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斗吧 关注:599,477贴子:24,788,230

〖普及〗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整理宫词里看到的一些的东西,总不能一直拿丑字记在本子上,可以拿的,虽然有些东西不一定用得上,唐——五代——宋,大概这几个时期都存在。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1-07-14 13:58回复
    整的很慢,大多是建筑花木水果动物之类,也可能会有一些其他东西,就叫笔记好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07-14 13:59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1-07-14 14:36
      回复
        码住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1-07-14 14:38
        回复
          dd


          IP属地:中国香港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1-07-14 15:33
          回复
            羊车
            ①郑玄注云:“羊,善也。善车若今定张车。”郑玄认为它是一种类似汉代定张车的小车。羊车可能是牛驾,可能是马驾,也可能是一种人力牵挽的辇车。
            ②东汉刘熙:“羊,祥也;祥,善也。善饰之车,今犊车是也。”羊作为了祥瑞象征,羊车是经过装饰的车,在魏晋南北朝的宫廷和贵族生活中常见。倾城之貌的卫玠少年时乘羊车入市,见者以为玉人;北齐武成帝高湛赐老臣斛律金乘羊车上朝,以示尊奖。
            “而这书里的羊车充作翻牌子,宫院中的美人从来接不到事先通告,而是把决定权交给一驾羊车,把天子拉到哪位美人的住所,天子当晚就宠幸谁。所以有时美人会在门上插羊儿爱吃的竹叶,在地面撒盐汁诱惑。虽然这里并不一定是以羊驾车,但是处于少主王衍的思路,却有可能。”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1-07-14 16:09
            收起回复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1-07-14 19:59
              回复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1-07-14 20:59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1-07-14 22:04
                  回复
                    水殿(招凉殿)
                    ①《庐山草堂记》:草堂西侧倚山崖,便将空心竹筒连接起来,引山崖泉水,水筒架在空中,令水自檐上而下,如珠滴落,霏微似雨露,飘飘洒洒,随风而散。
                    ②宋人王谠《唐语林》:唐玄宗有一座会下雨的殿宇,四隅积水成帘飞洒,玄宗宝座后有“水激扇车”装置,在流水激荡下带动风扇的扇叶转动,使凉风猎猎,吹动衣襟。
                    ③《封氏见闻记·第宅》:天宝年间御史大夫王鉷在长安太平坊的宅第中,有一座 “檐上飞流四注,当夏处之,凛若高秋” 的自雨亭子。
                    ④《旧唐书·西戎传·拂菻国》:即东罗马帝国。“拂菻国宫宇多以 水精琉璃为之”到了盛夏时节“乃引水潜流上遍于屋宇,机制巧密,人莫之知。观者惟闻屋上泉鸣,俄见四檐飞溜,悬波如瀑,激气成凉风,其巧妙如此。”水殿效果与唐玄宗,王鉷的近似,“激气成凉风”,则说明不仅有水瀑,还有借助水力推动原理的“水激扇车”系统。
                    “而宫词中的水殿效果是寝殿檐头滴滴鸣,就好像温柔的夜雨,滴滴答答,却仿佛已经入秋,听雨好安眠。转下一句是助得圣人高枕兴,君王枕水而眠,水声其实又并不单一。夜凉长作远滩声,和雨声不同,那是潮浪起伏来去的声音。一波一波,一片一片,整夜长作而不绝。假若仅靠水车踏水,如何能来这样的远滩声呢。蜀王宫则要两套水系统,一套如前文所述,用来给寝殿顶部进行人工降雨的水车;另一套就是水闸(水殿招凉图),在寝殿外围起一座蓄水池,将摩诃池水小范围集中,令其湍急如低瀑,水激时生凉风。这两种水系统制造的凉爽效果,可以说是一横一纵,一高一低。滴滴鸣是纵向,由高处向下落,远滩声是横向,由低处向远处延伸。后蜀时,这样的水殿已是传说。”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1-07-15 16:28
                    回复
                      水殿招凉图,百度应该有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1-07-15 16:32
                      回复
                        探花宫女
                        “殿前排宴赏花开,宫女侵晨探几回。斜 望苑门遥举袖,传声宣唤近臣来。”
                        侵晨:黎明时分。
                        在天光微微亮的时候,宫女去苑中探寻花的消息,想必不是一个黎明的发生,她们接连数天,频频观察,直到满树花苞,终于吐蕊绽芳。当探花宫女看见枝上芳华,则赏花宴就定在这一天,由此时开始布置。晨曦的薄光里,只见探花宫女的身影出现在朱门,她向门外斜望,遥遥举袖,更远处的人不一定看清她的手势,却清晰的听见一声声花开了的通报,从宣华苑里一层层传声到蜀王宫。近臣们闻讯得知开宴的消息,通报君王,众人陆续入苑,前往御殿前的露天小宴,座席便安置在清丽花树间,美酒佳果,琳琅盈盘,帝王后妃乘鸾驾踏兴而来。
                        唐时每年进士在曲江畔的杏花园游宴,专设“探花使”,由其中的年轻英俊者担任,骑马游园,探寻当季新鲜花朵,折枝赋诗,正是风流出众赏花时。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1-07-16 16:29
                        收起回复
                          海棠
                          “张爱玲恨海棠无香”
                          孰不知唐时,蜀中海棠,色香并胜,天下奇艳。唐时嘉州(今乐山)刺史薛能诗赞:“四海应无蜀海棠,一时开处一城香。”
                          ◎海棠一名,始见唐德宗贞元年间贾耽撰《百花谱》:“以海棠为花中神仙。”此前人们通常称杜,柰,甘棠,海红…裴廷裕与友人作诗答酬“何劳问我成都事,亦报君知便纳降。蜀柳笼堤烟矗矗,海棠当户燕双双。”可见海棠在当时种植普遍,家家当门的海棠与梁上成双的燕儿相映相偕,各成其美。同在僖宗时期入蜀擢第的郑谷亦有海棠诗“浓澹芳春满蜀香,半随风雨断莺肠。”说起城中印象,最鲜明是游丝绕树,娇莺啼花。
                          ◎海棠畏寒喜暖,具体花时,五代僧人齐己:“繁于桃李盛于梅,寒食旬前社后开。”(寒食在清明前三天,当年这一天,此旬之前。社后:春社日之后,通常是立春后第五个戊日。)
                          ◎而海棠名种,宋时才见记载,五代之前唯此一称。宋代有紫棉海棠,其“重葩叠萼”与北方单叶海棠不同,又称重叶海棠,范成大曰:“独蜀所产,重叶丰腴如小莲花。”北宋梅尧臣写过“线海棠”,花说娇艳欲滴的胭脂色,花蒂有紫蜡般光泽,如垂丝,又名垂丝海棠。但《海棠谱》作者陈思认为垂丝海棠只是强借海棠之名,二者完全不是一类。宋之后,名目渐渐多起来。明代,西府海棠,垂丝海棠,贴梗海棠,木瓜海棠,成为海棠四品,明代之后,才有秋海棠。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1-07-19 16:54
                          收起回复
                            看到了立春日套餐,但是或许还有别的什么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1-08-30 21:47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dd


                              IP属地:宁夏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1-09-25 20: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