熵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知识界对市场化、工业化及其反思讨论的很热烈,西方的有关著作也译进了很多。《熵:一种新的世界观》[杰里米·里夫金、特德·霍华德 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7年版]便是其中之一。尽管书中提出的观点,所进行的探讨直到现在看来仍不为我们的主流认可,但确实是极具启发的另一种思维。
(一) 熵和退化史观
何为熵?作者说熵定律"实质是说,宇宙万物从一定的价值与结构开始,不可挽回地向混乱和荒废发展。" [《熵:一种新的世界观》第4页]熵律适用于孤立封闭系统的一切过程,小到一个生命体,大到整个宇宙。
与熵律相对应的有赫尔姆霍茨的宇宙观:密集能源的大爆炸形成银河系、星体,它们将沿着熵律的方向,走向永恒的死亡与平衡。又有生命的再解释:生命体以秩序和活力出现,以衰亡结束:生命体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与能量的实质是为了减缓内部熵值的增加。
在我们的社会历史领域,熵律也同样存在。它表现为:全部社会活动的真正内容,是有效能量转变为无效能量,是有效能量的不断转化、变换和不可挽回的消失。若相比我们这个时代多数人和许多的杰出政治家、社会学家们所信奉的人类及世界总是以各种方式在进步、在发展的进化论而言,这种观点可称为退化史观。因为它不再一味地把历史看作进化、发展、创造、积累财富、走向美好未来的过程,相反,它向人们揭示:历史将以颓废而终,一切的繁华富足最终不过是虚伪的昙花一现,进化论不过是谎言。
退化史观何以敢向近代以来人们坚信不疑的进化论挑战,并把它斥为无稽之谈?书中从不同的能源环境和人的生存关系上加以论证。当人类处于狩猎--采集时期时,他的能源就是狩猎和采集所得的野生动物,她的生存方式即是狩猎和采集。在狩猎和采集进行中,猎物和可食用的植物日渐相对人的需求在减少,人的活动范围也趋向了极限,而新的生命又在繁衍,生生不思,于是生存的危机来了。这样,原有能源环境中的熵值大增,旧的能源环境为人类所破坏,所余无几。为了维持自身的生存,人必须拼命找到新的能源环境。庆幸的是,在长期的摸索之后,耕种出现了,所以新的能源--农业产品--使人的生存又在另一新的能源环境中持续。与此相似,人们的能源环境又依次经历了木材、煤炭、石油等阶段。社会形态也相应从中世纪、近代社会进入到工业资本主义等阶段。这些社会形态的变化,是因为不同的能源环境不得已需要更替的缘故。
以上的过程若简单的以模式来概括,可表示为:"原有的能源环境"生存的需要导致熵值增加到极限…寻找新能源环境…找到"。这说明人类历史的发展动力是各个能源环境、进而整个能源环境的耗散,是熵值的增加;人类历史总趋势是在每个与能源环境相对应的社会类型中进行被迫的抗争。当新能源不可能再有的时候,当旧的能源环境无法向新的过渡时,历史便终于结束退化,走进消亡。
进化论者讲生产力的发展、讲科学技术的作用、讲社会制度的进步及美好的明天,但是依退化史观者看来,这些不过是人类对整个退化无情趋势抗争的产物。是的,人们可以找到一种又一种新的能源环境,创造一类又一类新的社会形态,但这些不过是徒劳而已。因为人类总是处于一个有限的空间中,如把这个空间比作一个有限的仓库,那么所谓的生产不过是把仓库内的东西搬运回家而已;人们的家也可以比作一个封闭的盒子,在这个盒子里,人们的所谓消费,不过是把有用之物创造成垃圾、粪便、废气和有毒物而已;为进化论者所夸耀的科学技术也不过是这种搬运和创造的加速器而已。所以生产力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形态的演变实际是加速了社会退化。熵的增加,不能称之为真正的进化。
人类的生存依此来说,也是难容乐观,因为这个无情的趋势最终即是消亡。但作者也提出人在此过程中仍有所作为,因为"人类在这个地球上的一举一动都直接影响到熵的过程的缓急。人类可以通过对自身生活与行为方式的选择决定世界上有效能量的扩散速度。"[《炳:一种新的世界观》第47页]所谓死罪虽然难免,延年益寿还是可以办到的。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知识界对市场化、工业化及其反思讨论的很热烈,西方的有关著作也译进了很多。《熵:一种新的世界观》[杰里米·里夫金、特德·霍华德 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7年版]便是其中之一。尽管书中提出的观点,所进行的探讨直到现在看来仍不为我们的主流认可,但确实是极具启发的另一种思维。
(一) 熵和退化史观
何为熵?作者说熵定律"实质是说,宇宙万物从一定的价值与结构开始,不可挽回地向混乱和荒废发展。" [《熵:一种新的世界观》第4页]熵律适用于孤立封闭系统的一切过程,小到一个生命体,大到整个宇宙。
与熵律相对应的有赫尔姆霍茨的宇宙观:密集能源的大爆炸形成银河系、星体,它们将沿着熵律的方向,走向永恒的死亡与平衡。又有生命的再解释:生命体以秩序和活力出现,以衰亡结束:生命体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与能量的实质是为了减缓内部熵值的增加。
在我们的社会历史领域,熵律也同样存在。它表现为:全部社会活动的真正内容,是有效能量转变为无效能量,是有效能量的不断转化、变换和不可挽回的消失。若相比我们这个时代多数人和许多的杰出政治家、社会学家们所信奉的人类及世界总是以各种方式在进步、在发展的进化论而言,这种观点可称为退化史观。因为它不再一味地把历史看作进化、发展、创造、积累财富、走向美好未来的过程,相反,它向人们揭示:历史将以颓废而终,一切的繁华富足最终不过是虚伪的昙花一现,进化论不过是谎言。
退化史观何以敢向近代以来人们坚信不疑的进化论挑战,并把它斥为无稽之谈?书中从不同的能源环境和人的生存关系上加以论证。当人类处于狩猎--采集时期时,他的能源就是狩猎和采集所得的野生动物,她的生存方式即是狩猎和采集。在狩猎和采集进行中,猎物和可食用的植物日渐相对人的需求在减少,人的活动范围也趋向了极限,而新的生命又在繁衍,生生不思,于是生存的危机来了。这样,原有能源环境中的熵值大增,旧的能源环境为人类所破坏,所余无几。为了维持自身的生存,人必须拼命找到新的能源环境。庆幸的是,在长期的摸索之后,耕种出现了,所以新的能源--农业产品--使人的生存又在另一新的能源环境中持续。与此相似,人们的能源环境又依次经历了木材、煤炭、石油等阶段。社会形态也相应从中世纪、近代社会进入到工业资本主义等阶段。这些社会形态的变化,是因为不同的能源环境不得已需要更替的缘故。
以上的过程若简单的以模式来概括,可表示为:"原有的能源环境"生存的需要导致熵值增加到极限…寻找新能源环境…找到"。这说明人类历史的发展动力是各个能源环境、进而整个能源环境的耗散,是熵值的增加;人类历史总趋势是在每个与能源环境相对应的社会类型中进行被迫的抗争。当新能源不可能再有的时候,当旧的能源环境无法向新的过渡时,历史便终于结束退化,走进消亡。
进化论者讲生产力的发展、讲科学技术的作用、讲社会制度的进步及美好的明天,但是依退化史观者看来,这些不过是人类对整个退化无情趋势抗争的产物。是的,人们可以找到一种又一种新的能源环境,创造一类又一类新的社会形态,但这些不过是徒劳而已。因为人类总是处于一个有限的空间中,如把这个空间比作一个有限的仓库,那么所谓的生产不过是把仓库内的东西搬运回家而已;人们的家也可以比作一个封闭的盒子,在这个盒子里,人们的所谓消费,不过是把有用之物创造成垃圾、粪便、废气和有毒物而已;为进化论者所夸耀的科学技术也不过是这种搬运和创造的加速器而已。所以生产力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形态的演变实际是加速了社会退化。熵的增加,不能称之为真正的进化。
人类的生存依此来说,也是难容乐观,因为这个无情的趋势最终即是消亡。但作者也提出人在此过程中仍有所作为,因为"人类在这个地球上的一举一动都直接影响到熵的过程的缓急。人类可以通过对自身生活与行为方式的选择决定世界上有效能量的扩散速度。"[《炳:一种新的世界观》第47页]所谓死罪虽然难免,延年益寿还是可以办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