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吧 关注:2,702贴子:37,455

回复:转《中书令司马迁》的另一篇书评——痛苦者司马迁(田天)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其实看了剧本中君臣剑拔弩张的对话后,我倒是更加好奇现实历史中武帝对史公以及太史公书的态度。他阅览后究竟是勃然大怒,还是对这本书怀有更为复杂的情感?或者说,他究竟有没有读过史记,或者知晓史公在撰写这本书?传言中的“怒而削投之”,“有怨言,下狱死”,究竟是真是假?史记《今上本纪》究竟去往何方?它的遗失是否与武帝有关?“正本藏之名山,副留京师”,名山究竟是哪,京师的副本又到底藏于何处?这一切都扑朔迷离,答案已经埋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或者将会是永恒的谜团。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1-06-26 23:44
回复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1-06-27 00:20
    收起回复
      我看高光《司马迁》的介绍时也觉得不错,打开书以后就满脸黑线不能太相信介绍,还是要看正文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1-06-27 03:28
      收起回复
        @panta
        感谢各位的点评。
        其实作者在序章中是有写过的,她更愿意她的作品“靠近现实”,而不是仅仅写一个历史人物的历史故事。她也承认,自己的故事与历史存在出入。
        这个剧本与其说在写太史公的故事,不如说是以太史公“中书令”这个尴尬身份为载体,在写文人对权力的屈从与反抗(尽管作者否认了这个创作意图,但通篇看下来就是在说这个)。文人有治世的理想,对现世及当权者有所批判,可是他们从某种程度又渴望当权者的赏识。也只有他们被赏识了,才能获得安身立命做大事的资本。为了心中所想,他们强迫自己迎合现实,用非常手段是去实现心中理想,名其名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抑或“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然而到头来可能心中所想并不能实现,而在现实中所作所为也未必比以杜周为代表的那些钻营之徒高尚多少。不得不说,作者要批判的东西直到今天读来仍然发人深省。


        IP属地:湖北19楼2021-06-28 00:28
        回复
          @panta
          但是,我同样也认为,这样的批判对于太史公来说实在太残忍。就像这篇书评作者写的那样:“世上只有直言极谏的士大夫,哪儿有面折廷争的中书令?”一个人如何去跟他的时代对抗?何况还是一个苟活于世之人?直到今天,在职场上也很少有替天行道、见义勇为一说。大难临头,大家都想的是自保,不害人就不错了。我们又凭什么去苛求古人呢?更别说在他那个高级职场,一不小心便是万劫不复。
          我很赞同一句话:我们根治不了环境的“病”,但可以使自己过的相对舒适一些。这也是侠之作为。而我认为太史公已经做到了。
          至于汉武帝晚年与太史公的关系,我想总体上应该还是比较融洽的吧,武帝对他还是很满意的,不然这个岗位早换人了。


          IP属地:湖北20楼2021-06-28 00: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