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型人格障碍吧 关注:2,580贴子:18,629
  • 8回复贴,共1

【科普】回避型人格障碍的识别及政策建议及其他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如何识别患者
由于该病多起病于婴幼儿期,往往被误认为患者的性格,因而想不到可以就医。
该病患者害怕挫折,不敢学习新知识,不敢发展兴趣爱好。比如我小时候美术课上连折纸都不敢学,因为怕失败。
该病患者往往伴有社交恐惧。比如出门碰到很亲切的熟人也不敢打招呼,再比如课间不敢上厕所,生怕离开座位会被别人注意到,即使因此而失禁反而引起了别人的注意,也仍然会以同样的方式回避问题。再比如美国一位大学生因不愿演讲而自杀的悲剧。
即使有所好转,患者也还是会保留一些该病的特质,比如所谓的内向,无法从事演员或销售等职业等等。据国外统计,人群中有2.4%的人罹患该病,那么抛开基因和文化差异,我国约有3360000位患者


来自手机贴吧1楼2021-08-02 15:50回复
    二,政策上的建议
    我见过的科普大多都是关于患者该如何疗愈,极少数是关于身边的人如何开导患者,却从未有人提出政策可以起到怎样的作用。我的建议不一定容易实现,但我希望国家能将其作为一种参考意见来考虑。
    1.出资拍摄相关纪录片并在知名电视台和网站上推广。
    2.像禁止不合理的吃播一样禁止非科普类的自媒体把各类精神病名作为营销噱头。
    3.对有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患者发放适当经济补贴。
    4.根据具体情况对患者进行就业指导,帮助各类患者规避不适合自身病情的职业类型。
    5.完善法律法规,规定任何企业不能因为对方有精神病史而开除员工,任何学校不能因为学生曾经或目前患有精神疾病而开除学生。
    6.现有休学年数最高只允许六年以内大学毕业,应当规定允许患有精神病的学生适当延长休学年数。
    7.精神病药入医保。
    8.学习欧美国家先进的心理咨询技术而非单纯的用药经验


    2楼2021-08-03 21:50
    回复
      关于第8条这里补充一句,目前许多国内三甲医院的心理科,以及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都只是起到一个倾听的作用,无法真正为患者答疑解惑,更有甚者还会因为错误的言论而刺激到患者。心理咨询的费用对于绝大部分患者也是一个难题。学校的免费心理咨询则要求将对话全部记录在案,且很可能会不经患者本人同意就告知家长,鉴于许多家长对精神病坚持偏见,许多人无法选择去咨询。


      3楼2021-08-03 21:56
      回复
        三,常见误区
        1.并非只有内向的人才会社恐。且不说任何人都是时而外向时而内向的,没有客观标准,而且更重要的是社恐内心其实是喜欢热闹渴望交际的,只是放不开。,而非喜欢独处或傲慢。
        2.社恐并非不信任别人。曾经有人问我在父母面前是不是就能放得开,放不开是不是因为不信任对方。对人的信任分为理智上和情绪上的,情绪上信任不足不代表理智上信任也不足,理智上认为对方人很好值得深交并不代表情绪上就一定会在对方面前大大方方放得开。这种情绪上的所谓的不信任对于社恐来说是因为害怕被评价,即使理智上知道对方一定不会对自己作出负面的评价,情绪上也无法对自己有自信,就好比恐高或者晕血晕针,明知道没有危险但就是无**服内心的恐惧。甚至有些严重的社恐患者在父母面前也是因害怕被注意而放不开的。


        4楼2021-08-03 22:07
        回复
          3.精神病无法通过努力好转。《巨浪中的小学》里曾经指出,赈灾时说加油很大程度上会增加被开导者的压力,因为这相当于潜移默化地暗示对方必须逼迫自己迅速振作起来。同理,“你一定会好起来”这种话只适用于进步时的鼓励,而非沮丧时或平时的安慰。作为一个可以说是康复了一大半的病例,我可以很肯定地说,我从来没有克服过任何困难,是我所处的环境让我有所好转的。正因为将近二十年来在各种日常小事上积累的正面经验,我才能像现在这样生活。正因为有大学而非高中这样一个压力相对较小的环境,我才能最终调整好心态。无论是训斥和催促,还是友善的鼓励,都不能够加快它好转的进程。所以不要硬逼对方迅速改变,不要过于关注对方有没有进展。


          5楼2021-08-03 22:19
          收起回复
            4.并非只要坚强就能避免得病。有些人认为自己很坚强所以不会得病,抱有这种想法的人实际上是想通过这种观念把自己与患者隔绝开来,欺骗自己说像自己这样的人不会遇到不幸。然而事实上任何人都可能患病,这样想的人在遇到包括患病在内的各种重大挫折时反而更容易由于对自己的过分苛责而在痛苦中越陷越深,因为这种看法本质上还是把客观的疾病归因为自己的主观意愿,进而导致对自己的不必要的怀疑


            6楼2021-08-03 22:25
            回复
              四,对患者的建议
              1.遇到坚持偏见的人要及时远离,不要被影响到连自己都怀疑自己是不是不努力找借口。
              2.不要催促自己好转,如果有侵入性思维,不要去想这种想法意味着什么,也不要去试图摆脱,要顺其自然。
              3.不要因为无法彻底摆脱该病的特质而苛责自己。即使普通人当中也有很多被评价为内向的人,所谓的内向并不是什么缺点,更不是只有社恐患者才有的特点。无论是社恐还是回避型人格障碍,我们要做的都不是彻底改变自己的性格,把自己变成一个和原本的自己完全不同的人,相反,我们要做的是带着这些特质,甚至是带着这些疾病好好地生活下去。


              7楼2021-08-03 22:36
              回复
                五,发声和团结的意义
                在这个万事皆可娱乐化的时代,网络上甚至现实中都有很多人拿精神病开玩笑,说自己得了某种病,其中抑郁,强迫和社恐是被滥用得最多的。欧洲古代曾经迫害精神病,中国近代曾经有人认为精神病不属于病,这些例子都说明人们是很容易被误导的。当我纠正这种所谓的玩笑的时候有些人还会觉得我小题大做。而正因为这些玩笑,才会有越来越多的患者不愿承认自己患病的事实,发声的人少了大众就更觉得精神病与自己无关,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对一个名称的恐惧会导致对事物本身的恐惧。"所以我在现实中公开承认自己曾是精神病患者,因为发声有利于互相帮助和争取社会各界帮助。有朝一日精神病不会被任何人作为一个骂人的词来看待,精神病才算是真正去污名化了。


                8楼2021-08-03 22:47
                回复
                  我的qq是761094782,欢迎加我。本文欢迎转发。


                  9楼2021-08-03 22: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