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佳木斯电视报》第28期第7版:“城市名片”背后的故事(一)乌苏里船歌
“城市名片”背后的故事(一)
乌苏里船歌
编者按:由佳木斯人民广播电台、佳木斯电视台、佳木斯广播电视报社联合主办的撒刁“城市名片”市民论坛活动已经结束,最终揭晓11张“城市名片”。在评选和采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很多鲜为人知并且饶有情趣的故事, 为了让大家更了解佳木斯,更热爱佳木斯,本报将从本期开始为大家讲述这些“城市名片背后的故事”
《乌苏里船歌》
演唱:郭颂
啊朗赫赫呢哪 啊朗赫赫呢哪
啊朗赫赫呢哪 赫雷赫赫呢哪
啊朗赫赫呢哪赫雷给根
乌苏里江(来)长又长
蓝蓝的江水起波浪
赫哲人撒开千张网
船儿满江鱼满舱
啊朗赫拉赫呢哪雷呀 啊朗赫呢赫呢哪
白云飘过大顶子山
金色的阳光照船帆
紧摇浆(来)掌稳舵
双手赢得丰收年
啊朗赫拉赫呢哪雷呀 啊朗赫呢赫呢哪
乌苏里江人儿笑
笑开了满山红杜鹃
赫哲人走上幸福路
人民的江山万万年
啊朗赫赫呢哪 啊朗赫赫呢哪
啊朗赫赫呢哪 啊朗赫赫呢哪
啊朗赫赫呢哪赫雷给根
乌苏里船歌
记者李抚生
《乌苏里船歌》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东北民歌,反映的是赫哲族人过上幸福生活后,欢快、甜美、心情愉悦的歌曲,由歌唱家郭颂演唱,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收录的中国仅有的两首民歌之一。
郭颂从1962年开始唱《乌苏里船歌》,至今已唱了40多年,关于郭颂,关于《乌苏里船歌》,几十年来有太多的故事,也有太多的传奇……
歌词中的疑惑
“啊朗赫赫呢哪”是什么意思?
“啊朗赫赫呢哪赫雷给根”又是什么意思?
同江群众艺术馆副馆长、赫哲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齐艳华向记者介绍时说:“其实这些话专业上叫做‘衬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虚词,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也无法翻译。很多人说这些虚词是赫哲族的劳动号子,这显然是错误的。”
齐艳华还说:“赫哲人撒开千张网”的景象早已不在了,由于环境污染和过渡捕捞等因素,现在的乌苏里江已经没有那么多鱼,很多渔民也都纷纷转产去种地了。‘笑开了满山红杜鹃’,这句中的红杜鹃在3月的街津口就能看到,但当地的老百姓把它叫做‘达子香’,紫粉色的花朵映入眼帘,确实令人流连忘返。”
《乌苏里船歌》包括序唱、主体和尾声三个部分,其中序唱和尾声都是根据赫哲族的说唱音乐“伊玛堪”改编的,只用虚词;主体部分的韵律依据的是赫哲族民歌“嫁令阔”,“嫁令阔”是一首一曲多用的民间曲调,在赫哲族中流传十分广泛,多首名称不同的赫哲族民歌都用这首曲调演唱,是最具代表性的赫哲族传统民间曲调。
大顶子山的故事
在中俄边境乌苏里江畔有一座形似锅顶的大山。山顶缭绕的云雾、山脚奔腾的江水、蓝蓝江面渔船点点,构成一幅诗一般美丽的山水画卷。著名歌唱家郭颂一曲《乌苏里船歌》将这座养育赫哲族儿女的神奇之峰——大顶子山名扬全国。饶河农场就坐落在大顶子山边绵延的绿色宝库之中。
据史料记载,早在秦汉时期,农场境内就是肃慎人等北方少数民族的世居之地。1991年在大南山顶发掘的新石器时代两人合葬墓穴更证明了7000多年前就有我们的祖先居住。
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抗日联第七军的大本营,英勇的抗联战士曾在农场十队附近的新兴岛击毙日本关东军少将司令日野武雄等大批日伪强盗。
改革开放以来,农场大力开发旅游项目,游客们欣赏完山林美景后,可乘船在乌苏里江上体验一下打鱼人的生活,品尝江水炖江鱼的美味,或是停泊在江心,领略对岸俄罗斯农庄的异国风情。沿江逆水而上不到三个小时,便是赫哲族聚居地,可一睹赫哲族的风情园景。
“城市名片”背后的故事(一)
乌苏里船歌
编者按:由佳木斯人民广播电台、佳木斯电视台、佳木斯广播电视报社联合主办的撒刁“城市名片”市民论坛活动已经结束,最终揭晓11张“城市名片”。在评选和采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很多鲜为人知并且饶有情趣的故事, 为了让大家更了解佳木斯,更热爱佳木斯,本报将从本期开始为大家讲述这些“城市名片背后的故事”
《乌苏里船歌》
演唱:郭颂
啊朗赫赫呢哪 啊朗赫赫呢哪
啊朗赫赫呢哪 赫雷赫赫呢哪
啊朗赫赫呢哪赫雷给根
乌苏里江(来)长又长
蓝蓝的江水起波浪
赫哲人撒开千张网
船儿满江鱼满舱
啊朗赫拉赫呢哪雷呀 啊朗赫呢赫呢哪
白云飘过大顶子山
金色的阳光照船帆
紧摇浆(来)掌稳舵
双手赢得丰收年
啊朗赫拉赫呢哪雷呀 啊朗赫呢赫呢哪
乌苏里江人儿笑
笑开了满山红杜鹃
赫哲人走上幸福路
人民的江山万万年
啊朗赫赫呢哪 啊朗赫赫呢哪
啊朗赫赫呢哪 啊朗赫赫呢哪
啊朗赫赫呢哪赫雷给根
乌苏里船歌
记者李抚生
《乌苏里船歌》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东北民歌,反映的是赫哲族人过上幸福生活后,欢快、甜美、心情愉悦的歌曲,由歌唱家郭颂演唱,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收录的中国仅有的两首民歌之一。
郭颂从1962年开始唱《乌苏里船歌》,至今已唱了40多年,关于郭颂,关于《乌苏里船歌》,几十年来有太多的故事,也有太多的传奇……
歌词中的疑惑
“啊朗赫赫呢哪”是什么意思?
“啊朗赫赫呢哪赫雷给根”又是什么意思?
同江群众艺术馆副馆长、赫哲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齐艳华向记者介绍时说:“其实这些话专业上叫做‘衬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虚词,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也无法翻译。很多人说这些虚词是赫哲族的劳动号子,这显然是错误的。”
齐艳华还说:“赫哲人撒开千张网”的景象早已不在了,由于环境污染和过渡捕捞等因素,现在的乌苏里江已经没有那么多鱼,很多渔民也都纷纷转产去种地了。‘笑开了满山红杜鹃’,这句中的红杜鹃在3月的街津口就能看到,但当地的老百姓把它叫做‘达子香’,紫粉色的花朵映入眼帘,确实令人流连忘返。”
《乌苏里船歌》包括序唱、主体和尾声三个部分,其中序唱和尾声都是根据赫哲族的说唱音乐“伊玛堪”改编的,只用虚词;主体部分的韵律依据的是赫哲族民歌“嫁令阔”,“嫁令阔”是一首一曲多用的民间曲调,在赫哲族中流传十分广泛,多首名称不同的赫哲族民歌都用这首曲调演唱,是最具代表性的赫哲族传统民间曲调。
大顶子山的故事
在中俄边境乌苏里江畔有一座形似锅顶的大山。山顶缭绕的云雾、山脚奔腾的江水、蓝蓝江面渔船点点,构成一幅诗一般美丽的山水画卷。著名歌唱家郭颂一曲《乌苏里船歌》将这座养育赫哲族儿女的神奇之峰——大顶子山名扬全国。饶河农场就坐落在大顶子山边绵延的绿色宝库之中。
据史料记载,早在秦汉时期,农场境内就是肃慎人等北方少数民族的世居之地。1991年在大南山顶发掘的新石器时代两人合葬墓穴更证明了7000多年前就有我们的祖先居住。
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抗日联第七军的大本营,英勇的抗联战士曾在农场十队附近的新兴岛击毙日本关东军少将司令日野武雄等大批日伪强盗。
改革开放以来,农场大力开发旅游项目,游客们欣赏完山林美景后,可乘船在乌苏里江上体验一下打鱼人的生活,品尝江水炖江鱼的美味,或是停泊在江心,领略对岸俄罗斯农庄的异国风情。沿江逆水而上不到三个小时,便是赫哲族聚居地,可一睹赫哲族的风情园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