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是我国篆刻艺术史上的巅峰,汉印承秦制,印信文字依然为小篆, 有官私之分。从总体上看, 多是金属工具琢制的白文印章, 线条粗壮平直,刀法收敛含蓄。但是字形结体较之秦印均有发展创新,风格有所突破。一些印章中使用了缪篆以及鸟虫篆, 使篆书更加适合印章艺术, 有了更为丰富的艺术表达。
长沙博物馆内收藏了三件西汉吴氏长沙国王后“曹女巽(zhuàn)”的有字印玺,它们1975年出土于长沙市咸嘉湖陡壁山一号墓,形制均为汉代典型的二台式覆斗钮,是王后“曹女巽”的私人印信。
其中玉印一枚,玉质莹润,印钮上穿系绞丝绳索纹黄金环,这种金丝玉印的形制与马王堆二号墓“利苍”玉印相比,规格更高,也高于目前所见各地出土西汉诸侯王后妃用印,彰显了墓主尊贵的身份。该玉印保存完好,从它的使用痕迹来看应是墓主生前的实用玉印。印面阴刻鸟虫篆体白文“曹女巽”二字,文字笔画盘旋弯曲犹如鸟虫形,线条宛转绮丽,巧妙的字体变化冲破拘谨、板滞的布局,增添了印玺的情趣与生动。鸟虫篆又称为鸟虫书,是春秋中晚期至战国时期吴越及楚国等南方诸国盛行的一种特殊文字,它是以篆书为基础演变而成的美术字体,多用作青铜器上贵族王室标示器物主人身份,最为著名的越王勾践剑铭文“越王鸠浅,自作用剑”便采用了这种书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