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吧 关注:446,538贴子:10,015,505
  • 7回复贴,共1

薛蟠为什么叫薛蟠?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若问薛蟠为什么叫薛蟠,或许大多数红谜都觉得自己知道正确答案。说起来无非是薛家代表满清,虫就是大虫,东北虎云云。或者蟠代表的是蟠龙,说薛蟠影射的是满清皇帝之类的。如果你也觉得这是薛蟠名字的由来,那我说你最好耐心读完我这个帖子,因为你在这个事儿上真的是搞错了。


IP属地:山东1楼2021-07-09 12:13回复
    先说‘虫就是大虫’。这种思维模式是许多红谜典型的‘清奇脑回路’。虫明显首先指昆虫,然后可以指蛇类,所谓毒虫,长虫,再然后指老虎,所谓母大虫顾大嫂是也。怎么能一看到虫子,就一定要强拉着去勾兑东北虎呢?不是不可以,只是太牵强,放着明显的杀人犯不锁,偏去追嫌疑分子!依这种脑回路把妙玉说成影射宋徽宗,把秦可卿说成影射李自成,或者把秦可卿说成是废太子的女儿之类的‘奇葩说’还算低级症状。
    说蟠代表蟠龙的,文化层次相对高了一个档次,思维的缜密性上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可惜他们没有注意到,这个蟠字在蟠龙里面是个形容词,意思是屈曲,环绕,盘伏,对应的例词有~蜿。~萦。~结。~踞等。我们常说龙蟠虎踞,单一个蟠字并没有龙的意思。像《红楼梦》的作者这样的旷世奇才,文学大家,怎么也不至于用一个形容词,副词去给人做名字贻笑大方吧?
    看到这里,原来沉默的读者或许要开始发言了,蟠拆开就是虫番,就是说薛蟠影射的那些人属于非正统文明,跟胡虏,戎羌,夷狄一个性质,属于虫番。对的,这个说法比较切中了作者的本意。虽然作者没有玩过《星际争霸》但是把满清视为虫族则确实是当时华夏正统的普遍心态,这就跟我们现在还喜欢把外国人叫‘洋鬼子’是一个道理。
    不过,作者的心思不止于此。我们前文说过刘姥姥,刘姥姥的‘姥’字当时不常用,作者专门搜出这么一个字来暗示她是女真人的老大,女真人的长者,后来用用母蝗虫的蝗字(虫皇)来点明她是孝庄的这一身份。又找来当时完全属于生僻字的‘逛’字来点明她是犬王游击打抽丰。类似的例子我还讲解过薛宝琴的琴字的讲究,马道婆马姓的讲究,贾琏为什么是琏二爷,宝玉大明叫什么等等。总之,作者起名用字往往极为慎重,这个蟠字当然也是有深意的。
    卖了半天关子,我们来揭晓答案。这个蟠字它不是龙而是虫。


    IP属地:山东2楼2021-07-09 13:02
    收起回复

      《尔雅·释虫》蟠,䑕妇。《注》甕器底虫。这就是蟠的真容。对于那些认为蟠是龙的朋友,是不是落差有点大?
      这个虫子比较常见,一般我们叫它西瓜虫,或者潮虫子,对植物有点危害,对人无害。(对女生有害,主要是会吓得她们花容失色。)这种虫子还是一味不错的药材,从古至今都有人专门养殖。《红楼梦》的作者精通医理,自然知道这蟠就是鼠妇。
      我们拿它来对比一下薛蟠其人,猥琐丑陋,狐假虎威,外强中干。不但侠士如柳湘莲之类的轻易就打得他哭爹叫娘,就连夏金桂这样的千金小姐,只要识破了他的本姓,也能轻易把他收拾得服服帖帖。我们看看涂瀛《红楼梦论赞·薛蟠赞》:“薛蟠粗枝大叶,风流自喜,而实花柳之门外汉,风月之假斯文,真堪绝倒也。然天真烂漫,纯任自然,复时时有可歌可泣之处,血性中人也,脱亦世之所希者与?晋其爵曰王,假之威曰霸,美之谊曰逸呆,讥之乎?予之也。”真所谓‘吓人不是我的错,我也是一味好药材啊!’。
      为什么把薛蟠写成这个德行呢?我们前文讲柳湘莲时解释过了,这薛蟠影射的人物之一是阉党余孽阮大铖。当初被复社诸公子抨击之下,终日躲躲藏藏,按《桃花扇》戏里描写得,元宵节玩船灯也不敢人多的时候出来,等人少了出来,一看到复社的人立马偃灯息乐,灰溜溜的躲到阴暗之处而去,是不是跟着潮虫子的习性很像?


      IP属地:山东3楼2021-07-09 13:20
      收起回复
        妙就妙在,这薛蟠还有个字叫文龙(或者文起),真是让人喷饭。
        说完了薛蟠,自然要提到薛蟠的弟弟薛蝌。蝌字拆开是虫科。该不会有读者解读为东北虎科学家吧?
        这个名字更绝,表面上看是科举考试之意,跟蟠龙一样高大上,其实质则是青蛙的幼虫小蝌蚪。小蝌蚪什么样子?

        像不像清朝独有的发型?
        每次看到清末明初那些名士文人的画像,不是包着头巾就是带着帽子。心中是一种怎样的凄惨啊。


        IP属地:山东4楼2021-07-09 13:30
        收起回复
          作者创作《红楼梦》虽然写得如此隐晦,然而出于对满人的切齿痛恨,在给薛蟠,薛蝌两兄弟起名之时,写得还是过于直白畅快了些,结果当时还是有些人看出了其中的端倪。据梁恭辰《劝戒四录》卷4载:满洲玉研农先生麟,家大人(梁章钜)座主也。尝语家大人日:“《红楼梦》一书,我满洲无识者流。每以为奇宝,往往向人夸耀,以为助我铺张,甚至串成戏出,演作弹词,观者为之感叹唏嘘,声泪俱下,谓此曾经。我所在场目击者,其实毫无影响,聊以自欺欺人,不值我在旁齿冷也。其稍有识者,无不以此书为诬蔑我满人,可耻可恨。若果尤而效之,岂但书所云‘骄奢淫逸,将有恶终’者哉。我做安徽学政,曾经出示严禁。而力量不能及远,徒唤奈何。有一庠士,颇擅才笔,私撰《红楼梦节要》一书,已付书坊剞劂,经我访出,曾褫其衿,焚其板,一时观听,颇为肃然,惜他处无有仿而行之者。”观其所言,想是看出了薛蟠兄弟,尤其是薛蟠被用来指代满人,所以才有了焚板之事。好在他看懂的不多,听他听得懂的也不多,所以《红楼梦》虽然多次被以**之名查禁,终于还是越传越广,最终有了得见天日的一天。


          IP属地:山东5楼2021-07-09 13:43
          收起回复
            薛蟠影射了阮大铖,阮者软也,这潮虫子虽然貌似也背了个壳,也是个软壳。


            IP属地:山东14楼2022-02-12 13:34
            回复
              冒辟疆写红楼梦时已经年届七旬,悼明肯定早就不悼了,很多事情覆水难收,作为一个迷信思想很重的知识分子,他自然知道天命难违,所以他的《红楼梦》并不是什么悼明之作,不过是就朝代更替这一刻骨铭心的重大事变进行记录和剖析而已。作为遗民,他有不仕清的风骨,作为一个信天命之人,他也有不为官的执念,所以晚明尽管他也曾曾多次参加科举,但是后来多次出仕的机会他都拒绝了。所以,我们读《红楼梦》我们要在这个层面上去解读其中的人物,既作者只是记录和剖析,并没有基于明清汉满的推崇或贬损,作者的境界高于简单的民族主义,更多的归附于当时知识分子的价值观。


              IP属地:山东15楼2022-05-19 12:43
              回复
                可能认为《红楼梦》暗藏反清复明的情绪的红谜是多数,对此我并不认同。
                作者出生成长在明朝,但是在写书时也已经在清朝生活了二三十年,可以说他记事以来差不多刚刚好有一半的时光是明末,另一半的时光是清初。对比一下明末和清初这四五十年时间,上至几个皇帝,下到平民百姓,先后对比,尤其是南明那几个皇帝跟清初顺治,康熙的对比,我想信任何一个精神正常的人都不会还想着去复明。
                然而毕竟涉及到一个民族认同,文化认同的问题。别的不说,单一个金钱鼠尾辫就让很多遗老过不去这道坎,以至于他们要么就出家剃光头,要么就死后葬以僧装,所谓活着丢脸大家都一样,谁也说不找谁也就认了,但死后要见列祖列宗,这副鬼样总得有个说辞。就算是活着的时候,给子孙后辈留遗像的时候,也要戴个头巾把头顶整个包住才能笑得自然。
                然而这只限于遗老,至于遗老的子女,无论是考科举还是立战功都是没有什么顾虑的。这些遗老不但并不抗拒,很多还非常的支持,一旦子孙人前嫌贵了,他们不但大卫开怀,还会祭告祖先,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这种现象同样发生在清末,比如到了清末要剪辫子了,很多人也是难以接受,好像断了辫子就要断了命根子一样,好像放了小脚就像没穿衣服一样,然而青年们就没有太多的顾虑。古人都知道与时俱进,谁知到了当下,一众小青年居然要穿汉服才能显示什么正能量,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扯远了,我认为《红楼梦》里个人情绪是比较浓重的,作者的确对汉文化比较留恋,对满清非常的看不起,对反清志士的抗争非常的崇敬和怀念,对于抗争的失败非常的悲痛。但是也就仅此而已,作者写书时已经没有了复明的意愿,有的只是对于明朝破落的原因的分析和对错误决断的懊悔而已,至于要联合起来,组织起来反清复明,更是没影子的事。


                IP属地:山东16楼2022-09-28 16:1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