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四首歌”还是推荐你听听黑人女高音杰西·诺曼(Jessye Norman)的演唱。Philips推出的这张碟片,被列入金线版。曾获留声机唱片大奖,企鹅评为三星带花等,也是一张名盘,编号Philips 411 052-2 。
诺曼被称作全音域的女歌手,一般认为是女高音,但有人说是次女高音,其实中音和低音,她都可以拿下。她的嗓子确实可上可下,这与她一米九几的个头有很大关系,当然也不惧怕什么瓦格纳的歌剧。音域跨越高中低三界,嗓子界于抒情和戏剧之间,所以说她是跨界并不过分。卡拉扬当年特别邀请她到萨尔茨堡音乐节演出瓦格纳的歌剧,也成为她艺术生涯的一个亮点。在DG为卡拉扬录制的一个瓦格纳音乐现场版(编号423 613-2),主要是歌剧的序曲,诺曼担任了最后一个曲目的独唱。她的演唱技巧充分体现在“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终幕前的这首“爱之死”。在我聆听了诺曼这二张碟片后,不能不对这个女高音刮目相看。诺曼的现场歌声同样令人吃惊,在厚重的德国乐团伴奏下,她演唱仍是完美。纯粹从嗓子来说,诺曼完全可以媲美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著名女高音,包括那些著名的瓦格纳女高音。
这张Philips录制的斯特劳斯“最后四首歌”碟片,录音音效很好,加上马舒尔指挥莱比锡格万特豪斯管弦乐团的优美音色尽收在内。尽管舒瓦兹科普夫在EMI的那张碟片,曾经被认为是最有份量的录音,但与诺曼的这张片对比,演绎与音效都有一定距离。我们也比较过其他的名盘,Philips录制的这张录音明显好于其他的名盘。
诺曼的演绎,特别是她对作品的整体把握,如对语言词汇与情感内涵的精妙把握和演绎,恰如其分。从嗓音来说,注意听她的演唱是如何控制气息,做到声区统一,在保持高音歌唱位置时,又不使低音松垮,融情于心,把情感寄于技巧之中。虽然是个大号歌手,在这里却听不到一丝笨拙的歌声。
Philips这张“最后四首歌”,另一优势是,可以好好试试系统的中高频。
第一是听诺曼的歌声。由于她的音域宽广,呼吸深沉,不但是中低音好,高音也很有质量,做到上下自如、声情并茂。如果你的系统中音不饱满,你会觉得诺曼吐字不清晰,嗓音中金属附着声与人声是分离的,声音听来明显是两条线,不圆润;如果系统调整好了,你可以真正感受到她被人誉为天鹅绒般顺滑光亮的歌声。
第二个值得注意是弦乐的声音,尤其是提琴的演奏。第三首歌中间过门的提琴与乐队的演奏,在所有版本中,琴声都显得十分优美流畅。在有的录音是用小提琴演奏,有的录音用的是中提琴。不论用哪种琴,你一定要听出琴声温厚感,才能结合美好的歌声,悦耳的旋律来享受音乐,这是斯特劳斯带给我们独一无二的温情。莱比锡格万特豪斯管弦乐团用的什么琴,听了你定有结论。
第三是乐队与歌声的美妙关系。有人比喻说,歌声仿佛是在乐队上下起伏的崇山峻岭翻越。二者若即若离,情谊绵绵,犹如多情人在内心倾诉伴侣随着春风清扬而至,又伴着夕阳渐渐远去的无奈。如果乐队各声部与歌声达到这种十分协调的境界,这是系统的最佳状态。诺曼演唱“最后四首歌” 在一般胆机驱动的小系统重播,歌声几近完美无缺。
什么样的歌声有最佳的感情、什么样的歌唱声区表现是最统一的、什么样的气息控制是最沉稳的? 请听一听“荒岛唱片”第一张人声好碟:杰西·诺曼(Jessye Norman)演唱的斯特劳斯《最后四首歌》!
(写于 2003年2月)
另:附录上某网络BBS发的下面这段话,是关于杰西·诺曼歌唱特点的评论。其中很多“见解”,真可谓是天不怕地也不怕的大胆:杰西·诺曼她仅仅是优秀的演唱艺术歌曲歌唱家?她的音色真的较暗?
“杰西·诺曼她被许多人认为是发声共鸣最科学最先进的典范,全身共鸣腔合为一体,达到了能上能下随心所欲的地步,把她形容为一个巨大的风箱也不为过。但她是一个优秀的艺术歌曲演唱家,唱歌时,共鸣的运用比唱歌剧时要节俭得多(虽然我个人认为有的曲子她的共鸣还是用得太多),唱高音时胸腔共鸣比例也明显比唱歌剧时少,高音音质相对集中明亮,而她有时唱歌剧时运用很大成份胸腔共鸣演唱高音,头音成份反而较少,音色较暗,高度到high c,这在女声中是非常少能做到的。但不能就此认为她的这种唱法是最先进的,因为多样化的曲目要求在不违背科学的前提下多样化的唱法。杰西·诺曼这样的发声可以唱很低音,这也是她自身条件所决定采用的唱法,但达不到美声曲目的高度,如果一个抒情花腔女高音采用杰西·诺曼的方法来唱美声曲目,一是不好听,而是声音有可能坏掉。所以还是因人而异,因作品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