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榆中县锚定“品质榆中”总体发展思路,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主攻,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拉动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厚植发展优势、积蓄发展势能的重要载体,全面掀起重点项目建设攻坚热潮,努力以项目大建设、引领经济大发展、助推榆中大跨越。聚焦政策导向,高位推动抓谋划、增后劲。全县立足地区发展实际,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及国家新型城镇化示范县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统筹推进兰州城市副中心和兰州榆中生态创新城建设,坚持从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广领域,统筹科学性与协调性相结合进行项目谋划,形成了项目谋划储备和滚动接续机制,先后围绕关键产业发展、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民生保障等多个领域,累计谋划储备重大建设项目131个,总投资956.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95.89亿元,有效夯实了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基础。其中,续建项目70个,总投资606.1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21.26亿元;新建项目61个,总投资350.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4.63亿元。聚焦目标任务,千方百计建机制、打基础。成立县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复工领导小组,全面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确保项目建设工作扎实推进。建立保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堵点卡点问题;建立问题闭环解决机制,压实批示、交办、反馈、跟踪、督办各环节责任,定期调度进展情况,全力为项目建设清障除碍;建立重点项目周推进、月调研、季观摩制度,项目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坚持每月对包抓项目进行调研,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每季度组织召开重点项目观摩会,及时掌握项目建设动态。坚持“红榜引领、黑榜警示”,对观摩活动红旗项目责任单位给予奖励,黑旗项目责任单位全县通报批评,充分树立大抓项目、力促发展的鲜明导向,倾力打造经得起时间和历史检验的精品工程。聚焦关键环节,攻坚克难强保障、促落实。形成了以县委常委为主要包抓体系的包抓制,以党史教育学习为契机,在项目建设领域充分发挥“桥头堡”作用,对重点项目亲自过问、亲自协调、亲自督查,抓住关键、抓出成效,推动形成了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双向承诺制的“组合拳”,对新建项目前期办理“出拳亮剑”,采取“日调度、周通报”,严格按照承诺节点,以扎实的工作作风推动前期办理向纵深推进。严格全程跟踪服务,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坚持统筹谋划,加强部门协同,着力并环节、减要件、压时限,实行并联审批、模拟审批、容缺办理,切实破解难题、优化流程,加快推进前期手续办理。充分发挥项目团队“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按照“一企一策一团队”模式,分批次纳入团队管理,加速扫平项目审批慢、拆迁难等堵点问题,形成闭环管理的新模式,切实提高项目工作效率。聚焦投产达效,久久为功严调度、赶进度。主动对接生态创新城管委会做好项目审批、资金争取、征地拆迁等项目建设重点工作,积极协调高新区统筹上报固投数据。提高服务指导项目推进的工作水平,严格落实责任清单开工时限要求,对未开工项目,逐个落实专人跟踪服务,围绕项目立项、规划选址、用地报批、环评审批等全过程、各环节,实行“包抓包办”,为企业提供“事前介入、事中帮办、事后跟踪”的全程“保姆式”服务,确保前期工作顺利推进,力促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对已开工项目,督促施工企业及时制定施工作战图,严格按照时间节点,配强人员,配齐设备,配全服务,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力促项目尽快投产达效。加强项目施工现场督查指导,全力以赴抓前期、促进度、保质量,推进项目早开工、早见效。针对督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召开专题会议,深入分析研究,找准问题症结,明确责任单位和具体责任人,确保尽快解决到位。
今年以来,榆中县锚定“品质榆中”总体发展思路,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主攻,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拉动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厚植发展优势、积蓄发展势能的重要载体,全面掀起重点项目建设攻坚热潮,努力以项目大建设、引领经济大发展、助推榆中大跨越。聚焦政策导向,高位推动抓谋划、增后劲。全县立足地区发展实际,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及国家新型城镇化示范县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统筹推进兰州城市副中心和兰州榆中生态创新城建设,坚持从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广领域,统筹科学性与协调性相结合进行项目谋划,形成了项目谋划储备和滚动接续机制,先后围绕关键产业发展、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民生保障等多个领域,累计谋划储备重大建设项目131个,总投资956.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95.89亿元,有效夯实了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基础。其中,续建项目70个,总投资606.1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21.26亿元;新建项目61个,总投资350.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4.63亿元。聚焦目标任务,千方百计建机制、打基础。成立县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复工领导小组,全面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确保项目建设工作扎实推进。建立保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堵点卡点问题;建立问题闭环解决机制,压实批示、交办、反馈、跟踪、督办各环节责任,定期调度进展情况,全力为项目建设清障除碍;建立重点项目周推进、月调研、季观摩制度,项目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坚持每月对包抓项目进行调研,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每季度组织召开重点项目观摩会,及时掌握项目建设动态。坚持“红榜引领、黑榜警示”,对观摩活动红旗项目责任单位给予奖励,黑旗项目责任单位全县通报批评,充分树立大抓项目、力促发展的鲜明导向,倾力打造经得起时间和历史检验的精品工程。聚焦关键环节,攻坚克难强保障、促落实。形成了以县委常委为主要包抓体系的包抓制,以党史教育学习为契机,在项目建设领域充分发挥“桥头堡”作用,对重点项目亲自过问、亲自协调、亲自督查,抓住关键、抓出成效,推动形成了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双向承诺制的“组合拳”,对新建项目前期办理“出拳亮剑”,采取“日调度、周通报”,严格按照承诺节点,以扎实的工作作风推动前期办理向纵深推进。严格全程跟踪服务,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坚持统筹谋划,加强部门协同,着力并环节、减要件、压时限,实行并联审批、模拟审批、容缺办理,切实破解难题、优化流程,加快推进前期手续办理。充分发挥项目团队“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按照“一企一策一团队”模式,分批次纳入团队管理,加速扫平项目审批慢、拆迁难等堵点问题,形成闭环管理的新模式,切实提高项目工作效率。聚焦投产达效,久久为功严调度、赶进度。主动对接生态创新城管委会做好项目审批、资金争取、征地拆迁等项目建设重点工作,积极协调高新区统筹上报固投数据。提高服务指导项目推进的工作水平,严格落实责任清单开工时限要求,对未开工项目,逐个落实专人跟踪服务,围绕项目立项、规划选址、用地报批、环评审批等全过程、各环节,实行“包抓包办”,为企业提供“事前介入、事中帮办、事后跟踪”的全程“保姆式”服务,确保前期工作顺利推进,力促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对已开工项目,督促施工企业及时制定施工作战图,严格按照时间节点,配强人员,配齐设备,配全服务,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力促项目尽快投产达效。加强项目施工现场督查指导,全力以赴抓前期、促进度、保质量,推进项目早开工、早见效。针对督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召开专题会议,深入分析研究,找准问题症结,明确责任单位和具体责任人,确保尽快解决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