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雨花吧 关注:56贴子:1,896
  • 5回复贴,共1

(百度空间旧文)效颦《回文诗》三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春夏秋冬四季连理回文诗》
今天突然心血来潮,想仿效我的偶像之一,清初才女吴绛雪的传世名诗.
吴绛雪原作是:
《春》诗: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夏》诗: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秋》诗: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冬》诗: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春》 莺啼岸柳弄春晴, 柳弄春晴夜月明。明月夜晴春弄柳, 晴春弄柳岸啼莺。
《夏》 香莲碧水动风凉, 水动风凉夏日长。 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香。
《秋》 秋江楚雁宿沙洲, 雁宿沙洲浅水流。流水浅洲沙宿雁, 洲沙宿雁楚江秋。
《冬》 红炉透炭炙寒风, 炭炙寒风御隆冬。 冬隆御风寒炙炭,风寒炙炭透炉红。
我花了两个小时,效颦而作:
《春》诗:絮飘芳尘春飞缕落花雨
《夏》诗:心荷晓露夏云清幽蝉鸣
《秋》诗:黄叶秋霜凋碧廊夜风凉
《冬》诗:月寒冬梅晴天雪映孤阙
《春》 絮飘芳尘春飞缕,尘春飞缕落花雨。雨花落缕飞春尘,缕飞春尘芳飘絮。
《夏》 心荷晓露夏云清,露夏云清幽蝉鸣。鸣蝉幽清云夏露,清云夏露晓荷心。
《秋》 黄叶秋霜凋碧廊,霜凋碧廊夜风凉。凉风夜廊碧凋霜,廊碧凋霜秋叶黄。
《冬》 月寒冬梅晴天雪,梅晴天雪映孤阙。阙孤映雪天晴梅,雪天晴梅冬寒月。
史书上并没有写明白吴绛雪动手写那篇千古名诗时,耗费多少时辰,不过想来也是才思敏捷,胜我百倍的。而且吴才女原诗流芳百世,是在前朝回文体基础上又有所创新,格调新颖,词句雅丽,从这点上来说,我毕竟是步人后尘的。不过输给我所终身敬慕的前朝才女,余有荣焉。

连环诗是一种类似于回文诗的杂体诗,精心地选择一组字,反复连环回文,便可得到一首或数首诗词。如清人吴绛雪就有十字回文诗“莺啼绿柳弄春晴晓月明”,但只能连环回文而组成一首七绝。南京诗人单人耘先生却另创了一种十三字的连环诗,可以形成七言、五言、四言诗和十六字令等。虽是游戏文章,却也颇多情趣。 单人耘先生原作为:
   藕池风露挹酣红醉野翁吟不尽
七言:藕池风露挹酣红,
   露挹酣红醉野翁,
   红醉野翁吟不尽,
   翁吟不尽藕池风。
五言:风露挹酣红,
   酣红醉野翁,
   野翁吟不尽,
   不尽藕池风。
四言:露挹酣红,
   红醉野翁,
   翁吟不尽,
尽藕池风。
十六字令:
     风,
露挹酣红醉野翁,
    吟不尽,
  藕池风
我不自量力,效颦而作:
玉笙寒梦雨如绵柳飞烟云湖翠
七言:
  玉笙寒梦雨如绵,
梦雨如绵柳飞烟。
绵柳飞烟云湖翠
烟云湖翠玉笙寒。
五言:
  寒梦雨如绵,
  如绵柳飞烟。
飞烟云湖翠,
湖翠玉笙寒。
四言:
   梦雨如绵,
  绵柳飞烟。
  烟云湖翠,
翠玉笙寒。
十六字令:
   寒
梦雨如绵柳飞烟,
   云湖翠,
   玉笙寒。
自创读法:(名曰:“倒印三潭”)
玉笙寒,
   寒梦雨如绵,
  绵柳飞烟云湖翠。
    寒笙玉,
   绵如雨梦寒,
  翠湖云烟飞柳绵。

  单人耘先生曾写有一首十三字的辘轳诗:
月曲如钩,上画楼。帘半卷,一痕秋。
  钩上画楼帘半卷,楼帘半卷一痕秋。
反吟(七言):
  秋痕一卷半帘楼,卷半帘楼画上钩。
  楼画上钩如曲月,月曲如钩一痕秋。
该诗除解读为七言绝句外,尚有下列诗体形式:
五言回文诗:
秋月曲如钩,如钩上画楼。
  画楼帘半卷,半卷一痕秋。
四言回文诗:
月曲如钩,钩上画楼。
  楼帘半卷,卷一痕秋。
三言诗:
   月,
  曲如钩,上画楼。
  帘半卷,一痕秋。
十六字令:
   秋,
  月曲如钩上画楼。
   帘半卷,
   半卷一痕秋。
我不自量力,效颦而作:
水碧如镜,月色新,竹摇影,晚风清
七言:
     晚风清水碧如镜,
   清水如镜月色新。
   镜月色新竹摇影,
   新竹摇影晚风清。
反吟(七言)
   清风晚影摇竹新,
   影摇竹新色月镜。
   新色月镜如碧水,
   水碧如镜晚风清。
五言:   清水碧如镜,
    如镜月色新。
    色新竹摇影,
    摇影晚风清。
四言:   水碧如镜,
     镜月色新。
     新竹摇影,
     影晚风清。
三言:
     水,
  碧如镜,月色新,
  竹摇影,晚风清。
十六字令:
     清,
  水碧如镜月色新,
    竹摇影,
   摇影晚风清。
(以上三首皆作于2007年8月,于2007年10月19日收入百度空间)


IP属地:上海1楼2021-07-02 11:41回复
    又:这会儿一边搬,一边再看一遍,(若有错别字,改改也好),竟然发现事隔太过久远,都不记得我写过这些东西了。
    也可见,当时写的时候,原是憋着一股不服输给自己打气的傻气蛮劲,原是绞尽脑汁搜肠刮肚才搜罗出这些文字来才勉强草草完篇的。有才自然不慌忙,无才苦吟索枯肠。估计那时拼拼凑凑归罗这几首文字出来,定是花了不少时间的。不过粗看下来,写这三首时,押韵方面好象比十几二十岁时略有进步。


    IP属地:上海2楼2021-07-02 11:49
    回复
      2025-05-29 05:05:08
      广告
      这会儿本着慎重之心,重新把吴绛雪四季回文慢慢揣摩。少了许多少年时的激进。
      先作了一首春出来,不甚好,不敢和吴绛雪比,差太多了,只是比当年的自己平仄稍有进步,仅此而已
      飞花沾雨软春丝清减枝
      飞花沾雨软春丝,雨软春丝清减枝。枝减清丝春软雨,丝春软雨沾花飞。


      IP属地:上海3楼2021-07-14 12:12
      回复
        霜凋长夜暗虚廊晚秋凉
        霜凋长夜暗虚廊,夜暗虚廊晚秋凉,凉秋晚廊虚暗夜,廊虚暗夜长凋霜。


        IP属地:上海4楼2021-07-14 12:44
        回复
          才输咏絮夺锦魁斗艳开
          才输咏絮夺锦魁,絮夺锦魁斗艳开,开艳斗魁锦夺絮,魁锦夺絮咏输才。
          庭荷晓雨夏云清幽涧鸣
          庭荷晓雨夏云清,雨夏云清幽涧鸣。鸣涧幽清云夏雨,清云夏雨晓荷庭。


          IP属地:上海5楼2021-07-14 15:47
          回复
            前两天改的四季回文,相较二十几年前平仄押韵全凭感觉,这次韵倒是对照着《平水韵》押的,所以读起来稍微顺口些。总之是才疏学浅,以致限了平仄押韵便自觉束了手脚,吟不出好一些的句子来。
            当年的《春》,是这样的: 絮飘芳尘春飞缕,尘春飞缕落花雨。雨花落缕飞春尘,缕飞春尘芳飘絮。
            而今的《春》,是这样的: 飞花沾雨软春丝,雨软春丝清减枝。枝减清丝春软雨,丝春软雨沾花飞。
            以有限的水平,编得自觉还勉强看得,但无疑吴绛雪的“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意境更优美,画面感更强许多。
            ---------------------------------------------------------------------------------------
            当年的《夏》,是这样的:心荷晓露夏云清,露夏云清幽蝉鸣。鸣蝉幽清云夏露,清云夏露晓荷心。
            而今的《夏》,是这样的:庭荷晓雨夏云清,雨夏云清幽涧鸣。鸣涧幽清云夏雨,清云夏雨晓荷庭。
            平心而论,这样改很心疼。虽然只在当年的基础上只改了三个字(改”心“为"庭”,改“露”为“雨”,改“蝉”为“涧”),但呈面的画面是不同的。改“心”为“庭”完全是为了押韵忍痛割舍,而这样改后,为了整句整首的合情理,不得已再改”露“为雨,改”蝉“为”涧“),其实,我承认改了这三处后,利弊各占。改了之后合仄押韵了,但不改,除了”心”字不押韵外,意境好了许多。“心荷晓露,原是极美的,私意觉得比庭荷晓雨美。而幽蝉本以露为餐饮,历来寓为高洁。唐代 虞世南的《蝉》一诗中有云“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骆宾王《咏蝉》诗亦云“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心荷清,蝉心明。更在夏日早晨清天白云飘过之际。晓荷含露,幽蝉饮露。荷心对应蝉心,一派清新高洁。若是改后”庭荷 晓雨夏云清幽涧鸣“就失了这种呼应与寓味。
            因为这句改与不改,各有瑜瑕,所以还是不如吴绛雪的”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的完美
            ---------------------------------------------------------------------------------------------------
            当年的《秋》,是这样的:黄叶秋霜凋碧廊,霜凋碧廊夜风凉。凉风夜廊碧凋霜,廊碧凋霜秋叶黄。
            而今的《秋》,是这样的:霜凋长夜暗虚廊,夜暗虚廊晚秋凉,凉秋晚廊虚暗夜,廊虚暗夜长凋霜。
            不改吧,颜色丰富些,画面好看些,但平仄有问题,改后平仄是顺口些,但画面单调,总之是改与不改,彼之长为此之短。还是吴绛雪的《秋》”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明显好许多
            -------------------------------------------------------------------------------------------------------------------
            当年的《冬》,是这样的:月寒冬梅晴天雪,梅晴天雪映孤阙。阙孤映雪天晴梅,雪天晴梅冬寒月。
            而今的《冬》,是这样的:才输咏絮夺锦魁,絮夺锦魁斗艳开,开艳斗魁锦夺絮,魁锦夺絮咏输才。
            原本也想在原诗基础上改,但”月“”雪“都非平声,改的难度对我而言很大。所以只能推翻,且这是第四句,又得避开之前几句已经用过的韵,避免重复,所以就更难了。憋出这句来,当真是技穷了,却也是真心大实话。
            如今再复看这八句,说一声不自量力的狂言”我今改后的《春》《夏》两首,纵不得与吴绛雪的《春》《夏》两首并驾,也勉强能称“紧追其后”吧。只是 这《秋》《冬》两首,是望尘莫及得远了。更何况首创诗体非容易,有才毕竟有才,非我辈穷毕生所能企及。


            IP属地:上海7楼2021-07-21 11: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