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乐教育吧 关注:50贴子:1,669
  • 0回复贴,共1

严监管政策落地,思考乐何去何从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近日,教培领域的重磅“双减”文件正式出炉。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即“双减”文件,以缓解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规范中国相关课后教育服务机构。
一个广泛的观点是,学科类培训机构或将进入长时间的强监管时代,业务发展与资本化道路均受限制。在此形势下,相关机构已经纷纷走上转型之路,素质教育、成人职业教育、教育科技等成为转型的热点领域。其中,基于原有生源与国家政策加持的素质教育成为机构转型的首选。
思考乐教育也不例外。7月28日,思考乐教育相关人士对南都记者表示,公司坚决执行国家政策,正在考虑向艺术版块转型,为未成年人提供素质教育。
即便如此,转型也并非易事,何况去年该司净利润大幅下滑,前不久又因遭受监管机构顶格罚款致使市场声誉受损。
截至南都记者发稿前,思考乐教育当天股价大跌15.84%至1.860港元,而年迄今跌幅已高达83% 。
反超“老大哥”,抢先上市
近年来,在线教育的发展踏上了快车道,尤其在2020年新冠疫情催生的机遇下,多家在线教育公司一年内完成了十多亿甚至数十亿美元的融资,颇是令人瞠目结舌,此前互联网公司IPO也未必有如此大的规模。
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整个教育行业共发生238起投融资事件,整体融资金额达到了超680亿元的惊人数字。
而具体到基础教育K12,上述政策出台之前,行业竞争激烈,并呈现明显分层。其中,新东方与好未来等机构年营收为百亿级别,独领风骚;其后还有昂立教育、卓越教育、邦德教育、思考乐教育等众多跟随者。
其中,思考乐教育(1769.HK)成立于2012年,主要提供中小学课后教育培训。虽然起步并不早,但近年来发展迅速,并崛起为广东省前五大K12课外教育服务提供商之一。
2019年6月,思考乐教育在香港交易所成功敲钟上市,成为深圳本土首家赴港上市的K12教育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跟随者中的邦德教育也是深圳本土企业,成立于2001年,是中国教培行业较早入局者,多年来一直堪称深圳K12行业的“老大哥”。天眼查数据显示,其先后进行过两轮融资,分别是2017年的天使轮与2018年的股权融资,不过并未披露交易金额。
坊间传言,早前邦德教育欲冲刺上市,但反被曾经的“小弟”思考乐教育赶超,抢先一步登陆港股,成为深圳教培界的一匹“黑马”。
思考乐教育创始人陈启远是一位“80后”,也是素有“东方犹太人”之称的莆田人。南都记者发现,在接受地方媒体的采访时,他曾多次颇为自豪于其独特的管理经:与其他众多机构教师由该城市总部统一管理不同,思考乐教育借鉴海底捞的店长负责制,实行校长负责制,由一个学校负责人带领该校团队提供服务,力求打造“教培行业的海底捞”。
这位出生在莆田小镇的青年,也用业绩证明了他的理念。据招股书及上市后的财报,思考乐教育2017-2019年度营收分别同比上涨124.94%、32.15%和42.69%,净利润分别上涨185.40%、143.86%和31.26%。
而至2020年年底,随着陈启远的勃勃雄心,思考乐教育校区遍布深圳、厦门、东莞、佛山、惠州、江门、中山、广州等地。
2020年疫情影响下,仍逆势扩张
不过,上述政策的出台,给陈启远及其他K12行业大佬们的快速扩张步伐按下了暂停键。
本次“双减”文件一个严格的限制是,禁止在周末、寒暑假进行面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类培训。这意味着教培机构,尤其是线下机构的商业模式,将因利用率下降、租金、教师等开销而导致利润空间严重压缩,业务空间也大幅受限。有教育行业分析师表示,“双减”新政或导致教培机构整体业务锐减7成以上。
随后,资本市场上,教育类上市公司股价暴跌,市值损失上千亿。多家上市公司也紧急发声,阐述该政策对公司主营业务的影响。
7月26日,思考乐教育表示,将继续监察校外培训新规的发展,并于必要时对集团业务营运作出调整。该司公告称,实施规则将何时及如何对集团产生具体影响仍存在不确定性,董事会将继续监察《意见》及其他相关规则及法规的发展(尤其是《意见》在集团的主要业务所在地深圳的实施情况),并于必要时对集团的业务营运作出调整。
事实上,在思考乐教育去年净利润出现负增长的背景下,此次的严监管无异于雪上加霜。2020年,思考乐教育实现营收7.4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9%,但净利润下滑48.37%,经调整后下滑28.9%。这是该司近4年来首次净利润负增长,且营收增幅亦为4年来最低。
思考乐教育给出的解释,一是为学生提供的折扣及优惠导致每课时收费减少,二是与2020年疫情期间线下门店的逆势扩张有关。
2020年,该司学习中心数量增加至152家,同比增长52%。门店扩张的同时,入读学生人次增长至33.47万人,同比增长13.0%。然而,常规课程每个辅导课时平均学费则由上年的82.3元减少到73.5元。
该司称,由于2019年及2020年开始运营的学习中心仍处于增长阶段,产生收益相对有限,而直接成本仍较高,导致毛利减少。
不过,其扩张中采取的方式受到市场的质疑。据公开报道,2021年5月思考乐教育因价格欺诈和虚假宣传被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责令立即停止相关违法行为并处顶格罚款。
素质教育成转型热点方向
此次监管政策还有一个严格的限制是,学科类教培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这意味着有相关业务的机构,不排除退市的风险,或者剥离这块业务。
当然, 各地具体执行时的力度有多大,市场尚在等待。有分析师认为,K12教培机构的业务空间几乎被完全限制,如果各地完全执行,则行业内相关公司将受到彻底打击,部分机构含成人职教等其他业务除外。
思考乐教育也在上述7月26日的公告中称,“本集团的业务、财务状况及经营前景可能受以上所述的影响的程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意见》的实施规则,尤其是本集团业务所在地区的实施时间及具体细节。”
深圳一位关注教育的观察人士对南都记者表示,课外学科类培训的需求始终存在,后续可能会出现变种或打擦边球的形式。但毋庸置疑的是,没有了资本持之以恒的鼓吹和焦虑感灌输,教培行业的海量市场必将萎缩。
转型势在必然。综合目前各家学科类机构的情况来看,基于原有生源的素质教育成为转型的首选。思考乐教育上述人士对南都记者透露,这几天高层忙于开会商讨应对方案,其他转型方向还在探索之中。至于相关业务如何逐步回撤,尚未有具体方案下来。
更多的转型方向还有成人职业教育、硬件教育和托管等。然而,这些领域的用户画像、运营模式、教研体系等与K12教培均不同。其中,成人职业教育的一个难点在于完课率和续报率低,硬件教育则需要高技术门槛,而托管的盈利空间不大。
思考乐教育何去何从,尚未可知。但可以确定的是,创业近十年的陈启远和众多的教培行业人士一样,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
如何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公平性,如何回归教育的本质和初心,是他们和背后的资本亟需思考的命题。


1楼2021-08-03 11:2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