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留风尘
酱香型白酒作为荣获中国名酒称号较多的香型代表之一,占据着中国白酒的首要地位,是白酒中的贵族。一路走来,愈久弥香,酱香型白酒究竟还有多少故事,多少秘密?请看下文。
追溯到公元前136年
■ 在当时,酱香型白酒俗称“枸酱香型白酒”。汉武帝刘彻使臣唐蒙出使南越,在南越王宴间尝到了鳛部产的枸酱香型白酒,独特的口感令人惊叹。为取悦汉武帝,唐蒙特地绕道鳛部一带,取枸酱香型白酒献给武帝。武帝饮后,大赞“甘美之”,故有“唐蒙饮枸酱而使西域”之说。
公元前130年
■ 唐蒙奉旨赴夜郎,由于枸酱香型白酒的缘故,竟改道出符关(今四川省合江县南),沿赤水河而上奔鳛部而来。清仁怀诗人陈晋熙有诗为证:“尤物移人付酒怀,荔枝滩上瘴烟开,汉家枸酱知何物, 赚得唐蒙鳛部来”。清代大诗人郑珍也有“橡蚕不自乌江渡,枸酱还从鳛部来”的诗句。
唐宋时期
■ 唐宋以来,贵州境内少数民族皆有饮酒习俗,并熟谙酿酒之道。在当时,他们谈婚论嫁是以牛和酒为聘礼。宋代,知名学士黄庭坚被贬至贵州和广西交界处,他和好友饮贵州产的“牂(声同脏)牁(声同科)(黔北遵义一带)酒”,并盛赞“殊可饮”。北宋时,茅台镇附近就已产优质大曲酒。
元明之际
■ 茅台镇一代就出现了回沙工艺,此工艺对于酱香酒的酿制技艺、酒体风格都有革命性意义。在之后的回沙技艺实践中酱香酒的工艺特点逐步形成:端午踩曲,高温堆曲,重阳下沙、沙投两道,大量用曲,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以酒勾酒。此为酱酒传统酿制技艺,古朴神秘,浑然天成,区别于其他香型白酒。
1798年,嘉庆三年
■ 唐宋以来,贵州境内少数民族皆有饮酒习俗,并熟谙酿酒之道。在当时,他们谈婚论嫁是以牛和酒为聘礼。宋代,知名学士黄庭坚被贬至贵州和广西交界处,他和好友饮贵州产的“牂(声同脏)牁(声同科)(黔北遵义一带)酒”,并盛赞“殊可饮”。北宋时,茅台镇附近就已产优质大曲酒。
直至1915年
在1915年以前,酱香型的酿造工艺都是不统一的,有三轮次酿造的,有四轮次酿造的,也有七轮次酿造的。到1928年,也会出现不统一的情况。到1935年后,七轮次酿造才基本成为主流。到1949年后,整合三家作坊成立国营茅台酒厂,才统一为七轮次酿造。这就说明,酱香型白酒一直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特别是酱香型白酒的酿造工艺,是在试错中成长起来的珍贵酿酒技艺。
酱香型白酒的工艺逐渐成熟,不得不感谢茅台酒厂的第一任技术副厂长李兴发老先生。他对于酱香型白酒的酿造,直至勾兑调味,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的茅台试点之后,酱香型白酒的酿造技艺才真正成熟起来。
1915年,由于茅台酒先后十四次荣获国际金奖,蝉联历届国家名酒评比金奖,畅销世界各地。在中国第一、二、三、四全国评酒会上被评为名酒,并荣获金盾奖章。可以说酱香酒因茅台而出名,但酱香酒没有因茅台出名而被世人皆知。
改革开放后
■ 酱香型白酒的发展百花齐放,有了贵州轻工所与贵阳酒厂的麸曲酱香,以及后来出现的翻沙酱香、回沙酱香,还有大量出现的碎沙酱香,甚至出现了串蒸酱香。 但是酱香型白酒的标准,始终都是大曲酱香的规范和规定,对于大量的碎沙酱香等,却没有标准和规范,导致了整个酱香乱象,不管是麸曲酱香、还是混曲酱香,甚至大量的碎沙酱香和串蒸酱香,都宣称是大曲酱香酒。
市场上二三十元或五六十元的翻沙酱酒和9.9元串蒸酱酒,也宣传是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这对于贵州酱香型白酒产业的声誉,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也让很多经销商和消费者对酱香型白酒产生不信任。
为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定义酱香型白酒,确定酱香型白酒的工艺、理化、感官特征指数,突出贵州优质大曲酱香型白酒,2011年12月1日起,由行业标准委正式发布的,由贵州省制定的《酱香型白酒行业标准》正式实施。
标准明确规定,酱香型白酒不得添加食用酒精及非白酒发酵生产的呈香、呈味、呈色物质,需以高粱、小麦和水等为原料,经传统固态法发酵制成,以保障酱香型白酒质量。
食用酒精是生产新型白酒最重要的基础物质,采用食用酒精进行勾兑已经成为一些新兴白酒品牌的新工艺,这种新工艺与传统纯粮酿造工艺有着本质的区别。标准中禁止添加食用酒精是对传统工艺的一种坚持,也是追求高质量的一种保证。同时,标准中提出的非白酒发酵产生的呈香、呈味、呈色物质,实质上是指一些香精香料、甜味剂等添加剂的添加。标准禁止使用添加剂,不仅从源头上根除了添加剂非法添加或添加过量的行为,同时也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了酱香型白酒的饮用安全。
随着人们对酱香型白酒的了解越来越深,人们的消费习惯、消费理念也在不断变化中得到了升华,基于健康、绿色的消费理念,酱香型白酒工艺和品质等特点使人对其更有信赖感。目前,酱香型白酒已经逐渐形成一股消费潮流,成为人们日常饮用和聚会等活动的首选饮品。
从“风来隔壁千家醉,雨后慨叹十里香”的酱香盛况,到“怒掷酒坛震国威”的举世闻名,茅台镇、酱香酒早已驰名千里。那么在现代,酱香型白酒又有着如何的变化呢?
现代的酱香工艺
■ 酱香型白酒亦称茅香型,是以贵州茅台镇的茅台酒等为代表的,属大曲酒类,其酱香突出,幽雅细致,酒体醇厚,回味悠长,清澈透明,色泽微黄。酱香型白酒以酱香为主,略有焦香,香味细腻、复杂、柔顺含泸(泸香)不突出,酯香柔雅协调,先酯后酱,酱香悠长,杯中香气经久不变,空杯留香经久不散,味大于香,苦度适中,酒度低而不变。
酱香型白酒在酿制过程中从不加半点香料,香气成分全是在反复发酵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其组成成分极为复杂,跟酿造的工艺、季节、原料、水质、环境、空气中的微生物等有直接的关系,是由高沸点的酸性物质与低沸点的醇类组成的复合香气。
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简称为“九八七”生产工艺,即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历经春、夏、秋、冬一年时间。是纯粮高温大曲白酒,出酒率低,并需要经过5年的窖藏。与其他白酒工艺相比,是十分独特、科学合理的。
酱香型白酒工艺的特点简称为“三高三长”,而它们具体又是指什么呢?
三高是指生产工艺的高温制曲,高温发酵、高温馏酒。
酱香型白酒在发酵过程中温度高达63度,比其他任何白酒温度高出10—15度,在整个大曲发酵过程中可优选环境微生物种类,最后形成以耐高温产香微生物体系,在制曲过程中首先做到了趋利避害之功效。
酱香型白酒高温堆积发酵是其利用自然微生物,进行自然发酵生香的过程,也是形成酱香型白酒主要香味物质的过程,其堆积发酵温度高达53度。通过高温规程发酵,形成酱香白酒特殊芳香物,也通过微生物细胞蛋白产生氨基酸物质,这种高温堆积发酵是其他白酒工艺所不具有的。
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的蒸馏也与其他白酒完全不同。他的蒸馏温度高达40度以上,比其他白酒高出10—20度,主要目的一是分离酱香型白酒酒精发酵的有效成份;二是去除发酵过程中的副产物或不利物质或低沸点物质,是酱香型白酒饮用后不口干、不上头的一个重要原因。
酱香型白酒工艺中的三长主要是指基酒的生产周期长、大曲贮存时间长、基酒酒龄长。
基酒生产周期长达一年,共分下沙、造沙两次投料,一至七个烤酒轮次,概括为二次投料、九次蒸馏、七次取酒,历经春、夏、秋、冬一年时间。而其他白酒只需几个月或十多天即可。 酱香型白酒大曲贮存时间长达六个月才能进入制曲生产使用,比其他白酒多存3—4个月,这对提高基酒质量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大曲用量大,是其他白酒的4—5倍。
此外,根据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的不同,酱香型白酒分为四大种类,分别是坤沙酒、碎沙酒、翻沙酒和窜香酒,从品质上讲,这四大类酱香型白酒的品质依次降低。最好的是坤沙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传统工艺的酱香型白酒,其代表为王茅、茅台。最差的是窜香酒,市场上销售价比较低的产品基本都是这类产品。
如何品鉴酱香型白酒
■
一、观色:饮用酱香型白酒一定要用薄、透、亮的玻璃杯,以高脚杯为宜,便于观酒之色。
二、闻香:酒香饱满,香气纯正,香气与酒体融为一体,酒香似雾、成团状,成股状扑面入鼻,泌人心腑。取数滴滴酒与掌心,细搓粘稠,原始芳香。
三、品尝:入口绵,不燥辣,满口香,幽雅甘美,下喉爽,不顶喉,回味久,纯香反流,舒筋活血,不上头。
四、饮后感:饮后,只有饮酒的快感,心情舒畅,情绪高涨,没有熏人的酒气。胃腹部毫无不适之感,毫无头晕头疼之感,睡眠后更神清气爽。
五、留香:由于酱香型白酒五斤粮食才能酿一斤酒,又加之工艺繁杂,数年窖存,故酒体粘稠,在斟酒时,其酒丝可拉至二、三米高而不分叉,不断流,其酒香弥散持久,空杯尽夜留香。
酱香型白酒作为荣获中国名酒称号较多的香型代表之一,占据着中国白酒的首要地位,是白酒中的贵族。一路走来,愈久弥香,酱香型白酒究竟还有多少故事,多少秘密?请看下文。
追溯到公元前136年
■ 在当时,酱香型白酒俗称“枸酱香型白酒”。汉武帝刘彻使臣唐蒙出使南越,在南越王宴间尝到了鳛部产的枸酱香型白酒,独特的口感令人惊叹。为取悦汉武帝,唐蒙特地绕道鳛部一带,取枸酱香型白酒献给武帝。武帝饮后,大赞“甘美之”,故有“唐蒙饮枸酱而使西域”之说。
公元前130年
■ 唐蒙奉旨赴夜郎,由于枸酱香型白酒的缘故,竟改道出符关(今四川省合江县南),沿赤水河而上奔鳛部而来。清仁怀诗人陈晋熙有诗为证:“尤物移人付酒怀,荔枝滩上瘴烟开,汉家枸酱知何物, 赚得唐蒙鳛部来”。清代大诗人郑珍也有“橡蚕不自乌江渡,枸酱还从鳛部来”的诗句。
唐宋时期
■ 唐宋以来,贵州境内少数民族皆有饮酒习俗,并熟谙酿酒之道。在当时,他们谈婚论嫁是以牛和酒为聘礼。宋代,知名学士黄庭坚被贬至贵州和广西交界处,他和好友饮贵州产的“牂(声同脏)牁(声同科)(黔北遵义一带)酒”,并盛赞“殊可饮”。北宋时,茅台镇附近就已产优质大曲酒。
元明之际
■ 茅台镇一代就出现了回沙工艺,此工艺对于酱香酒的酿制技艺、酒体风格都有革命性意义。在之后的回沙技艺实践中酱香酒的工艺特点逐步形成:端午踩曲,高温堆曲,重阳下沙、沙投两道,大量用曲,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以酒勾酒。此为酱酒传统酿制技艺,古朴神秘,浑然天成,区别于其他香型白酒。
1798年,嘉庆三年
■ 唐宋以来,贵州境内少数民族皆有饮酒习俗,并熟谙酿酒之道。在当时,他们谈婚论嫁是以牛和酒为聘礼。宋代,知名学士黄庭坚被贬至贵州和广西交界处,他和好友饮贵州产的“牂(声同脏)牁(声同科)(黔北遵义一带)酒”,并盛赞“殊可饮”。北宋时,茅台镇附近就已产优质大曲酒。
直至1915年
在1915年以前,酱香型的酿造工艺都是不统一的,有三轮次酿造的,有四轮次酿造的,也有七轮次酿造的。到1928年,也会出现不统一的情况。到1935年后,七轮次酿造才基本成为主流。到1949年后,整合三家作坊成立国营茅台酒厂,才统一为七轮次酿造。这就说明,酱香型白酒一直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特别是酱香型白酒的酿造工艺,是在试错中成长起来的珍贵酿酒技艺。
酱香型白酒的工艺逐渐成熟,不得不感谢茅台酒厂的第一任技术副厂长李兴发老先生。他对于酱香型白酒的酿造,直至勾兑调味,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的茅台试点之后,酱香型白酒的酿造技艺才真正成熟起来。
1915年,由于茅台酒先后十四次荣获国际金奖,蝉联历届国家名酒评比金奖,畅销世界各地。在中国第一、二、三、四全国评酒会上被评为名酒,并荣获金盾奖章。可以说酱香酒因茅台而出名,但酱香酒没有因茅台出名而被世人皆知。
改革开放后
■ 酱香型白酒的发展百花齐放,有了贵州轻工所与贵阳酒厂的麸曲酱香,以及后来出现的翻沙酱香、回沙酱香,还有大量出现的碎沙酱香,甚至出现了串蒸酱香。 但是酱香型白酒的标准,始终都是大曲酱香的规范和规定,对于大量的碎沙酱香等,却没有标准和规范,导致了整个酱香乱象,不管是麸曲酱香、还是混曲酱香,甚至大量的碎沙酱香和串蒸酱香,都宣称是大曲酱香酒。
市场上二三十元或五六十元的翻沙酱酒和9.9元串蒸酱酒,也宣传是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这对于贵州酱香型白酒产业的声誉,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也让很多经销商和消费者对酱香型白酒产生不信任。
为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定义酱香型白酒,确定酱香型白酒的工艺、理化、感官特征指数,突出贵州优质大曲酱香型白酒,2011年12月1日起,由行业标准委正式发布的,由贵州省制定的《酱香型白酒行业标准》正式实施。
标准明确规定,酱香型白酒不得添加食用酒精及非白酒发酵生产的呈香、呈味、呈色物质,需以高粱、小麦和水等为原料,经传统固态法发酵制成,以保障酱香型白酒质量。
食用酒精是生产新型白酒最重要的基础物质,采用食用酒精进行勾兑已经成为一些新兴白酒品牌的新工艺,这种新工艺与传统纯粮酿造工艺有着本质的区别。标准中禁止添加食用酒精是对传统工艺的一种坚持,也是追求高质量的一种保证。同时,标准中提出的非白酒发酵产生的呈香、呈味、呈色物质,实质上是指一些香精香料、甜味剂等添加剂的添加。标准禁止使用添加剂,不仅从源头上根除了添加剂非法添加或添加过量的行为,同时也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了酱香型白酒的饮用安全。
随着人们对酱香型白酒的了解越来越深,人们的消费习惯、消费理念也在不断变化中得到了升华,基于健康、绿色的消费理念,酱香型白酒工艺和品质等特点使人对其更有信赖感。目前,酱香型白酒已经逐渐形成一股消费潮流,成为人们日常饮用和聚会等活动的首选饮品。
从“风来隔壁千家醉,雨后慨叹十里香”的酱香盛况,到“怒掷酒坛震国威”的举世闻名,茅台镇、酱香酒早已驰名千里。那么在现代,酱香型白酒又有着如何的变化呢?
现代的酱香工艺
■ 酱香型白酒亦称茅香型,是以贵州茅台镇的茅台酒等为代表的,属大曲酒类,其酱香突出,幽雅细致,酒体醇厚,回味悠长,清澈透明,色泽微黄。酱香型白酒以酱香为主,略有焦香,香味细腻、复杂、柔顺含泸(泸香)不突出,酯香柔雅协调,先酯后酱,酱香悠长,杯中香气经久不变,空杯留香经久不散,味大于香,苦度适中,酒度低而不变。
酱香型白酒在酿制过程中从不加半点香料,香气成分全是在反复发酵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其组成成分极为复杂,跟酿造的工艺、季节、原料、水质、环境、空气中的微生物等有直接的关系,是由高沸点的酸性物质与低沸点的醇类组成的复合香气。
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简称为“九八七”生产工艺,即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历经春、夏、秋、冬一年时间。是纯粮高温大曲白酒,出酒率低,并需要经过5年的窖藏。与其他白酒工艺相比,是十分独特、科学合理的。
酱香型白酒工艺的特点简称为“三高三长”,而它们具体又是指什么呢?
三高是指生产工艺的高温制曲,高温发酵、高温馏酒。
酱香型白酒在发酵过程中温度高达63度,比其他任何白酒温度高出10—15度,在整个大曲发酵过程中可优选环境微生物种类,最后形成以耐高温产香微生物体系,在制曲过程中首先做到了趋利避害之功效。
酱香型白酒高温堆积发酵是其利用自然微生物,进行自然发酵生香的过程,也是形成酱香型白酒主要香味物质的过程,其堆积发酵温度高达53度。通过高温规程发酵,形成酱香白酒特殊芳香物,也通过微生物细胞蛋白产生氨基酸物质,这种高温堆积发酵是其他白酒工艺所不具有的。
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的蒸馏也与其他白酒完全不同。他的蒸馏温度高达40度以上,比其他白酒高出10—20度,主要目的一是分离酱香型白酒酒精发酵的有效成份;二是去除发酵过程中的副产物或不利物质或低沸点物质,是酱香型白酒饮用后不口干、不上头的一个重要原因。
酱香型白酒工艺中的三长主要是指基酒的生产周期长、大曲贮存时间长、基酒酒龄长。
基酒生产周期长达一年,共分下沙、造沙两次投料,一至七个烤酒轮次,概括为二次投料、九次蒸馏、七次取酒,历经春、夏、秋、冬一年时间。而其他白酒只需几个月或十多天即可。 酱香型白酒大曲贮存时间长达六个月才能进入制曲生产使用,比其他白酒多存3—4个月,这对提高基酒质量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大曲用量大,是其他白酒的4—5倍。
此外,根据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的不同,酱香型白酒分为四大种类,分别是坤沙酒、碎沙酒、翻沙酒和窜香酒,从品质上讲,这四大类酱香型白酒的品质依次降低。最好的是坤沙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传统工艺的酱香型白酒,其代表为王茅、茅台。最差的是窜香酒,市场上销售价比较低的产品基本都是这类产品。
如何品鉴酱香型白酒
■
一、观色:饮用酱香型白酒一定要用薄、透、亮的玻璃杯,以高脚杯为宜,便于观酒之色。
二、闻香:酒香饱满,香气纯正,香气与酒体融为一体,酒香似雾、成团状,成股状扑面入鼻,泌人心腑。取数滴滴酒与掌心,细搓粘稠,原始芳香。
三、品尝:入口绵,不燥辣,满口香,幽雅甘美,下喉爽,不顶喉,回味久,纯香反流,舒筋活血,不上头。
四、饮后感:饮后,只有饮酒的快感,心情舒畅,情绪高涨,没有熏人的酒气。胃腹部毫无不适之感,毫无头晕头疼之感,睡眠后更神清气爽。
五、留香:由于酱香型白酒五斤粮食才能酿一斤酒,又加之工艺繁杂,数年窖存,故酒体粘稠,在斟酒时,其酒丝可拉至二、三米高而不分叉,不断流,其酒香弥散持久,空杯尽夜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