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蛙养殖放苗时间一般集中在清明节前后,6-7月开始变态为小蛙。变态成活率和前期的水质管理以及病害发生率密切相关,其中气泡病是影响前期成活率的主要疾病,容易引起蝌蚪出现大面积跳水、浮头、活力差,不下沉,同时会继发细菌感染,造成红肚子、大肚子等症状。本文介绍气泡病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以供您参考。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f7cbfaa7584a20a4311e3ccfa0539847/946f6f224f4a20a4f2fe9e7287529822730ed019.jpg?tbpicau=2025-02-24-05_d92adbc2e0a7e9e7773f03e84be68441)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f997b721512309f7e76fad1a420f0c39/983322a4462309f7268f0fa7650e0cf3d6cad619.jpg?tbpicau=2025-02-24-05_d952f9990a17da5033649e9e6be6a5d3)
气泡病发生原因
1、水肥、水浓:蝌蚪池塘投喂的是粉状料,蛋白质含量高且大多数都是投喂过量,未被摄食的饲料污染水质,导致水池底质有机物含量过高而冒气泡,蝌蚪误食过多气泡或吞食未浸湿的干性粉料而引起。
2、杀虫:养殖前期容易出现“红虫”(枝角类),选择阿维菌素或者其它未标明产品成分的杀虫药杀虫后,若是遇到外源水差无法换水时,就易导致水中小型藻类大量繁殖,水体变绿,光合作用强,造成水体气体过饱和。且虫死后蝌蚪易过量摄食,暴发肠炎。
3、升温:4-6月天气变化大,反复升温、降温或者连续“白撞雨”,加上蝌蚪池塘水位浅,受天气影响大,当温度由低转高的过程,池塘中气体溶解度变低,若遇上蝌蚪体质弱,耐受能力差,容易诱发气泡病。
4、有害物质升高:有些地区土壤含有多量硝酸盐化合物,以这种地下水为蝌蚪池水源也易引起气泡病。春季,在自然情况下,池水中也较易累积大量氮气,这些氮气的来源是水中有机物被分解成游离氨,之后转换成硝酸,再经去硝化作用形成亚硝酸,从而引起蝌蚪的气泡病。
总结:“气泡病”的危害在蝌蚪后期及上岸阶段危害较大,也要引起注意。发生原因,就是水太肥,水体中氧气过多引起。有些氨氮较高的池子,也容易发“气泡病”。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9779d1a61ef79052ef1f47363cf2d738/f7dd442309f790522fffe58b1bf3d7ca7acbd519.jpg?tbpicau=2025-02-24-05_71806a4943c51dc79102c62fd07ce9f9)
气泡病的防治措施
预防方案:
1、加深水位:水源条件好的时候,可以加深水位至60公分以上,深水位水体较稳定,受天气变化小,还可以提高蝌蚪活动空间。
2、遮荫:蝌蚪池塘配置遮荫网,当遇到高温晴天,水浓绿的池塘建议全遮或者半遮荫,降低水中藻类产氧能力。
3、合理投喂:蝌蚪吃料较猛,不要猛加料,粉料易溶解,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4、添加辅助:消化和保肝护肝的药品“胆汁酸”和“水产多维”能强化蝌蚪体质,提高蝌蚪免疫力,还可以调理肠胃,促进消化,减少饲料浪费,提高料比。此外里面的有益菌进入池塘环境还能辅助调节池塘水质。
5、定期改底调水:定期一周使用改底产品改底,配合解毒、调水,能提高池塘溶氧和解除水体毒素,为蝌蚪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
治疗方案:
1、水源无污染的情况下,换水;
2、撒盐,每个池子,撒2包盐;
3、用高浓芽孢杆菌。消耗水体中过多的氧气。一包用20个池子。
4、将患病蝌蚪捞起,集中放入清水中,不投或少投饲料,暂养1-2天,即可治愈;或放入20%硫酸镁溶液中浸泡,待症状消失后放回池内。
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水产家”,欢迎关注了解更多养殖知识
产品咨询和养殖交流,请微信联系 18560090630 (微信电话同号)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f7cbfaa7584a20a4311e3ccfa0539847/946f6f224f4a20a4f2fe9e7287529822730ed019.jpg?tbpicau=2025-02-24-05_d92adbc2e0a7e9e7773f03e84be68441)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f997b721512309f7e76fad1a420f0c39/983322a4462309f7268f0fa7650e0cf3d6cad619.jpg?tbpicau=2025-02-24-05_d952f9990a17da5033649e9e6be6a5d3)
气泡病发生原因
1、水肥、水浓:蝌蚪池塘投喂的是粉状料,蛋白质含量高且大多数都是投喂过量,未被摄食的饲料污染水质,导致水池底质有机物含量过高而冒气泡,蝌蚪误食过多气泡或吞食未浸湿的干性粉料而引起。
2、杀虫:养殖前期容易出现“红虫”(枝角类),选择阿维菌素或者其它未标明产品成分的杀虫药杀虫后,若是遇到外源水差无法换水时,就易导致水中小型藻类大量繁殖,水体变绿,光合作用强,造成水体气体过饱和。且虫死后蝌蚪易过量摄食,暴发肠炎。
3、升温:4-6月天气变化大,反复升温、降温或者连续“白撞雨”,加上蝌蚪池塘水位浅,受天气影响大,当温度由低转高的过程,池塘中气体溶解度变低,若遇上蝌蚪体质弱,耐受能力差,容易诱发气泡病。
4、有害物质升高:有些地区土壤含有多量硝酸盐化合物,以这种地下水为蝌蚪池水源也易引起气泡病。春季,在自然情况下,池水中也较易累积大量氮气,这些氮气的来源是水中有机物被分解成游离氨,之后转换成硝酸,再经去硝化作用形成亚硝酸,从而引起蝌蚪的气泡病。
总结:“气泡病”的危害在蝌蚪后期及上岸阶段危害较大,也要引起注意。发生原因,就是水太肥,水体中氧气过多引起。有些氨氮较高的池子,也容易发“气泡病”。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9779d1a61ef79052ef1f47363cf2d738/f7dd442309f790522fffe58b1bf3d7ca7acbd519.jpg?tbpicau=2025-02-24-05_71806a4943c51dc79102c62fd07ce9f9)
气泡病的防治措施
预防方案:
1、加深水位:水源条件好的时候,可以加深水位至60公分以上,深水位水体较稳定,受天气变化小,还可以提高蝌蚪活动空间。
2、遮荫:蝌蚪池塘配置遮荫网,当遇到高温晴天,水浓绿的池塘建议全遮或者半遮荫,降低水中藻类产氧能力。
3、合理投喂:蝌蚪吃料较猛,不要猛加料,粉料易溶解,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4、添加辅助:消化和保肝护肝的药品“胆汁酸”和“水产多维”能强化蝌蚪体质,提高蝌蚪免疫力,还可以调理肠胃,促进消化,减少饲料浪费,提高料比。此外里面的有益菌进入池塘环境还能辅助调节池塘水质。
5、定期改底调水:定期一周使用改底产品改底,配合解毒、调水,能提高池塘溶氧和解除水体毒素,为蝌蚪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
治疗方案:
1、水源无污染的情况下,换水;
2、撒盐,每个池子,撒2包盐;
3、用高浓芽孢杆菌。消耗水体中过多的氧气。一包用20个池子。
4、将患病蝌蚪捞起,集中放入清水中,不投或少投饲料,暂养1-2天,即可治愈;或放入20%硫酸镁溶液中浸泡,待症状消失后放回池内。
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水产家”,欢迎关注了解更多养殖知识
产品咨询和养殖交流,请微信联系 18560090630 (微信电话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