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朋友圈看到很多小伙伴都嗮毕业照
有19届插本上岸现在毕业的
也有去年上岸还没毕业但是现在拍毕业照的
不禁感叹原来我已经毕业一年了,平时通过相关平台写文章都是为了发通知居多,偶尔分析一下学校和报考。
今天我就通过这个平台来聊一下我自己。
刚上大学的我
其实我在高考完,知道成绩之后,就已经从父母口中听过“专插本”这三个字。
不过,我跟各位当初的你们不一样
可能你们在高考完或者上大专就开始到处了解专插本的相关政策和信息,有的甚至把专插本当做是他在大专时期的唯一目标。
而我,当初根本就没有把“专插本”当做一回事
一心想着我已经读完高中了,上大学应该好好去玩(曾经的我也是一个很贪玩的学渣)
然而我父母也知道我的脾性,也以为插本只能考一次,于是在注册报道那一天就帮我在学校报名了自考专升本
当然,以我当初的性格,我也承受不了周末上课,到最后也没过几科。
大专期间的期末考试,除了基础性的学科都是压线过,基本排在班级倒数(当初的想法是考证要学的才努力去学,因为我知道那是生存下去的技能)
准备插本的我
就这样浑浑噩噩到大二下学期
当初学校为了能够腾空出更多的宿舍,就想尽一切方法让我们大三出去实习
于是辅导员找了很多不起眼的理由(上课说悄悄话等)打电话给家长(搞得好像高中那样)劝退一部分人,还是在拍毕业照那个星期
这时候我才觉悟,自己不能再这样玩下去了
不过我当初也没有全职复习
毕竟会计是一个靠经验吃饭的职业,辛苦一点备考也值得
最后,我以公共课213分,总分379分的分数考上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
虽然这个分数并不是很高,考取的院校也不是很多小伙伴所向往的
但是对于一个所有人都不看好能考上的我来说,这个分数对于我来说意义非凡

插本成功的我
插本成功后,我发展了属于我自己的“副业”,缘由如下:
(一)
在考试之前两个月,我的一个很好的初中同学向我发出求救信号,要拯救他的管理学
刚好我的策略是只复习重点,所以我答应了他,在春节之前花了5天时间
我把我整理的重点和我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记忆方法给他讲了一遍
当初就觉得,原来这样帮助别人是一件很有成就感而且很快乐的事情
(二)
在考试之前的半个月左右,社会上也出现了很多“押题资料”
但是我看过之后,发现这些押题资料根本就没我自己整理的重点精简
这时候我就想:要是有人能几十块钱就能有押题资料和课程供大家学习,那该多好
于是就萌生出了开网课的这个想法
准备就业的我
相信无论是什么时候,大家都会面临这样的一个选择题:升学、考公、就业
基于我对我自己各方面的评估,我选择就业
也很庆幸我的父母对我的事也比较上心,在我大三下学期一放暑假就提醒我要捉住应届生的机会去投简历
那些大企业招人基本上都是通过校招的通道招人比较多
在这里跟各位科普一下(因为真的很多人都不知道)
这个校招并不是很多人所理解的那种去学校摆摊然后你拿着自己的简历去投的那一种
而是这个招聘主要是企业面对即将从学校出来社会的我们所设立的一个招聘的渠道
在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等网站都能找到相应的通道(BOSS直聘主要是中小企业,所以没分校招和社招)

(智联招聘的校园招聘网申通道)
到了大四一回学校,可以说是无比的焦虑
不仅需要不断地去修改优化简历,也要去关注相关的信息发布,时不时还会刷一下那些大佬上岸的经验。
在这个过程中我才恍然大悟,就譬如你想应聘去某某银行,如果你在大三的暑期有去参加实习的话,你在校招中能应聘上的概率会比别人大很多
所以这场无硝烟的战争其实从大三下学期已经开始了
我当初投的企业主要是以国企和外企为主,投的职业主要是财务和市场营销
主要流程是先网申,然后笔试(多数是线上,主要考行测)再到面试(一般两次),面试通过就能拿到OFFER。
经过几个月的挣扎,最终在我第二次面试的时候,成功地拿到一个国企的OFFER
面试经验分享
首先让我感受比较不同的是,那些面试官基本上不会在意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起码不会在面试过程中提起)
我记得我在拿到OFFER的这家国企面试的时候,他们是问起我这个插本网课的项目的相关内容,才知道原来我是专插本的,不是高考就考到本科的
面试了几次,问的问题主要还是围绕你的实习经历,项目经历,以及在学校所学的一些专业知识来进行提问
所以,大家并不用在学历这个问题过于自卑,只要杀进面试环节,证明你的学历和技能他们是认可的。
至于面试能不能成功,我觉得就像谈恋爱一样,只是双方觉得合不合适的问题,涉及到很多方面
正所谓勉强没有幸福,所以大家也没有必要因为一次面试的失败而否定自己,要多尝试
就业之后的我
拿到OFFER,也是自己比较向往的,当初也想着在这里干一辈子了
但事实上,我干了半年就辞职了
我的那个企业是先进去进行轮岗三个月,然后三个月后再开始定岗
然后可能领导看到我的这个网课的项目经历,与目前社会上转型搞线上推广营销的工作比较符合,所以就让我干营销策划的工作
不过营销策划他不像财务,财务的话只要我完成了每天固定的工作,就算工作量大,加加班总是能完成的
但是作为一个策划,我的工作就是写营销方案,我的薪酬是由销售业绩来决定的。也就是说,就算我再怎么努力,最后的结果也未必是好的
基于我个人的综合情况,我在今年1月份提出辞职(因为1月才走能拿年终奖)目前也做回自己喜欢的工作
总结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市场类的工作比起职能类(像财务、人力、行政)
他晋升的空间更大,更容易体现你的贡献,但是你所需要承受的压力和付出的时间精力会更多,同时也会因为市场环境或者产品设置不合理等原因导致你的成绩上不去
职能类的工作的话,起薪普遍较低,只能通过不断地去考证和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职场竞争力
至于如何选择,我的看法是要根据自己的性格、综合条件等各方面进行考虑
有19届插本上岸现在毕业的
也有去年上岸还没毕业但是现在拍毕业照的
不禁感叹原来我已经毕业一年了,平时通过相关平台写文章都是为了发通知居多,偶尔分析一下学校和报考。
今天我就通过这个平台来聊一下我自己。
刚上大学的我
其实我在高考完,知道成绩之后,就已经从父母口中听过“专插本”这三个字。
不过,我跟各位当初的你们不一样
可能你们在高考完或者上大专就开始到处了解专插本的相关政策和信息,有的甚至把专插本当做是他在大专时期的唯一目标。
而我,当初根本就没有把“专插本”当做一回事
一心想着我已经读完高中了,上大学应该好好去玩(曾经的我也是一个很贪玩的学渣)
然而我父母也知道我的脾性,也以为插本只能考一次,于是在注册报道那一天就帮我在学校报名了自考专升本
当然,以我当初的性格,我也承受不了周末上课,到最后也没过几科。
大专期间的期末考试,除了基础性的学科都是压线过,基本排在班级倒数(当初的想法是考证要学的才努力去学,因为我知道那是生存下去的技能)
准备插本的我
就这样浑浑噩噩到大二下学期
当初学校为了能够腾空出更多的宿舍,就想尽一切方法让我们大三出去实习
于是辅导员找了很多不起眼的理由(上课说悄悄话等)打电话给家长(搞得好像高中那样)劝退一部分人,还是在拍毕业照那个星期
这时候我才觉悟,自己不能再这样玩下去了
不过我当初也没有全职复习
毕竟会计是一个靠经验吃饭的职业,辛苦一点备考也值得
最后,我以公共课213分,总分379分的分数考上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
虽然这个分数并不是很高,考取的院校也不是很多小伙伴所向往的
但是对于一个所有人都不看好能考上的我来说,这个分数对于我来说意义非凡

插本成功的我
插本成功后,我发展了属于我自己的“副业”,缘由如下:
(一)
在考试之前两个月,我的一个很好的初中同学向我发出求救信号,要拯救他的管理学
刚好我的策略是只复习重点,所以我答应了他,在春节之前花了5天时间
我把我整理的重点和我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记忆方法给他讲了一遍
当初就觉得,原来这样帮助别人是一件很有成就感而且很快乐的事情
(二)
在考试之前的半个月左右,社会上也出现了很多“押题资料”
但是我看过之后,发现这些押题资料根本就没我自己整理的重点精简
这时候我就想:要是有人能几十块钱就能有押题资料和课程供大家学习,那该多好
于是就萌生出了开网课的这个想法
准备就业的我
相信无论是什么时候,大家都会面临这样的一个选择题:升学、考公、就业
基于我对我自己各方面的评估,我选择就业
也很庆幸我的父母对我的事也比较上心,在我大三下学期一放暑假就提醒我要捉住应届生的机会去投简历
那些大企业招人基本上都是通过校招的通道招人比较多
在这里跟各位科普一下(因为真的很多人都不知道)
这个校招并不是很多人所理解的那种去学校摆摊然后你拿着自己的简历去投的那一种
而是这个招聘主要是企业面对即将从学校出来社会的我们所设立的一个招聘的渠道
在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等网站都能找到相应的通道(BOSS直聘主要是中小企业,所以没分校招和社招)

(智联招聘的校园招聘网申通道)
到了大四一回学校,可以说是无比的焦虑
不仅需要不断地去修改优化简历,也要去关注相关的信息发布,时不时还会刷一下那些大佬上岸的经验。
在这个过程中我才恍然大悟,就譬如你想应聘去某某银行,如果你在大三的暑期有去参加实习的话,你在校招中能应聘上的概率会比别人大很多
所以这场无硝烟的战争其实从大三下学期已经开始了
我当初投的企业主要是以国企和外企为主,投的职业主要是财务和市场营销
主要流程是先网申,然后笔试(多数是线上,主要考行测)再到面试(一般两次),面试通过就能拿到OFFER。
经过几个月的挣扎,最终在我第二次面试的时候,成功地拿到一个国企的OFFER
面试经验分享
首先让我感受比较不同的是,那些面试官基本上不会在意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起码不会在面试过程中提起)
我记得我在拿到OFFER的这家国企面试的时候,他们是问起我这个插本网课的项目的相关内容,才知道原来我是专插本的,不是高考就考到本科的
面试了几次,问的问题主要还是围绕你的实习经历,项目经历,以及在学校所学的一些专业知识来进行提问
所以,大家并不用在学历这个问题过于自卑,只要杀进面试环节,证明你的学历和技能他们是认可的。
至于面试能不能成功,我觉得就像谈恋爱一样,只是双方觉得合不合适的问题,涉及到很多方面
正所谓勉强没有幸福,所以大家也没有必要因为一次面试的失败而否定自己,要多尝试
就业之后的我
拿到OFFER,也是自己比较向往的,当初也想着在这里干一辈子了
但事实上,我干了半年就辞职了
我的那个企业是先进去进行轮岗三个月,然后三个月后再开始定岗
然后可能领导看到我的这个网课的项目经历,与目前社会上转型搞线上推广营销的工作比较符合,所以就让我干营销策划的工作
不过营销策划他不像财务,财务的话只要我完成了每天固定的工作,就算工作量大,加加班总是能完成的
但是作为一个策划,我的工作就是写营销方案,我的薪酬是由销售业绩来决定的。也就是说,就算我再怎么努力,最后的结果也未必是好的
基于我个人的综合情况,我在今年1月份提出辞职(因为1月才走能拿年终奖)目前也做回自己喜欢的工作
总结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市场类的工作比起职能类(像财务、人力、行政)
他晋升的空间更大,更容易体现你的贡献,但是你所需要承受的压力和付出的时间精力会更多,同时也会因为市场环境或者产品设置不合理等原因导致你的成绩上不去
职能类的工作的话,起薪普遍较低,只能通过不断地去考证和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职场竞争力
至于如何选择,我的看法是要根据自己的性格、综合条件等各方面进行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