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17.24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译文】 子贡说:“君子也有厌恶的事吗?”孔子说:“有厌恶的事。厌恶宣扬别人坏处的人;厌恶身居下位却诽谤上位的人;厌恶勇敢却不懂礼节的人;厌恶果断却不听人言的人。”子贡说: “我也有厌恶的事呀:厌恶把自己的偏见,认为是最高智慧的人;厌恶不知道收敛(控制)自己,把不谦虚当做勇敢的人,厌恶尖酸刻薄攻击人家,而把这当成直率的人。”
我的理解(24-25):
再说态度:
麻入蓬中,放眼望去,周围多半是蓬、多半是小人(一般人)甚至是恶人。
做为君子,我们讨不讨厌这些小人?
讨厌。讨厌什么?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孔子的 “恶称人之恶者”。
麻在蓬下,所以孔子应该是在阳货之流的手下。现假设是在阳货1的手下,不是在阳货2、阳货3的手下。
在这种情况下,称人之恶者是谁?
如果是阳货们在别人面前称其他阳货之恶,孔子该怎么办?
答:打酱油。
如果非阳货1在孔子面前称其他阳货之恶,孔子该怎么办?
答:对不起,我要打酱油。
如果是阳货1在孔子面前称其他阳货之恶,孔子该怎么办?
答:谏
在以上的三种情况下,孔子恶不恶阳货们?
如果你回答“不恶”,那君子亦有恶,恶在哪?
如果你回答“有恶”,那恶谁?要不要说出来?
想而不说,巧言令色;想而有说,称人之恶!
所以,孔子的“恶称人之恶者”,其实是自恶,恶的是自己呀!
这就是: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恶称人之恶一清楚,下面也就顺理成章。
居下流而讪上,就是我在阳货1的手下,却和别人(阳货2、3或诸位君子)说阳货1的坏话(也可能是说他的缺点);
勇而无礼,就是我在谏阳货1的时候,我的说话方法也不合礼。
恶果敢而窒者。更是如此……你在勇敢地去谏阳货1时同时,最起码要听听他的解释、给他一个说话的机会吧!
你不是上帝,你认为他错了,并不见得他真的错。民耻且格,做为民还有个说理的机会呢?你勇敢地说人一通,却不听人家解释,这……又成了什么话!
君子自己有没有恶?没有恶。但在阳货1手下的君子,特别容易犯以上的四种错误,也就是说,做为君子的我们,要自见四种恶!
君子有没有恶?有恶。恶什么?恶自己的恶!
君子的恶是自恶,子贡的恶呢?
子贡是恶人,与君子的恶看起来相似,实际上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