怎么还夸他有才呢?很多读者也很困惑,《红楼梦》里王熙凤这个角色虽然狠毒了些,但是读来大家对她还是非常钦佩和颇具好感的,可以说这个人物在前八十回光彩照人,说这样的人影射魏忠贤,我怎么能恨得起来呢?这种错觉还是由于时代观念的变迁导致的。为了解决这些困惑,我们还是要回到明末清初去看看当时的主流民意是怎么看待魏忠贤的。
        首先看一下魏忠贤当政期间的政绩如何: 宁锦大捷,关宁铁骑,后金退缩,民变降低,国库充盈……一切都在向良好的方向转变。魏忠贤发迹之初也是因为重修庆陵功绩卓著而受到了木匠皇帝的嘉奖,也就是说魏忠贤虽然不识字,排挤东林党,但他毕竟还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不然也不可能把一众的东林党玩弄于鼓掌之间。再看一看崇祯给魏忠贤的平反,这个多人都有记载,我们还是看张岱的记载。《石匮书后集》中记载:曹化淳,不知所出;向在魏忠贤门下,落职已久。崇祯甲申三月,贼势甚急,起化淳管理皇城。化淳奏言:『忠贤若在,时事决不敢坏至此』!上闻之恻然,传谕收葬忠贤骸骨。等到江山即将土崩瓦解之时,崇祯后悔了,相信不止是崇祯,很多以大明社稷为重的明臣都后悔了。
        有人质疑张岱这段记载的可靠性,这无疑是很有道理的。但是,许多人惋惜弃用魏忠贤这一事实则是不容质疑的。记得有位外国政治家说过‘民意就像**一样善变’,圣意和民意也没什么区别。历朝历代前后反复的事情我们见到太多了,仅限于明清像于谦,张居正,袁崇焕,朱祁玉,徐渭,以及满清的多尔衮,等等例子就不胜枚举。而且《红楼梦》的作者显然和张岱很熟,前面取材了张岱的《陶庵梦忆》,那后面取材他的《石匮书后集》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我在《趣研红楼梦》系列第一个帖子,《读红楼梦先要弄懂这三个人》里解释过秦可卿影射的朱常洛为什么是明朝灭亡的起因。鉴于很多红谜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所以一有机会我就愿意再重申一下:朱常洛免税,发饷,虽然大快人心,但是花光了万历积攒的国库财富;朱常洛早死淫丧,导致他两个不成器的儿子先后当政。朱由校期间阉党屠尽了东林党,朱由检期间崇祯又清理了阉党。终于,大明王朝人财两空,只剩下了一个空架子,在内外交困之下土崩瓦解势所必然。而《红楼梦》这部小说通篇所弥漫着的情绪,都是对朱常洛的天不假年的痛惜,以至于直接让宝玉吐了口血,以及对痛失袁崇焕和魏忠贤这一将一相的懊悔之情。 好了,了解完时代背景,让我们回到判词。这第二句的意思就是:人们都知道王熙凤(和她影射的人物)是颇具才干的。
        第三句由于八十回后的文字不传造成了多种解读,百度百科里列出了有十五种之多,各种学派之间互相争吵难有定论。我认为那十五种都不对,这里要提出的解读是第十六种。《红楼梦》里这句判词后面有条脂批写着‘拆字法’三个字。我没看过原版,不知道具体批注位置,但是我经过分析认为,这个拆字法只适用与‘三人木’而不适用于‘一从’和‘二令’。这其中的‘一从’和‘二令’前八十回出现了,‘三人木’前八十回多有伏线和暗指,但是最终发生则在八十回之后。具体来讲,‘一从’‘二令’中的‘一’和‘二’即是基数词,也是序数词。‘一从’和‘二令’指的是王熙凤伤及人命的两大罪状。‘一从’就是弄权铁槛寺一回中,王熙凤依从了净虚师太的唆使,白收了张家的银子,弄死了两条人命,落了个三家不满。这里之所以说是‘从’,是因为王熙凤本意是不管的,是净虚师太连引诱带激将才使王熙凤服从了净虚的挑唆。这是第一桩,也只从了一次。‘二令’是指的王熙凤的两次发号施令,第一次是指令张华告贾琏,第二次是指令旺儿杀张华灭口。这‘二令’也是关乎一条乃至两条人命的罪状。这是第二桩,也令了两次。‘三人木’中的‘三’仅仅是一个序数词,代表第三桩。‘人木’拆字法装回去是一个‘休’字,也就是王熙凤被贾琏休妻了。这一条前八十回没有发生,但是有很多暗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女王泡面的相关视频来看,我这就就不展开讲了。解释完这些,结合第四句我们不难得出这第三句的意思就是:由于这‘一从’‘二令’‘三休’这三桩事。
        第四句完全发生在八十回以后,但是这句判词并不难解读,其意思就是:王熙凤非常悲痛地回到了金陵娘家,但是事情变得更加凄惨了。
        综合图画和判词以及前八十回的故事情节,我们完全可以断定这四句判词的意指如下:王熙凤(及其影射的魏忠贤)生不逢时,虽然颇具才干,但由于贪污,弄权,挑唆诬告,排除异己,以及草菅人命,在失去靠山之后,最终被弃用,离开之后,处境更加不利,悲惨。这就是我对王熙凤判词的第十六种解读。


        IP属地:山东4楼2021-06-15 08:15
        收起回复
          研究这个干嘛?还不如看《明朝那些事儿》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1-06-15 08:17
          收起回复
            王熙凤与小骚鞑子史湘雲都穿昭君套。她们不是影射汉人入胡,而是表示她们身份与蒙古关联。魏公公一边玩去吧!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1-06-15 20:32
            收起回复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1-06-16 10:58
              回复
                凤姐影射魏忠贤已被很多人所接受。魏忠贤实乃国之栋梁,后世对他多有误解。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山东11楼2021-06-16 23:06
                收起回复
                  如果只看前八十回,王熙凤可以说是最容易辨认的人物。


                  IP属地:山东12楼2021-08-17 11:32
                  回复
                    明熹宗,为什么谥号“熹”?这个当时还是大明天下,东林党也太不给面子了吧?


                    IP属地:重庆13楼2021-08-17 16:44
                    回复
                      什么笑掉牙的帖子也配加精置顶。哈哈哈!


                      IP属地:山东14楼2021-09-28 10:21
                      回复
                        放屁,映射的是赵高


                        IP属地:青海15楼2022-02-07 13:20
                        回复
                          曹雪芹是冒辟疆青年求学时期用过的笔名。曹就是冒加了个草字头。曹雪芹就是‘抄写勤’的谐音梗。能给书画大家抄写想必也是一大乐事。


                          IP属地:山东16楼2022-02-08 21:09
                          回复
                            除非看见八十回后的文+知道李鼎之妻真实下场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5-01-31 07: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