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雨花吧 关注:56贴子:1,896
  • 3回复贴,共1

(百度空间旧文)议述《天雨花》第五回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散天花顽石点首,挟风雨江山飘摇(浅议《天雨花》) (第五回)
第五回:刘天叙惑众山神庙,左中丞私访妙莲庵
正确认识左维明的形象:(以下这段直接抄于前言)
《天雨花》中的左维明,被打扮成了封建时代贤臣的典型,他不仅文武兼备,而且刚正廉明,在满朝文武为苟全性命与贪图富贵而匐伏在宦官与外戚足下俯首听命、阿谀奉承之时,左维明独敢力排众议,面斥奸党,与奸臣周旋到底。当边警频传,文恬武嬉的群臣们尸位素餐时,他却几次主动请缨,率兵出征。当帝王沉湎声色,不理朝政时,又是他不畏触犯天威,直言谏戒。在地方任上,他明察暗访,为民申冤,清除无能的官员,即使告假为民的情况下,也能置个人安危于度外,不怕权贵勇于斗争。从个人来说,左维明确实有一些比一般士大夫高洁的操守,不贪酒色,对下层农民的贫困,也有人道主义的同情,又好打不平,屡次扶孤救弱。总之,左维明被作者装扮成那个社会中出类拔萃的完人。为了进一步吹捧他,甚至把他吹嘘成天星下凡,百邪不侵,能洞察幽明,善观天象。由于这个人物是作为晚明作恶多端、祸国殃民的阉宦外戚与权贵的对立面来表现的,他的大部分活动被置于与奸佞们较量的险风恶浪中,从而易于使人们在事情上受到作者的牵引而忘记了这个形象内涵的阶级属性,错误地把他当作正义与真理的化身,不自觉地接受从左维明嘴里成套宣扬的封建说教。其实左维明不过是地主阶级开明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一切行动,包括为民申冤的善举,无不是从封建统治的长远利益出发的。必须看到:撇开朝代的兴亡替代不说,作者所生活的正是封建社会面临崩溃的末期,地主阶级的统治,在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矿工起义、奴婢运动、市民暴动的重重打击下摇摇欲坠,作者却在封建末世捧出这样的一尊偶狂热地鼓吹,实际上起了散布幻想,涣散人民斗志的消极作用。必须知道:这个人物是封建伦理的化身,在他思想和行动中一切忠孝节义,都以地主阶级的道德为出发点与依皈,虽然他和书中奸邪人物不能一律看待,但绝对不是人民群众的救世主。(
书归前文,话说次日,桂香受责之事传至苏夫人处,夫人也觉悔意,不再逼迫子媳,无非劝桂香死心而已。不久,维明送别家眷先返襄阳,再赴杭州任。夫妻临别之时,清闺私语:“象是又有半月身孕了。”维明点头不语。彼此分别,左维明走水路上任。途中经过凤阳城外九龙村,见众乡民怀财焚香,争先恐后,心中颇觉怪异。一问之下,始知:原来此村,年前来了三个异人,为首名叫刘天叙,自称身怀仙术,乃灵山尊佛转世。村民敬奉钱钞,佛祖便能根据各人所施财物之多少,指引过去未来,更兼赐寿降福。故而民情踊跃。维明暗思:“定是妖人或刁民鼓惑愚民,恐其壮大声势,为祸不小。”便袖藏百金,改扮书生模样,随众村民齐拥至“仙佛”所驻山神庙前,听闻侦察一番。不久日落,众人散去,却见一村妇哭啼而来。维明闪身树后,留意观看。见荒庙中正巧走出三人,见此妇年轻,忙迎面搭话,询问来由,神色之间却暗藏奸邪。此妇哭诉:“闻听佛祖降世,很是灵验。奴家借钞前来敬奉,不料同伴挤散,银钱又失,归路难觅,因此心焦啼哭。”那三人哈哈大笑,道:“我等即是佛祖降世,慈悲为怀,可怜你妇人家,在这荒村,如何过夜,今收留你一宿便是了。”连哄带骗,将妇人接入庙中,欲施奸淫。维明心惊欲救,忙去扣门。三贼不纳,维明使计道:“小生乃外乡之人,闻佛祖灵验,特备百金供奉。”三贼闻财起意,忙将妇人藏过,接入维明。三贼眼见维明外貌俊雅,穿着富丽,欲图布施厚重,自然交口奉承不迭。维明笑答:“尔等说我家财巨富不假,然而小生自幼不喜读书,哪里会如你所言,飞黄腾达?”刘天叙等不知中计,笑道:“富贵之事,岂只单靠读书?譬如元末时的张士诚、陈友谅,都是广散家财,结交豪杰,到后来称孤道寡,做出一番事业。”维明遂道:“话虽如此,只恐时运不济,生非其世。”刘天叙等笑道:“我等法眼观之,明朝气数已尽,我等即是真命天子临凡。你若保我,自然是开国功臣。”维明忙将银献出,并假意奉承道:“小生船泊在近村,船中尚有万金,愿助真龙天子成事。若还不够,家中尽有。”如此哄得贼子连夜同往船头,搬取万金。于是令其自投罗网,将三贼交送当地官府查办,连带解救村妇,诸事料理之后,复行浙江道上而去。
书中再表那左致德,奉母兄之命,前往河南成亲。表兄苏光祖心存势利,因贪左府兴盛,顿改旧时冷遇,此次悉心安排,以图讨好。而致德舅兄--周商,原是当地富豪,父母早逝,同辈手足排行中只此一妹,娇生惯养。此番左周两家合卺嫁娶,自然费尽排场。新婚之夜,致德始会原配周爱卿,妆奁虽然丰厚,珠围翠绕之下,品貌却诚如传言:周小姐不但身材容色无一可取,更兼态度傲慢,不知礼数。左致德不禁越思越恨:当年舅父为图周家豪富,才致我今日洞房相会此等无德丑妇。(唉!看到后来会知道:这种婚姻论财不论德的做法,这种双方才貌品德兼不相配的婚姻所引发的恶果,真是冤孽!)致德心存嫌弃,不料那周爱卿却一改新婚腼腆之色,言行不知庄重,更为致德所薄,本迟迟不愿成就,无奈被周商软硬兼施,一番劝慰,只得勉成夫妻,终是同床异梦。婚后不久,致德接得维明书信,信中言明:“愚兄出巡浙江,老母日前已归原籍,京中既无至亲留居,你成亲后,无须返京,不妨安住周家,以便乡试。”致德遵命,用功读书。而此时朝中郑国泰,倚仗其妹郑贵妃为万历专宠,又趁左维明离京,更无忌惮,越发卖官弄权,保举其子郑有权为兵部尚书,父子们欺上压下,狼狈为奸。欲谋功名者,莫不钻其门路。故而,周商以无才之质,竟敢上京应试,纳粟求名。可笑政局腐败,致使贤愚不分,欺蒙圣听。似此无才而有财,文理不通之辈,竟与致德同中金榜,从此亦为公卿!而其妹周小姐,亦不久临盆,一胎竟连生三女,大小平安。次年,致德进京会试,中举奉旨,受江都县令,官职在身,不便原籍省亲,只得匆忙带领家小赴任,唯以家书报知母兄。


IP属地:上海1楼2021-07-02 13:08回复
    而当年中试出任县令的桓应征,携家眷上任至今已有五载。诸事皆宜,只是桓老夫人时常挂念娇女清闺而已。桓应征在这五年之中,成婚生育,膝下已有双璧。次女桓婉容,出世不久。而长子桓玉号楚卿,时年三岁(各位注意,这位桓公子将来可是千古第一娥眉左仪贞(至少在孟丽君问世之前她算得上是千古第一的奇女子)的夫婿啊!本来我要卖关子,不会预先揭晓的,但为了将仪贞与他的才智品性等各方面作比较,不得不先说破机关了,以引起读者注意。虽然桓玉将来也是状元之才,才貌又绝,但是在性格口才,为人行事方面等各方面,无疑是大大逊色于其爱妻的,又有惧内之名,万事以妻为重,如此小心侍候着,才能使得他们这一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关系,在一片脉脉的温情笼罩下才得以维系下去,这份婚姻才不致被左仪贞所嫌弃。然而他的性格,未免温柔得近似懦弱了,唉!后来很多事上证明,他是配不上左仪贞的。没有一个男人能配得上左仪贞!左仪贞与他相比,左仪贞就好比是不曾“风波一旦”易装居相的,但处于深闺却已然锋芒毕露的孟丽君,而楚玉却有几分皇甫少华的感觉了,每每在仪贞面前陪小心、服低认输。他们的婚姻没有演变成为《再生缘》似的无言结局:即丽君一方的孤军奋战,四面楚歌,抵死不降,宁死不归。少华一方的合众人之力,布下天罗地网步步紧逼,群起围剿,却时时败退,步步失策。最终由佳偶演变成为怨偶。我看来,不过是老天(也就是作者)没有给左仪贞一个合乎正统思想的易装出走的理由,剪断了她一副翱翔万里,志在天下的羽翼。没有准备下能给予她展现过人才智的舞台,如此而已。左仪贞最终不能踏上孟丽君所走的那条道路,只能叹息“时不与我”。不过,退一万步想,也许这样她反倒算是幸福的。因为和未婚夫的差距越大,就越不可能回头。造化弄人,让丽君在三年的傲视天下,雄飞万里之后,再也不愿回头,再也不会甘心回归到那在世俗人的眼中所谓的“富贵已极荣华至尊”的王妃名份与金屋香闺,实则是桎锢禁囚于身心自由的牢笼中去了。而仪贞,也许麻木一些,人才容易会放下很多,去接受命运的安排,是无奈与不幸,然而毕竟在那个时代,一个女人,对抗整个社会,与整个礼教秩序为敌,注定一开始就是悲剧,是无助而无奈的,也是会很惨的悲剧。所以仪贞相比丽君,也许在事业上是时不与我,但是在婚姻上,也许掩耳盗铃自欺欺人之后,却是幸运的。而这份幸运,足以使桓玉顶礼膜拜,谢天谢地:谢桓家十七八代祖宗行善积德,谢苍天佛祖大力周全,不故意作难,给仪贞飞的机会。因为他知道他得以好梦成真,百年好合并不归功于本身的出色,只是因为老天没给仪贞进一步进化升华成展翅高飞九天鸣凤的机会罢了。事实上,据我评来,仪贞一旦青云得上,其成就大有超过丽君的可能性哦!而桓玉,无论功绩官职性格,桓玉都比少华差很多的!)


    IP属地:上海2楼2021-07-02 13:08
    回复
      2025-05-29 04:47:53
      广告
      书归正传,话说左维明到了杭州,因为勤政爱民,广受民众爱戴。此年八月,军民同去看潮。维明公务毕,亦去玩景,见人群中有十余位尼姑亦混在其中,尤其为首一尼,年约三旬,非男非女,行为举止有异寻常之辈。维明暗自询于下属,得知:此乃城中妙莲庵中大小尼众,三旬者便是庵主。虽多系青春处子出家,历来清誉贞洁。每日庵门紧闭,绝不放男子入内。”维明心细,暗起疑猜。于是回避众官,依旧扮做书生,私行察访。维明来至妙莲庵前,假言远路之人前来借宿,(托言远客之词,实为恐其忌惮同城之人而故意不纳),以试外界传闻“此庵从不留男客”之言虚实。众尼欣喜异常,庵主陪笑答话,复以女色诱之,维明将计就计,假好风流,这才套出实情,原来庵主法号慧修,本是阴阳之身,因为怪异,遂为夫家母族所不容,故流落出家,而庵中众少尼,亦是或因家贫,或是命苦,或是夫家不容,以致合聚此间。因尊慧修年长,故奉她为庵主。此庵名为清洁,实则屡犯奸科。若有外乡男子不知,误入,今世休想出脱,故至今已屡夺人命。而于慧修一人身上,又有数件jy乡宦人家信女小姐之事。总之是恶犯累累,欺世盗名。维明察得实情,不露声色,欣然与众尼欢饮。等到更深时分,应邀步入观音阁。阁中尚有一病态书生,苟涎残喘,见维明,不觉相对泪下,悔恨误堕淫窟。维明一笑,许以救生。此时,众尼上阁,不顾那书生病虚,拖曳下床,一边威胁利诱维明,却被维明正义凛然,高声怒斥。众尼恼怒,各自从身旁摸出戒刀相逼就犯,不料那维明施展开去,单手夺刀,片刻间大败众尼,闯出庵门,飞奔回衙,立勾传票,将一干人等带回。维明未审之前,先问知府知县:“可知杭城内有不法尼姑么?”府县两官俱躬身道:“实实不知那个庵不法!”(多么腐败昏庸的官僚集团啊!)维明于是当堂自审,慧修等本抵死不招,禁不起维明当堂拆穿,刑下招供,一城百姓始知原委:历年不法,为害乡里,罪恶累累,先后四条人命,十年无数逼奸,和盘供出,群情哗然。维明立判慧修斩决,余者众尼,杖四十,各自遣归赐配,并将y庵拆毁,造福黎民不提。此回已完, 请看下回!
      2007-10-22写并收于百度空间


      IP属地:上海3楼2021-07-02 13:09
      回复
        遥想写完收录在百度空间,不时有网友来看,其中有对书情毁誉指摘者,也有与我探讨交流者,他们的想法与评论也鼓励着我,往往聊着聊着也开阔了我的评论思路。那些评论区相互交流的大段文字啊!真不乏点睛之笔,令我珍而重之,于今亦深深怀念。可惜可限,前些年百度空间改版,不但将百度空间改为百度云盘,且文章下面评论区文字一扫而光。真令人痛心疾首!


        IP属地:上海4楼2021-07-02 13: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