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偏居一隅,艺术也自成一派。他的很多艺术形式,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甚至许多技术的事,也按艺术方式处理。人们常说潮汕人种地像绣花,就是一例。
潮汕有人自烧瓷砖拼成几百平方米的蒙娜丽莎,也有个只读过三年小学的潮汕人在自家窄小的阳台上靠手工敲打造出架时速300公里的飞机。他们追求的是一种战胜自我的艺术精神。
潮汕人南音细语,潮州大锣鼓却大声镗嗒,气势磅礴。能说不怪?
潮汕人温文尔雅,潮汕英歌舞却腾挪跳跃,杀声不断,能说不怪?
大多数戏曲剧种,都经历了杂剧、传奇、地方戏发展历程,潮剧却自宋元南戏直接延续而来,已是一怪,然而经历几百年,别的剧种多已长成为文武大戏,唯有潮剧仍以生旦丑三小戏为主,更是一怪。
中国音乐,自古以来多为五声正音阶,潮乐中却有“轻三六、重三六、活三六、反线”等调。别外“工尺谱”多用“上尺工凡六五乙”,潮乐工尺却讲“二三四五六七八”,也是一怪。
潮汕古筝、古琴为南派,书画为岭东新画派,谜语与对联也是一绝,惠来海角甘泉旁有明代独联,至今无对。
潮汕民间有明清时流传下来的说唱文学“唱歌册”。歌册有词无谱,句式多样,主要按绝句格式,唱起来更接近于吟,完全由个人处理,内容多为戏文故事。无所事事的老妪们常常聚在一起,互相吟唱。这些老妪都是文盲,歌册中的字对她们来说,不过是个符号,看得多了也就记得了,但换个地方,这些符号她们就不认得了。
潮汕的象棋也是怪得很。我们下棋,都是两军对垒,潮汕人却发明了一种“旋棋”,由三、四人同盘搏奕。既要攻下家,还要提防上家,棋面顿时活跃起来。真是别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