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测红楼梦八十回后剧情,不能忽略当时的文化背景
红楼梦第一回,就通过石头对空空道人说的一番话对各种传统文学一顿猛批,如批判野史“或讪谤君相,或贬人妻女,奸淫凶恶”,批判风月笔墨“淫秽污臭,屠毒笔墨,坏人子弟”,批判佳人才子之书“千部共出一套……悉皆自相矛盾,大不近情理”等。是想透露什么信息呢?石头说这些话时,说那些书跟自己的书左一句不可比,右一句不可比。实际上是想告诉人们,自己的书跟那些旧书一直在对比着写,特别是针对佳人才子类书,自己的书在处理类似情节与细节时,文笔与表现方法都要比那些旧书合理高明得多。
晚明小说的大环境,写实之风走火入魔陷入淫滥,反向激起了才子佳人小说对“佳话”式浪漫传奇爱情的抒写。许多腻于晚明情欲写实小说的人们,对于这样一种清新的爱情故事自然产生好感,故而这派小说得以迅速流行。
才子佳人小说在清初顺治康熙年间非常盛行,内容通常是“男女以诗为媒介,由爱才而产生了思慕与追求,私订终身结良缘,中经豪门权贵为恶构隙而离散多经波折终因男中三元而团圆。”从题材上说,是写才子佳人的恋爱故事,其情节构成,大多是郊游偶遇,题诗传情,梅香撮合,私订终身。其结局或因命运乖违,或因小人拨弄,或出政事牵连,于是佳人逼嫁,才子遭难,但虽经波折,却坚贞如一。后来或由于才子金榜题名,或由于圣君贤吏主持正义,终于“有情人终成眷属”。
才子佳人小说从单篇作品看大多成就不高,作为一个文学流派,从总体上来说,是联结《金瓶梅》与《红楼梦》之间的链环。这类小说与《金瓶梅》的风格迥异,但它却是脱胎于《金瓶梅》,沿着《金瓶梅》开辟的创作道路发展的,它以恋爱婚姻、家庭生活为题材,假托往事,针对现实,反映人情世态,强调女子的才能,女性形象在书中占有重要地位。小说歌颂女子的才能,作品的女主人公都是美貌而多才。
曹雪芹虽然批评了才子佳人小说,创作上也确实是与之大不一样,由编织才子佳人超俗的婚姻理想,转向直写上层社会年轻贵族人生婚恋之不幸,艺术造诣更是才子佳人小说不能比拟的,但是,《红楼梦》中对女子情有独钟的文化内蕴,显示出的心灵结合的爱情观,大观园中试诗才、联吟唱和的情节,也还是发脉于才子佳人小说。
推测红楼梦八十回后剧情,一定不要忽略当时的文化背景。红楼梦一直看不起当时的风月与佳人才子类小说,则它自己奉献出来的这部书都会超越以往的任何风月佳人才子类书,从内容到细节上,一定有十分鲜明的对比的地方。
以《红楼梦》很喜欢引用的《西厢记》来说:
1.贾雨村和姣杏。关键词:一见钟情——高中状元——成婚。可是曹雪芹把故事合理化了:第一,大家闺秀不可能随便见到家中的男子宾客,所以女主角改成丫鬟更加合理;第二,一见钟情的几率太低了,所以一厢情愿更加合理。
2.晴雯传情。关键词:红娘帮助传情。红娘这种角色作为小姐或者公子的贴身丫鬟居然主动成为公子小姐做出伤风败俗行为的帮凶,这也是不合理的,所以改为晴雯完全领会不出个中之情。
再比如,清代才子佳人小说《花田错》的剧情:佳人与才子擦肩而过,佳人遗帕,公子还帕,两人一见钟情,公子上门提亲,两人成亲。对应林小红和贾芸遗帕还帕传情,关键词:意外交换定情信物,一见钟情,共偕连理。更改的不合理处:大家闺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不可能见到男宾,就算意外遗失个人物品,才子也不可能还得了。所以两位平民之间发生这种故事更加合情合理。
《红楼梦》里反对传统风月才子佳人小说里不切实际的理想浪漫化情节,书里俯拾皆是,则书里的情情爱爱走的必然与那种庸俗套路有很大不同,主要是在剧情的合理性可能性上会有很大提升。这种写作的方式与方法,也会贯穿整部红楼梦的始终,在后四十回的文风里得以继续体现。
如第二十八回,在“蒋玉菡情赠茜香罗”一回中,写冯紫英在家宴请宝玉、薛蟠、蒋玉菡,席间找来锦香院的妓女云儿作陪,饮酒唱曲。很多红学家认为这个云儿便是影射的史湘云的现实中的真实身份,就是一位像云儿一样的青楼女子。人们见到史湘云的太虚幻境曲子里有讲与男女性爱有关的“巫山云雨”这样暧昧的典故,更是断定小说中史湘云的结局,她后来会去做妓女。
其实这种观点错的太远了,因为小说文本里有太多线索,暗示小说中的史湘云将过上奢华的宫廷生活,成为一个老男人的玩物。
关于史湘云的命运,仔细分析史湘云的酒令,花签,判词唱曲,发现里面反复引用了太上皇以及先王的典故,可能预示史湘云的命运与太上皇脱不了干系。如史湘云的酒令里连续用了太上皇李隆基以及吴王夫差父亲阖闾的典故,史湘云的花签里用了杨贵妃“海棠春睡”的典故,史湘云判词曲子“云散高唐”之句,更用了楚之先王“巫山云雨”的典故。这些典故的信息量很大,似乎强烈暗示史湘云被太上皇临幸过。
所以小说里史湘云不是做了妓女,而应该是给太上皇做情妇,但明面上的身份是太上皇的义女,类似于我们现在江湖大佬们的干女儿。应该是因为史家获罪,为了拯救史家,经南安太妃的介绍,史湘云进宫做了宫女,服侍太上皇。太上皇赏识史湘云,认她做了义女。根据七十回史湘云放风筝是一个门扇大喜字带响鞭的风筝,预示史湘云将被皇家隆重赐婚,嫁给冒充成甄宝玉的贾宝玉。
那么史湘云是怎么获得皇家赏识的呢?这个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史湘云以太上皇义女的身份风光嫁人,她原来也是牺牲了色相换来的。
传统才子佳人小说讲美女落难,通常会遇到一个义薄云天的干爹,他会无私奉献不求回报地帮助美女寻回意中人迎来大团圆结局。主角光环下,美女总能遇到干爹天上掉馅饼无缘无故对她好。《红楼梦》里这史湘云也遇到干爹了,就是太上皇。但是这个太上皇对史湘云好,却不是无缘无故的,史湘云蒙皇家赐婚风光出嫁,其实也是付出了某种难以言说的代价的。仔细读红楼梦,你会发现整部《红楼梦》通篇都是以这种方式对传统才子佳人小说作出了讽刺与批判。
红楼梦第一回,就通过石头对空空道人说的一番话对各种传统文学一顿猛批,如批判野史“或讪谤君相,或贬人妻女,奸淫凶恶”,批判风月笔墨“淫秽污臭,屠毒笔墨,坏人子弟”,批判佳人才子之书“千部共出一套……悉皆自相矛盾,大不近情理”等。是想透露什么信息呢?石头说这些话时,说那些书跟自己的书左一句不可比,右一句不可比。实际上是想告诉人们,自己的书跟那些旧书一直在对比着写,特别是针对佳人才子类书,自己的书在处理类似情节与细节时,文笔与表现方法都要比那些旧书合理高明得多。
晚明小说的大环境,写实之风走火入魔陷入淫滥,反向激起了才子佳人小说对“佳话”式浪漫传奇爱情的抒写。许多腻于晚明情欲写实小说的人们,对于这样一种清新的爱情故事自然产生好感,故而这派小说得以迅速流行。
才子佳人小说在清初顺治康熙年间非常盛行,内容通常是“男女以诗为媒介,由爱才而产生了思慕与追求,私订终身结良缘,中经豪门权贵为恶构隙而离散多经波折终因男中三元而团圆。”从题材上说,是写才子佳人的恋爱故事,其情节构成,大多是郊游偶遇,题诗传情,梅香撮合,私订终身。其结局或因命运乖违,或因小人拨弄,或出政事牵连,于是佳人逼嫁,才子遭难,但虽经波折,却坚贞如一。后来或由于才子金榜题名,或由于圣君贤吏主持正义,终于“有情人终成眷属”。
才子佳人小说从单篇作品看大多成就不高,作为一个文学流派,从总体上来说,是联结《金瓶梅》与《红楼梦》之间的链环。这类小说与《金瓶梅》的风格迥异,但它却是脱胎于《金瓶梅》,沿着《金瓶梅》开辟的创作道路发展的,它以恋爱婚姻、家庭生活为题材,假托往事,针对现实,反映人情世态,强调女子的才能,女性形象在书中占有重要地位。小说歌颂女子的才能,作品的女主人公都是美貌而多才。
曹雪芹虽然批评了才子佳人小说,创作上也确实是与之大不一样,由编织才子佳人超俗的婚姻理想,转向直写上层社会年轻贵族人生婚恋之不幸,艺术造诣更是才子佳人小说不能比拟的,但是,《红楼梦》中对女子情有独钟的文化内蕴,显示出的心灵结合的爱情观,大观园中试诗才、联吟唱和的情节,也还是发脉于才子佳人小说。
推测红楼梦八十回后剧情,一定不要忽略当时的文化背景。红楼梦一直看不起当时的风月与佳人才子类小说,则它自己奉献出来的这部书都会超越以往的任何风月佳人才子类书,从内容到细节上,一定有十分鲜明的对比的地方。
以《红楼梦》很喜欢引用的《西厢记》来说:
1.贾雨村和姣杏。关键词:一见钟情——高中状元——成婚。可是曹雪芹把故事合理化了:第一,大家闺秀不可能随便见到家中的男子宾客,所以女主角改成丫鬟更加合理;第二,一见钟情的几率太低了,所以一厢情愿更加合理。
2.晴雯传情。关键词:红娘帮助传情。红娘这种角色作为小姐或者公子的贴身丫鬟居然主动成为公子小姐做出伤风败俗行为的帮凶,这也是不合理的,所以改为晴雯完全领会不出个中之情。
再比如,清代才子佳人小说《花田错》的剧情:佳人与才子擦肩而过,佳人遗帕,公子还帕,两人一见钟情,公子上门提亲,两人成亲。对应林小红和贾芸遗帕还帕传情,关键词:意外交换定情信物,一见钟情,共偕连理。更改的不合理处:大家闺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不可能见到男宾,就算意外遗失个人物品,才子也不可能还得了。所以两位平民之间发生这种故事更加合情合理。
《红楼梦》里反对传统风月才子佳人小说里不切实际的理想浪漫化情节,书里俯拾皆是,则书里的情情爱爱走的必然与那种庸俗套路有很大不同,主要是在剧情的合理性可能性上会有很大提升。这种写作的方式与方法,也会贯穿整部红楼梦的始终,在后四十回的文风里得以继续体现。
如第二十八回,在“蒋玉菡情赠茜香罗”一回中,写冯紫英在家宴请宝玉、薛蟠、蒋玉菡,席间找来锦香院的妓女云儿作陪,饮酒唱曲。很多红学家认为这个云儿便是影射的史湘云的现实中的真实身份,就是一位像云儿一样的青楼女子。人们见到史湘云的太虚幻境曲子里有讲与男女性爱有关的“巫山云雨”这样暧昧的典故,更是断定小说中史湘云的结局,她后来会去做妓女。
其实这种观点错的太远了,因为小说文本里有太多线索,暗示小说中的史湘云将过上奢华的宫廷生活,成为一个老男人的玩物。
关于史湘云的命运,仔细分析史湘云的酒令,花签,判词唱曲,发现里面反复引用了太上皇以及先王的典故,可能预示史湘云的命运与太上皇脱不了干系。如史湘云的酒令里连续用了太上皇李隆基以及吴王夫差父亲阖闾的典故,史湘云的花签里用了杨贵妃“海棠春睡”的典故,史湘云判词曲子“云散高唐”之句,更用了楚之先王“巫山云雨”的典故。这些典故的信息量很大,似乎强烈暗示史湘云被太上皇临幸过。
所以小说里史湘云不是做了妓女,而应该是给太上皇做情妇,但明面上的身份是太上皇的义女,类似于我们现在江湖大佬们的干女儿。应该是因为史家获罪,为了拯救史家,经南安太妃的介绍,史湘云进宫做了宫女,服侍太上皇。太上皇赏识史湘云,认她做了义女。根据七十回史湘云放风筝是一个门扇大喜字带响鞭的风筝,预示史湘云将被皇家隆重赐婚,嫁给冒充成甄宝玉的贾宝玉。
那么史湘云是怎么获得皇家赏识的呢?这个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史湘云以太上皇义女的身份风光嫁人,她原来也是牺牲了色相换来的。
传统才子佳人小说讲美女落难,通常会遇到一个义薄云天的干爹,他会无私奉献不求回报地帮助美女寻回意中人迎来大团圆结局。主角光环下,美女总能遇到干爹天上掉馅饼无缘无故对她好。《红楼梦》里这史湘云也遇到干爹了,就是太上皇。但是这个太上皇对史湘云好,却不是无缘无故的,史湘云蒙皇家赐婚风光出嫁,其实也是付出了某种难以言说的代价的。仔细读红楼梦,你会发现整部《红楼梦》通篇都是以这种方式对传统才子佳人小说作出了讽刺与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