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n吧 关注:5,532贴子:81,114
  • 2回复贴,共1

对于MCN机构甄选灵活用工服务平台的方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对于MCN机构旗下的主播经纪人的佣金结算,使用灵活用工方案代发佣金算是当下比较主流的节税方案,那么如何选择靠谱的三方服务平台呢?


IP属地:上海1楼2021-06-21 14:00回复
    1)看产品
    1.先看是否有委托代征资质,税源地是否由平台独家掌控,最好保持高度的可控性和配合度;(优先级:国资>风投(集团)>普通无背景平台)
    2.税源地的委托代征业务是否得到省税局指导文件和规范标准,产品方案和逻辑背后是否有法律条款支撑;
    3.平台方是否自己有系统开发和维护的能力;(涉及使用体验稳定性、网络信息安全和资金安全性)
    4.系统本身是否有证据链存证(发包和个人签约以及佣金发放记录留存,个人完税证明后台下载支持)
    灵活用工业务的C端(个人主播)的税务是依据《国家税务总局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计税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第35号)来核定的,平台是否严格按照该办法来申报相关税种(增值税和个税)
    5.平台方是否有近期远期风险。风险不仅仅是资金安全,还有政策监管。
    2)看收费价值模型
    看整个服务的价值,服务是否透明?是否有隐藏的额外服务和金融陷阱。众所周知,这类平台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地方返税,但是对于返税的逻辑,一些公司/园区拿资质都要有纳税额承诺,达不到额度是不给返税的,或者是延迟结算,1亿的纳税约是15亿的开票量,只有有实力的公司才能做到!
    问题来了,是有返税的政策,但是政策不能实现,很多小公司获取一个资质就开始做业务,但是面对那么大体量的纳税额指标,以及垫资压力(因为需要先垫资纳税再拿返税)他们能选择的就只有三条路:
    一个是为了节省资金,直接跑路(最坏打算),或者不上个税,这种隐患是极大的,后面需要补税的金额太大了;
    另一个就是降低风控标准,牺牲合规性,扩大商户池,占领更多市场,被牵连的隐患很大;
    最后一个就是低价吸引客户,但是这种算是行业内卷行为,属于极度不健康的运营模式,而且走低价的模式,个税部分必然极低,甚至不交(3w内),也是存在很大的隐患!
    有的地区承诺给返还,但是一年以后返还,相当于公司垫资1年,试问几个公司能顶得住?别图便宜,分分钟坑你没商量。合规问题没解决反而惹麻烦!
    3)看服务团队
    服务机构背后是否有强力团队支撑,干这事儿必须要懂税务,还要懂合同法、劳动法、刑法等相关法律。并非单纯的发完钱就事情结束了,事发后果很严重!万一真出了事,就不只是就事论事了,之前按年度往前追查,顶不顶得住自个儿掂量一下!
    4)看客户
    如果服务机构做过很多与你的行业匹配的客户 ,那么会少走很多弯路,也会大大的降低你的风险性,这买卖说到底还是买个保底,有风险的赶紧躲远些!
    5)看风险意识
    如果服务机构特别合规和保守,可以考虑,要合作就要找风险意识比你高的,不然找来有什么意义?易用性和风险本身就是不能够平衡,你想满足更多的需求,必然会牺牲一定的风险保障,如果你是风险厌恶型的,请管理好预期!
    PS题外话:目前的趋势是政策逐步收紧,标准愈严
    国家是不会放任不管的,随着税务系统打通及业务增长,很快国家将会清理业界不合规现象。
    一大部分企业会被淘汰,主要体现在发放标准不严格、无证据链存证、风控体系薄弱等方面,在这些方面也是未来各企业应加强建设的核心点。
    当下网商银行等依据开始逐步清退一些资质较差的平台,而且近期对于江西等税源地的平台公司,凭借拿到的当地税局发的委托代征资质已经很难入网了;一些批准了较多资质的省份,也开始有大面积清退合规性不够的平台并规范相关业务;
    大概就是这5点吧,能把握住应该不至于踩坑了,当然这些都是建立在公司有灵活用工场景需求上面,而不是说单纯的为了避税,如果是这样,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名字大概是《对于甄选税务筹划平台的方法》
    PS:合规!合规!合规!既然要合规,就不要再最后一公里翻车!小心驶得万年船


    IP属地:上海2楼2021-06-21 14:01
    回复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1-06-22 10: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