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大家庭吧 关注:6,051贴子:44,580

经年的往事,落满了岁月的尘埃(狼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时间如白马过隙,从入行至今眨眼间已8年,很多往事慢慢淡薄。今天再次进入贴吧,来到这曾经熟悉的地方,有些感触。多年不打理,已不是吧主,曾经的老朋友也不见了,换了很多新面孔,经年的往事,落满了岁月的尘埃——有些人有些事,一辈子不愿再想起。


1楼2021-06-23 14:49回复
    2017年初,我退出各种闲聊群,下定决心系统研究抽动症,先后研读了神经生理学、分子细胞生物学、发育神经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等巨著,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解开抽动障碍复杂的发生机制。不得不说,多发性抽动障碍的成因复杂,免疫学家、神经内科学家、细胞分子学家已经不可能从单一学科解释抽动障碍的发生机制(没有诽谤之意),多发性抽动障碍涉及蛋白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发育神经细胞凋亡、神经表型分化、基因表观遗传等一系列有因果关系的生物学和生理学过程。概而言之,抽动障碍是遗传获得的并由发育环境因素改变遗传表达所产生的慢性神经功能发育障碍性疾病,更具体的说是交感神经表型分化异常所导致的肌肉运动功能障碍,并且不可治愈(但有自愈倾向)。


    2楼2021-06-23 14:50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抽动障碍的症状主要由发育阶段控制,与其它神经系统疾病一样,其症状亦受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心理、饮食、炎症等因素均可导致无关预后的症状波动,这些浅表的影响因素曾经迷惑了很多人。


      3楼2021-06-23 14:56
      收起回复
        虽然单一学科无法解释抽动障碍的发生机制,但其实在各自领域奋斗的巨人们已经给出了答案。在此感谢为生命科学做出不懈努力的前辈们,正是有了他们孜孜不倦的努力和追求,甚至付出毕生精力去探究人体生命的奥秘,才推动人类认知的向前发展,也才有了在下的拙作,在此表示感谢——永远铭记那些逝去或老去的前辈。同时感谢相关编著者们的辛苦付出,学生在研究抽动障碍发生机制的过程中,正是这些专著引导学生一步步走进抽动症的世界,揭开了抽动症神秘的面纱,从基因水平、细胞分子、神经发育、抽动发生及并发症等各个方面有了广泛而深入的理解,从而揭开了这一世界性难题的发生原理。


        4楼2021-06-23 15:01
        回复
          此书花了三年写作完成,我一直在出版与不出版之间的矛盾中徘徊,原因有二。首先,出版后会公开我的姓名,担心以后会对我的家人造成不良影响;其次,该书的门槛很高,非专业医学生无法看懂。以上原因让我一次次打消了出版的念头,尤其在我与无数父母的交流中发现,他们由于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而几乎难以为继,所以我认为本书没有普及作用,定性为专业书更适合。可能很多人认为书中含有治疗抽动症的内容,确实含有相关内容,但我也要无情的告诉大家:多发性抽动障碍是多基因遗传病,可防不可治。这可能让很多人失望了,但没有办法,这是事实。


          5楼2021-06-23 15:03
          回复
            下面我公布书的详细目录,从目录中大家可以一探究竟。今天就说这么多,以后也不会经常来,不要找我,有缘再见!


            6楼2021-06-23 15:04
            回复
              绪 论....1
              第一节 抽动障碍简介....1
              一、症状表现....1
              二、临床类型....2
              第二节 抽动障碍发生的关键环节....3
              一、遗传获得风险基因....4
              二、增强风险基因的表达能力....5
              三、发育中的肌肉组织发出诱导信号....6


              7楼2021-06-23 15:12
              回复
                第一篇 基因表达调控及神经生理学基础
                第一章 基因表观遗传和基因表达调控概述....8
                第一节 基因表观遗传....8
                一、表观遗传调控的分子机制....9
                二、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的关系....10
                第二节 基因表达调控和基因转录....11
                一、基因表达的组织特异性和时间特异性....11
                二、基因转录的前提条件....12
                三、甲状腺/类固醇激素受体对基因表达的影响....12
                第二章 神经生理学基础....13
                第一节 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13
                一、神经细胞....13
                二、神经胶质细胞....15
                第二节 细胞的生物电及细胞的兴奋性....16
                一、细胞膜离子通道....16
                二、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18
                三、细胞的兴奋和抑制....19
                第三节 神经递质和神经肽....20
                一、神经递质....21
                二、神经肽....23
                三、神经肽与经典神经递质的共存....25
                第四节 受体....26
                一、受体的功能....26
                二、细胞膜受体和细胞内受体....27
                三、受体与配体结合的特异性....27
                四、受体的活性调节及其与配体数量的平衡调节....28
                五、乙酰胆碱及其受体....29


                8楼2021-06-23 15:25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第二篇 多发性抽动障碍的神经生理学基础
                  第三章 肌肉和血管的神经支配....32
                  第一节 运动神经与肌肉的神经支配....32
                  一、神经-肌肉接头概述....32
                  二、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33
                  三、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33
                  四、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特点....34
                  五、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影响因素....34
                  第二节 自主神经与血管的神经支配....35
                  一、自主神经系统....35
                  二、血管的神经支配....37
                  第四章 抽动障碍的神经理论模型....41
                  第一节 抽动症状的发生机制....41
                  一、神经嵴的迁移与分化:自主神经系统的来源....41
                  二、自主神经元的递质表型及分化决定....42
                  三、发育中交感神经细胞凋亡障碍及其递质表型分化异常....44
                  四、抽动症状的发生机制....44
                  第二节 抽动的频率和力度....45
                  一、交感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的量对抽动症状的影响....45
                  二、细胞外钙离子浓度和镁离子浓度对抽动症状的影响....47
                  三、交感神经末梢与骨骼肌细胞的间距对抽动症状的影响....47
                  四、肌肉发育阶段对抽动症状的影响....48
                  五、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对抽动症状的影响....48
                  第三节 不自主抽动和感觉性抽动....49
                  一、不自主抽动....50
                  二、感觉性抽动(强迫性抽动或先兆冲动)....50
                  第四节 交感神经递质属性变化所产生的生理反应....51
                  一、交感神经递质属性变化对血压的影响....51
                  二、胆碱能神经活动对汗腺的影响....52
                  三、交感神经递质属性变化对内脏器官的影响....53
                  四、交感神经释放共存递质对生理的影响....53
                  第五节 外界因素对抽动症状的影响....55
                  一、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对抽动症状的影响....55
                  二、突触传递效率对抽动症状的影响....56
                  第六节 短暂性抽动与多发性抽动的共性及区别....57
                  一、短暂性抽动障碍....58
                  二、多发性抽动障碍....59


                  9楼2021-06-23 15:30
                  回复
                    第三篇 抽动障碍的细胞分子学机制
                    第五章 神经系统发育规律及抽动障碍的细胞分子学机制....61
                    第一节 神经发育过程中神经细胞的过量产生和程序性死亡....62
                    第二节 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概述....63
                    一、神经营养因子....64
                    二、神经营养因子受体....65
                    三、神经营养因子的生物学作用....66
                    第三节 抽动障碍的分子生物学机制....67
                    一、神经营养因子通过其低亲和力受体诱导神经细胞凋亡....68
                    二、受体诱导的交感神经元递质表型的分化....69
                    三、本章重点和难点总结....73
                    第四节 抽动障碍的症状转移机制....74
                    第六章 专题论述....76
                    第一节 生长发育的生物学原理....76
                    一、肌肉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76
                    二、肌肉生长发育的调控基因....77
                    三、甲状腺激素和生长关键激素对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83
                    四、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及年周期性变化....87
                    五、体格生长发育规律....89
                    六、与抽动障碍发生和发展有关的体格生长发育期....92
                    七、儿童期和青春期的体格发育特点....94
                    八、多发性抽动症临床症状的发展规律....96
                    第二节 细胞核转录因子....97
                    一、细胞核转录因子简介....97
                    二、细胞核转录因子与免疫炎症反应....98
                    三、呼吸道病灶及并发症....102
                    四、拮抗炎症反应的神经系统胆碱能抗炎通路....104
                    第三节 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106
                    一、神经营养因子....107
                    二、神经营养因子受体....111
                    第四节 炎症反应对抽动症状的影响....117
                    一、炎症因子对机体细胞的影响....118
                    二、转录激活蛋白的活性调节及其诱导炎症反应的机制....118
                    三、炎症因子及转录激活蛋白与抽动障碍的相关性探讨....119
                    第五节 神经精神障碍....120
                    一、脑与精神活动....120
                    二、抽动障碍共患精神障碍的神经生物学因素....121
                    三、基底前脑结构和纤维投射....125
                    四、基底前脑的功能与认知能力和精神活动的关系....126
                    五、总 结....133
                    第六节 摄食调控的神经-内分泌基础....137
                    一、中枢神经系统对摄食的调控....138
                    二、神经递质和激素对摄食的调控....139
                    三、摄食对抽动症状的影响....140


                    10楼2021-06-23 15:42
                    回复
                      第四篇 抽动障碍的基因调控
                      第七章 原癌基因表达增强促进抽动障碍的发生与发展....141
                      第一节 原癌基因产物的生理功能....141
                      一、原癌基因调控的细胞受体....141
                      二、小G蛋白....144
                      三、转录因子....144
                      第二节 原癌基因表达调控....145
                      一、基因表达调控....145
                      二、解除类固醇激素受体对基因的转录激活....147
                      第三节 多发性抽动障碍是多基因遗传病....147
                      一、认识多基因遗传病....148
                      二、遗传特点: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起作用....148
                      三、多基因遗传病的易感性、易患性与发病阈值....149
                      四、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风险评估....150
                      五、多基因遗传病的症状....152
                      六、抽动障碍的遗传分析....153
                      七、抽动障碍的防治....155
                      第八章 基因表达调控....161
                      第一节 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概念及规律....161
                      一、基因表达和基因表达调控....161
                      二、基因表达的规律....162
                      第二节 DNA甲基化....163
                      一、甲基化及其生物学意义....163
                      二、甲基化抑制基因转录的机制....164
                      三、甲基化水平的影响因素....164
                      第三节 染色质重塑....167
                      一、染色质的基本结构....167
                      二、染色质重塑的原理....168
                      三、染色质重塑的类型....168
                      四、组蛋白乙酰化/去乙酰化与基因调控....169
                      第九章 基因转录的激活与抑制....171
                      第一节 细胞核受体....171
                      一、核受体对基因转录的调节....171
                      二、核受体对基因活性的调节....172
                      三、核受体与辅调节因子....173
                      四、维甲酸X受体(RXR)对核受体转录活性的调节....174
                      五、类固醇激素——基因调控者....175
                      六、抽动障碍的临床分期....177
                      第二节 甲状腺激素及其受体....178
                      一、甲状腺激素的基因组效应....178
                      二、甲状腺激素的非基因组效应....180
                      三、甲状腺激素的调控....181
                      第三节 维甲酸及其受体....182
                      一、维甲酸结合蛋白....183
                      二、维甲酸受体....183
                      三、维甲酸受体的生物学作用....184
                      第四节 维生素D及其受体....185
                      一、维生素D受体....185
                      二、维生素D3的基因组效应....185
                      三、维生素D3的非基因组效应....187
                      第五节 糖皮质激素及其受体....187
                      一、糖皮质激素受体的结构和表达分布....188
                      二、糖皮质激素受体的信号转导及生物学效应....188
                      三、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基因组效应....188
                      第六节 核转录因子的核内活性调节....189
                      一、组蛋白乙酰化对核转录因子转录活性的调节....190
                      二、核转录因子翻译后的修饰对其自身转录活性的调节....190
                      三、共激活因子对核转录因子转录活性的调节....191
                      四、某些抗炎药物对核转录因子转录活性的负调节作用....191
                      第七节 基因表达及转录水平与疾病易感性的关系....192
                      一、病毒的致病机制....193
                      二、病毒易感性与基因的关系....194
                      第八节 RNA干扰所致的基因沉默对抽动症状具有缓解作用....196
                      一、RNA干扰的形成机制及特征....196
                      二、RNA干扰的抗病毒机制....197
                      三、干涉细胞内源基因表达有望治愈抽动障碍....199
                      第九节 基因表达与抽动障碍预后的相关性....199
                      一、基因表达和基因表达调控....200
                      二、基因转录水平的调控....201
                      三、基因表达与抽动障碍的发生、发展及预后....205
                      第十章 病毒增强子、重金属和热休克蛋白与基因表达....207
                      第一节 病毒增强子对基因表达的影响....207
                      一、增强子的功能特点....207
                      二、非编码序列与增强子....207
                      三、增强子的本质....208
                      四、增强子的作用特点....208
                      五、常见病毒的感染特性....210
                      六、病毒感染与抽动障碍的相关性探讨....216
                      第二节 微量元素的自动调节及重金属对基因表达的影响....217
                      一、金属硫蛋白的基本特性和生物学功能....217
                      二、金属硫蛋白的基因调控....219
                      三、金属硫蛋白与金属代谢....220
                      四、重金属对基因表达的影响.....221
                      第三节 热休克蛋白对基因表达的影响....224
                      一、热休克蛋白的结构和分类....225
                      二、热休克蛋白基因及其表达.....225
                      三、热休克蛋白的功能....226
                      四、针灸、艾灸与热休克蛋白....227
                      五、针灸、艾灸治疗抽动障碍的利弊分析....229


                      11楼2021-06-23 15:48
                      回复
                        第五篇 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及精神疾病
                        第十一章 中枢神经系统发育....232
                        第一节 神经分化的重要诱导分子....232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发生与发育....234
                        一、神经胚的形成....234
                        二、神经管细胞的增殖与迁移....234
                        三、神经嵴的发育....236
                        四、神经细胞的发生和迁移....237
                        五、神经细胞间的联系和轴突导向....239
                        六、神经细胞的程序性死亡....240
                        第十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递质表型的发育....242
                        第一节 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发育....242
                        一、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发育的时程和区域....242
                        二、参与多巴胺能神经元发育的重要因子....243
                        三、多巴胺的合成与代谢....245
                        四、小 结....246
                        第二节 5-羟色胺能神经元的发育....246
                        一、5-羟色胺能神经元发育的相关基因....246
                        二、5-羟色胺能神经元发育的时间顺序....248
                        三、5-羟色胺的合成与代谢....248
                        四、小 结....249
                        第三节 以氨基酸为递质的神经元的发育....250
                        一、GABA能和谷氨酸能神经元功能及分布....250
                        二、GABA能神经元发育的相关基因....250
                        三、谷氨酸能神经元发育的相关基因....251
                        四、谷氨酸的合成与重摄取....251
                        五、小 结....252
                        第十三章 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相关因素及精神障碍....253
                        第一节 精神障碍的神经生物学基础....253
                        一、脑结构发育异常所致精神障碍....253
                        二、脑神经生化异常所致精神障碍....254
                        三、精神障碍是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54
                        第二节 甲状腺激素与神经系统发育....255
                        一、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自动调节机制....255
                        二、甲状腺激素对胎儿脑发育的影响....255
                        三、甲状腺激素对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256
                        四、甲状腺激素对成熟神经系统活动的影响....256
                        第三节 神经甾体激素与神经系统发育....257
                        一、神经甾体激素的生物合成及其限速方式....257
                        二、神经甾体激素对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258
                        三、神经甾体激素对精神活动的影响....259
                        第四节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及病理学研究.....260
                        一、遗传与环境因素....261
                        二、神经生化研究....262
                        三、神经发育异常....262
                        四、寻找生物标记物....263
                        第五节 抑郁症及其发病机制....264
                        一、社会心理因素....265
                        二、遗传学因素....265
                        三、神经生化研究.....265


                        12楼2021-06-23 15:51
                        回复
                          狼哥,终于看到传说中的大神级别人物最新消息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1-06-24 11:05
                          回复
                            确实没专业知识看不懂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21-06-25 09:11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楼主,我想请问,您对抽动症治疗的看法是:心理治疗,改善饮食,尽量避免炎症过敏体质孩子诱因出现,不要吃乱投医,乱吃药。青春期开始时孩子会发作的比较厉害,坚持度过青春期会好起来,是吗?


                              IP属地:新疆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21-06-27 19: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