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子名人吧吧 关注:251贴子:9,350

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华人------------------王赣骏博士 1940.6.16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王赣骏 

  1985年4月29日,美国宇宙飞船“挑战者”号载 
着7位科学家和2只松鼠猴及24只白老鼠在美国佛罗里达 
州卡纳维拉尔角升空。 

  宇宙飞船上5位科学家中包括2名医生、2位物理学家 
和1名化学工程师。其中两位物理学家中的一位就是王赣骏 
博士——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华人,也是第一位在太空从事自 
己设计的科学实验的科学家。 



1楼2005-12-29 04:22回复
    ..


    3楼2005-12-29 04:23
    回复
      美籍华人科学家王赣骏:中国航天要走自己的路 

      1985年4月29日至5月6日,王赣骏携带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乘“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进入太空,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华人。当年7月,他偕妻子冯雪平及儿子访问中国时,特地将那面国旗赠送给中国政府,以表达他对故土的深切情意。 

        20年后的今天,65岁的王赣骏虽然已经不再上天飞行,而是在美国著名的范德比尔特大学工学院当起了应用物理学教授,但他却始终牵挂着中国的航天事业。中国神舟六号飞船成功发射后,王赣骏在他的办公室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电话采访。 

        ———对中国同行有什么印象? 

        ●“现在他们终于熬出头了!” 

        “我的印象非常好。1985年我曾经访问中国,跟中国同行有过一些交流。当时我对中国航天人的印象是,他们什么东西都是自己动手做,做得非常刻苦,也非常辛苦,希望能达到世界最高水平。现在他们终于熬出头了!中国愿意对神舟六号发射进行现场直播,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的航天科技人员对自己的工作非常有信心。 

        ———神舟系列飞船的创新特色是什么? 

        ●“主要学俄罗斯也兼容美国” 

        “中国的载人航天技术的创新特色主要是学习俄罗斯,也兼容了美国的长处。俄罗斯的航天技术比较保守,但安全性能相对较高。相比之下,美国的航天开发比较强调使用最新的技术,但安全性能要差一些,‘阿波罗1号’、‘挑战者号’和‘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相继爆炸就暴露了这个问题。美俄的这两种航天发展模式各有所长,不存在谁好谁坏的问题。从中国的角度来看,主要学习俄罗斯,同时兼收美国的特点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因为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毕竟刚刚起步,刚学会走路的孩子是不能走得太快的。 

        ———中国有没有必要搞自己的航天技术? 

        ●“中国发展航天技术绝对有必要” 

        “中国是一个大国,发展航天技术和高科技绝对有必要!这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国际声誉和形象。当年苏联人抢先登上了月球,美国人着急了,花了很多钱结果也上去了,美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也跟着上去了。送人上太空,从短期来看很难有什么商业回报,但它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国际声望,所以多花些钱也值。 

        当然,航天工程耗资巨大,一定要量入为出。关键是做任何东西都要有自己的长期计划,有自己不同的做法。一定不要花冤枉钱。 

        ———对中国航天有什么建议? 

        ●“避免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 

        “我认为一定要避免把载人航天工程过度政治化。中国不可避免地会与美国、俄罗斯等航天大国展开竞争。竞争有两种,一种是良性的,一种是恶性的。一定要争取良性竞争,坚持走中国自己的道路,做中国自己最需要的东西,而不是做简单的横向比较,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比如上月球,中国可以提出上月球的目标,但上月球不能只是因为美国人上了月球,而是应该有中国自己的明确目的。 

        ———20年前遨游太空有什么感受? 

        ●“遨游太空心胸变得更加博大” 

        “我的感受很多。宇航员从太空回来后,一部分人变得非常宗教化,一部分变得非常重视环保,但有一点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心胸都会变得更加博大,超越了国界的概念。为什么?就是因为在我们这些宇航员眼中,我们的地球太美了,但也太脆弱了。既然地球如此脆弱,我们为什么要肆意毁坏地球呢?我有一个想法,把那些彼此发生战争和冲突的国家的元首用飞船带到太空去,让他们到太空中亲眼看看我们的地球。要是这个想法能实现,地球上一定会减少很多战乱,增加更多和平!”


      5楼2005-12-29 04:24
      回复
        王赣骏题词----------------


        6楼2005-12-29 04:24
        回复
          1976年,王赣骏提出了“失重下液滴状态研究”的太空实验课题,不久,这个课题被选为航天飞机上的科学实验项目。1984年,王赣骏被选定为参加太空科学实验的科学家,并负责自己提出的“失重下液滴状态研究”课题的实验工作,这样,王赣骏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登上航天飞机操作自己设计的实验的科学家。 

          失重下液滴状态研究实验是怎么进行的呢?王赣骏花了多年的时间,为太空实验进行了紧张的地面准备工作。在航天飞机上,他放了一个空箱子,从箱子的一边伸进一根细管,液滴从这个管子的口中“吐”出,吐出时液滴的大小可以调节。从箱子的四壁发出声波来驱动漂浮在空箱中的液滴,由摄像机和电子计算机记录下液滴形状变化和运动情况。航天员也可透过箱子的玻璃窗口观看液滴的变形和运动。 

          实验由王赣骏亲自操作。在失重的情况下操作实验是不容易的,因为拿在手中的工具无论大小,都没有重量,手的动作幅度掌握不住,手边的工具不小心一碰,就会飘得无影无踪。飞行一开始,液滴实验设备就发生故障。王赣骏连夜抢修,加班加点,一天工作15小时,花了2天时间才修好,终于成功地进行了失重条件下液滴形状和运动的实验研究,取得了大量宝贵的资料。 

          王赣骏在太空所做的失重条件下的液滴体力实验,即在失重状态下的流体力学研究,不仅对研究液体在失重条件下的变形和运动具有理论意义,而且为在失重下悬浮冶炼技术奠定实验基础,同时对无重力、无容器的情况下物质加工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物质在地面上加工时,由于地心引力和表面张力的作用,物质的形成会受到影响;温度、压力等因素会产生对流,同时由于容器的存在,在物质形成过程中会造成污染,这些都会影响物质的纯度。而在太空,物质可以悬在空中,避免了这些弊病,可以制造出具有特种性能的新型的物质。因此,无容器处理和液滴动力学实验引起科学家的高度重视。 

          当然,王赣骏的研究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次实验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目前仅限于基础理论的研究,离实际应用尚有一段距离,至少还需在太空做多次实验。他已在太空做了几百摄氏度的实验,今后还要做1200C、1800C乃至2000C以上高温的实验。虽然实验很艰难,但是前途非常光明。


          7楼2005-12-29 04:24
          回复
            ...


            8楼2005-12-29 04:25
            回复
              ....


              9楼2005-12-29 04:26
              回复
                .....


                10楼2005-12-29 04:27
                回复
                  .....


                  11楼2005-12-29 04:27
                  回复
                    .
                    美国太空科学家王赣骏博士与圣开导师合影


                    12楼2005-12-29 04:30
                    回复
                      1972年任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喷气推动实验室主任兼加利福尼亚大学客座教授。现任加利福尼亚帕萨迪纳喷气推进实验室负责人。1976年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征求太空科学实验计划,他提出的“旋转中的液体平衡状态”研究计划在1980年获通过,成为五百多个应征的实验方案中的14个入选者之一。1984年6月被选为第一位到太空操作自己设计实验的“搭载专家”。

                        1985年4月29日至5月6日,王赣骏乘“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进入太空,主持“失重状态下的流体力学情况”实验获得成功,成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华人。 1985年7月偕妻子冯雪平及儿子访问中国时,将他带上太空的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赠给中国政府,以表达他对故土的深切情意。

                        著有《我能,你也能》一书。


                      14楼2005-12-29 04:32
                      回复
                        .......


                        15楼2005-12-29 04:33
                        回复
                          水花```.★ * ★.. 
                          .*★ *. *..*    ★ 
                          ★  ``````` 顶* 
                          ★          ★’ 
                          ‘*.        * 
                             ‘★    ★ 
                               ‘*..★'   


                          16楼2006-01-12 19:33
                          回复
                            探索未来,给人类造福,是你一生不懈的追求,你的精神,你的品质,让双双们引以为豪,激励了双子们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努力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精神,向你致敬!祝您老健康长寿.


                            17楼2006-02-05 13:38
                            回复


                              18楼2006-02-09 19: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