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甲胶吧 关注:20贴子:120
  • 0回复贴,共1

“大灾之后有大疫”!暴雨洪涝之后,一定要记住这几件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最近几天,河南郑州、新乡等多地出现暴雨、洪涝灾害。古话说:“大灾之后,必有大疫”,意思是指在发生暴雨、洪涝、地震等大的自然灾害之后,很容易出现各种传染病疫情,一定要做好防疫工作。
暴雨洪灾后常见的皮肤类疾病有哪些?
1.虫咬皮炎
洪水之后会滋生大量的蚊虫,蚊虫叮咬人之后,皮肤会出现大量、散在的红色风团,或是斑丘疹,有的中间还会出现水泡。
患者会觉得非常痒,难以忍受。有些人在被蚊虫叮咬后,会产生一些变态反应,诱发丘疹性荨麻疹,这些都属于由于蚊虫叮咬引起的皮炎。
2.浸渍性皮炎
当人在水中浸泡时间过长,会导致角质层水合程度过度,就像我们游泳之后手足会发白。
当水合程度过度时,皮肤对人体的保护功能就会下降,摩擦之后容易产生破溃。如果没有及时处理,破溃会越来越大,甚至并发感染。有些患者还会在溃烂处周围出现像类似湿疹的改变,我们叫做自身敏感性皮炎。
3.真菌感染
由于角质层水合程度增加,皮肤保护功能下降,很容易感染真菌!如果原来有足癣的患者,症状会加重,出现水泡、瘙痒、脱皮。
这时候如果不注意及时治疗,合并感染,也可能诱发丹毒。如果患上了丹毒,可能会出现一侧肢体的红肿热痛,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处理。
划重点:尽量减少接触水和在水中浸泡,离开洪水区以后,要及时干燥皮肤,要用毛巾擦干或烘干,让皮肤角质层的水合程度尽快恢复正常。
下水前也可以涂抹一些隔水油脂(各种油性霜剂)来进行预防和保护。如果皮肤已受损,要把受伤的地方清洗干净,尽量保持干燥。
不管患上哪种皮炎,都会有明显的瘙痒,首先不要去抓,防止皮炎进一步扩散和加重,可以吃一点抗过敏的药,最好是及时去皮肤科进行相应处理。
暴雨洪灾后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哪些?
洪 水中夹杂有大量污染物,如垃圾甚至粪便,洪水期间,水源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食物、瓜果、蔬菜等也很容易受到污染。
如果水和食物处理不当,就很容易感染肠道传染病,如细菌性痢疾、伤寒、霍乱、感染性腹泻、甲型肝炎等。
细菌性痢疾主要表现畏寒、发热、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以及里急后重感(一种肛门坠胀感,总想解大便,但解不出来);
霍乱是以大量的水样便为主;伤寒则表现为持续高热、肝脾肿大和玫瑰疹;甲型肝炎表现为疲乏,食欲减退、恶心厌油,部分患者还出现黄疸。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很可能是患上了肠道传染病。
划重点:防止病从口入,最主要的预防措施就是不喝生水,保障饮用水的洁净卫生,比如密封桶装水、瓶装水和加热消毒烧开的水。
食物一定要煮熟,食物应妥善保存,生熟分开,防止虫蝇接触,再次食用前一定要充分加热,不能吃未煮熟的食物,更不能吃腐烂变质的食物。
暴雨洪灾后常见的接触性传染疾病有哪些?
最常见的是传染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病原体可以是细菌,也可以是病毒,一般通过接触患者用过的毛巾、洗脸用具、水等而感染。患病后眼睛出现畏光、红、烧灼感、疼痛、流泪等。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遭遇洪灾后需要重点防范的接触类传染病,猪、狗、鼠类等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带菌的尿液污染水源,由于钩体具有很强的侵袭力,通过皮肤、眼结膜、鼻或口腔粘膜侵入人体,迅速进入血流繁殖,引起高热、头痛、全身酸痛、剧烈的腓肠肌(小腿)疼痛、眼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等。
另一个需要防范的是流行性出血热,这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可以通过接触带病毒的鼠类排泄物而被感染。临床以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
划重点:要勤洗手,不要和他人共用脸盆、毛巾等个人卫生用具,不要在河水或水塘中捕鱼、游泳,减少不必要的疫水接触,有条件可穿长筒橡皮靴、戴橡皮手套。再接触排泄物后应立即洗手,如果抗洪人员不可避免接触到这些感染源,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提前服用药物进行预防。
暴雨洪灾后常见的虫媒类传染疾病有哪些?
这类的传染源主要是苍蝇、蚊子等昆虫。洪水过后经常会造成灾区垃圾**的堆积,高温高湿的环境会造成病媒昆虫的迅速繁殖。
苍蝇也是肠道传染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及易散播病原菌污染食物。蚊子是疟疾、登革热的传播媒介。
感染疟疾后表现为畏寒、寒战、高热、出汗、贫血,俗称“打摆子”。而登革热则表现为突起发热,全身肌肉、骨关节痛,极度疲乏,皮疹、淋巴结肿大等。
划重点:最重要的是清理堆积杂物、排干积水,消除病媒的滋生地。另外,要准备蚊帐、杀虫剂等防蚊设施,以减少蚊虫的叮咬。
参加抗洪救灾的人员尽量穿长袖长裤,可以在衣服上预先喷洒驱蚊剂。特别要避免婴幼儿在污染环境或者虫蝇滋生的环境中活动。
龟鹿药业


IP属地:河南1楼2021-08-12 14:3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