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真解
第三十八章 论德
【原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rǎng)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故去彼取此。
【字词解释】
上德:高尚的品德、名声;
不德:不图名声;
不失德;为虚名私利,不择手段;
以有:凭成绩;
以无:凭蒙骗;
无为:防患于未然的管理方法,此处专指日常工作;
无以为:不图私利,一心为公的专心工作;
有以为:以权谋私,吃拿卡要,雁过拔毛;
为之:奋斗目标,努力方向;
上礼:礼上之理,就是道理。
【逐句解释】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德道高人不图虚名,兢兢业业,真抓实干,硕果累累;
奸佞小人贪慕虚荣,阴险狡诈,玩弄权术,多吃多占。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最高尚的管理者,总是把好钢用到刀刃上,防患于未然,不图私利;
最无耻的管理者,总是把精力用到私欲上,常公权私用,强取豪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仁人志士都乐于辅助品德高尚的人,不图名利;
秉持正义的人都乐于惩恶扬善,嫉恶如仇,专治各种徇私枉法。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rang:三声)臂而扔之。】
对那些不懂礼仪廉耻、不遵循自然规律、不讲道理的人,就要扔到猪笼关起来教育教育。
【故 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因此,仁义礼智信,环环相扣,无始无终。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到了需要以礼相待的环境,彼此间最缺乏诚信,一言不合,就能打起来,最是混乱,彼此关系,需要进一步磨合。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礼仪的下一个环节就是【智】,智也就是每个人对道的原始理解状态,从礼仪的蒙昧状态走向道的边缘,就叫启蒙。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启蒙的目的,是走向渊博,追求真理。
【故去彼取此。】
因此,要走出【礼节】这种愚昧【仪式】,加强对智【道】的深入学习;因为,智的下一个环节是【信】,信也就是得,【得】也叫【德】,也就是名声,人贵有信。
【论德】这是真论【仁义礼智信】,感觉真耳熟。
第三十八章 论德
【原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rǎng)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故去彼取此。
【字词解释】
上德:高尚的品德、名声;
不德:不图名声;
不失德;为虚名私利,不择手段;
以有:凭成绩;
以无:凭蒙骗;
无为:防患于未然的管理方法,此处专指日常工作;
无以为:不图私利,一心为公的专心工作;
有以为:以权谋私,吃拿卡要,雁过拔毛;
为之:奋斗目标,努力方向;
上礼:礼上之理,就是道理。
【逐句解释】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德道高人不图虚名,兢兢业业,真抓实干,硕果累累;
奸佞小人贪慕虚荣,阴险狡诈,玩弄权术,多吃多占。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最高尚的管理者,总是把好钢用到刀刃上,防患于未然,不图私利;
最无耻的管理者,总是把精力用到私欲上,常公权私用,强取豪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仁人志士都乐于辅助品德高尚的人,不图名利;
秉持正义的人都乐于惩恶扬善,嫉恶如仇,专治各种徇私枉法。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rang:三声)臂而扔之。】
对那些不懂礼仪廉耻、不遵循自然规律、不讲道理的人,就要扔到猪笼关起来教育教育。
【故 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因此,仁义礼智信,环环相扣,无始无终。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到了需要以礼相待的环境,彼此间最缺乏诚信,一言不合,就能打起来,最是混乱,彼此关系,需要进一步磨合。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礼仪的下一个环节就是【智】,智也就是每个人对道的原始理解状态,从礼仪的蒙昧状态走向道的边缘,就叫启蒙。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启蒙的目的,是走向渊博,追求真理。
【故去彼取此。】
因此,要走出【礼节】这种愚昧【仪式】,加强对智【道】的深入学习;因为,智的下一个环节是【信】,信也就是得,【得】也叫【德】,也就是名声,人贵有信。
【论德】这是真论【仁义礼智信】,感觉真耳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