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K411012沥青路面结构组成特点
垫层主要设置在温度和湿度状况不良的路段上,以改善路面结构的使用性能。垫层的主要性能指标:1)垫层宜采用砂、砂砾等颗粒材料,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宜大于5%。2)排水垫层应与边缘排水系统相连接,厚度宜大于150mm,宽度不宜小于基层底面的宽度。
1K411013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组成特点
重交通以上等级道路、城市快速路、主干路采用42.5以上道路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其他道路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
1K411016不同形式挡土墙的结构特点
沥青路面: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使用年限15年,支路使用年限10年;水泥混凝土路面:快速路、主干路使用年限30年,次干路、支路使用年限20年。
快速路:完全为交通服务,解决城市大容量、长距离、快速交通的主要道路,如:北京四环;主干路:以交通为主,连接各城区,如:长安街;次干路:区域性交通干道,兼有服务功能;支路:以服务功能为主。
路面按力学特性分柔性路面、刚性路面。柔性路面: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弯沉变形较大、抗弯强度小,在反复荷载作用下产生累积变形,破坏取决于极限垂直变形和弯拉应变,柔性路面主要代表:沥青类路面(沥青混凝土面层、沥青碎石面层、沥青贯入式碎石面层);刚性路面:荷载作用下产生板体作用,抗弯拉强度大,弯沉变形很小,呈现较大的刚性,破坏取决于极限弯拉强度,刚性路面主要代表:水泥混凝土路面。
基层的结构类型分柔性基层、半刚性基层;在半刚性基层上铺筑面层时,城市主干路、快速路应适当加厚面层或采取措施以减轻反射裂缝(措施包括:基层上铺应力消减层或铺抗拉土工织物)。
高液限黏土、高液限粉土及含有机质的细粒土不适于做路基填料,必须采用上述土做填料时,应掺加石灰或水泥等结合料进行改善。
岩石或填石路基顶面应铺设整平层,厚度一般为100~150mm。
应根据道路交通等级和路基抗冲刷能力来选择基层材料。湿润地宜采用排水基层。采用细粒土时应设置底基层,底基层采用级配粒料、水泥稳定粒料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
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基层属于半刚性基层,包括:石灰稳定土类基层、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基层、石灰粉煤灰钢渣稳定土类基层、水泥稳定土类基层等,其强度高、整体性好,适用于交通量大、轴载重的道路(用于高等级道路)。
路面使用指标:1)承载能力;2)平整度;3)温度稳定性;4)抗滑能力;5)透水性;6)噪声量;
防冻垫层和排水垫层宜采用砂、砂砾等颗粒材料。半刚性垫层宜采用低剂量水泥、石灰等无机结合稳定粒料或土类材料。
水泥混凝土道路基层作用:防止或减轻由于唧泥导致的板底脱空和错台等病害;与垫层共同作用,可控制或减少路基不均匀冻胀或体积变形对混凝土面层产生的不利影响;为混凝土面层提供稳定而坚实的基础,并改善接缝的传荷能力。
1K411022城镇道路路基压实作业要点
管顶以上500mm范围内应采用轻型压实机具。
1K411023岩土分类与不良土质处理方法
不良土质路基在加固处理施工前做好如下准备:进行详细的现场调查,依据工程资质勘察报告核查特殊土(黄土、湿黏土、膨胀土、软土、盐渍土、冻土等)的分布范围、埋置深度和地表水、地下水状况,根据设计文件、水文地质资料编制专项施工方案;选择适宜的季节进行路基加固处理施工。
1K411041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技术
透层用于石灰稳定土类或水泥稳定土类基层的透层油宜紧接在基层碾压成型后表面稍变干燥,但尚未硬化的情况下喷洒,洒布透层油后,应封闭交通。透层油洒布后的养护时间应根据透层油的品种和气候条件由试验确定。液体沥青中的稀释剂全部挥发或乳化沥青水分蒸发后,应及时铺筑沥青混合料面层。
粘层。在既有结构和路缘石、检查井等构筑物与沥青混合料层的连接面应喷洒粘层油。粘层油宜在摊铺面层当天洒布。
摊铺机应采用自动找平方式。下面层宜采用钢丝绳或路缘石、平石控制高程与摊铺厚度上面层宜采用导梁或平衡梁的控制方式。
最低摊铺温度根据铺筑层厚度、气温、沥青混合料种类、风速、下卧层表面温度等,按规范要求执行。
松铺系数根据混合料类型、施工机械和施工工艺等通过试铺试压确定。
1K411042改性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技术
摊铺机应采用自动找平方式,中、下面层宜采用钢丝绳或导梁引导的高程控制。
胀缝传力杆应与胀缝板、提缝板一起安装。当一次铺筑宽度小于面层宽度时,应设置纵向施工缝,纵向施工缝宜采用平缝加拉杆型。
普通混凝土路面在与结构物衔接处、道路交叉和填挖土方变化处应设胀缝。胀缝应与路面中心线垂直,缝壁必须垂直,缝宽必须一致,缝中不得连浆。缝上部灌填缝料,下部安装胀缝板和传力杆。当一次铺筑宽度小于面层加硬路肩总宽度时,应按设计要求设置纵向施工缝。
1K411044城镇道路大修维护技术要点
微表处,是指采用机械设备将改性乳化沥青、粗细集料、填料、水和添加剂等按照设计配合比拌合成稀浆混合料并摊铺到原路面上的薄层。
微表处理技术应用于城镇道路维护,可单层或双层铺筑,具有封水、防滑、耐磨和改善路表外观的功能,MS-3型微表处混合料还具有填补车辙的功能。可达到延长道路适用期目的,且工程投资少、工期短。
1K412013钢筋施工技术★★
预制构件的吊环其使用时的计算拉力应不大于65MPa。
当采用冷拉法进行调直时,HPB300钢筋冷拉率不得大于2%;HRB400钢筋冷拉率不得大于1%。
钢筋下料前,应核对钢筋品种、规格、等级及加工数量,并根据设计要求和钢筋长度配料。感觉宜采用数控化机械设备在专用厂房中集中下料和加工,其形状、尺寸应符合设计的规定;加工后的钢筋,其表面不应有削弱钢筋截面的伤痕。下料后应按种类和使用部位分别挂牌标明。
箍筋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被箍主钢筋的直径,且HPB300不得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HRB400不得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不得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在混凝土结构中要求充分发挥钢筋强度或对延性要求高的部分应选用Ⅱ级或Ⅰ级接头;当在同一连接区段内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为100%时应选用Ⅰ级接头。
对集中加工、整体安装的半成品钢筋和钢筋骨架,在运输时采用适宜的装载工具,并采取增加刚度、防止扭曲变形的措施。
组装时,在需要焊接的位置宜采用楔形卡卡紧,防止焊接时局部变形。
普通钢筋和预应力直线形钢筋的最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钢筋公称直径,后张法构件预应力直线形钢筋不得小于其管道直径的1/2。
钢筋机械连接件的最小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20mm。
混凝土垫块应具有不低于结构本体混凝土的强度,应有足够的密实性。
混凝土浇筑前,应对垫块的位置、数量和紧固程度进行检查。
1K412014混凝土施工技术★★
预拌混凝土在卸料前需要掺加外加剂时,应在外加剂掺入后采用快挡旋转搅拌罐进行搅拌;外加剂掺量和搅拌时间应有经试验确定的预案。
预拌混凝土从搅拌机卸入搅拌运输车至卸料时的运输时间不宜大于90min,如需延长运送时间,则应采取相应的有效技术措施,并应通过试验验证。
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模板、支架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检查钢筋及预埋件位置规格;接缝处应凿毛清理湿润。
散落的混凝土严禁用于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浇筑;采用泵送混凝土时,受料斗应由足够的混凝土,泵送间歇时间不宜超过15min;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隙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在地层混凝土初凝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振捣混凝土应使表面呈现浮浆、不出现气泡和不再沉落为准。不泡不落有浮浆
普通混凝土养护不少于7d,特殊混凝土不少于14d,大体积混凝土不少于28d。
垫层主要设置在温度和湿度状况不良的路段上,以改善路面结构的使用性能。垫层的主要性能指标:1)垫层宜采用砂、砂砾等颗粒材料,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宜大于5%。2)排水垫层应与边缘排水系统相连接,厚度宜大于150mm,宽度不宜小于基层底面的宽度。
1K411013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组成特点
重交通以上等级道路、城市快速路、主干路采用42.5以上道路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其他道路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
1K411016不同形式挡土墙的结构特点
沥青路面: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使用年限15年,支路使用年限10年;水泥混凝土路面:快速路、主干路使用年限30年,次干路、支路使用年限20年。
快速路:完全为交通服务,解决城市大容量、长距离、快速交通的主要道路,如:北京四环;主干路:以交通为主,连接各城区,如:长安街;次干路:区域性交通干道,兼有服务功能;支路:以服务功能为主。
路面按力学特性分柔性路面、刚性路面。柔性路面: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弯沉变形较大、抗弯强度小,在反复荷载作用下产生累积变形,破坏取决于极限垂直变形和弯拉应变,柔性路面主要代表:沥青类路面(沥青混凝土面层、沥青碎石面层、沥青贯入式碎石面层);刚性路面:荷载作用下产生板体作用,抗弯拉强度大,弯沉变形很小,呈现较大的刚性,破坏取决于极限弯拉强度,刚性路面主要代表:水泥混凝土路面。
基层的结构类型分柔性基层、半刚性基层;在半刚性基层上铺筑面层时,城市主干路、快速路应适当加厚面层或采取措施以减轻反射裂缝(措施包括:基层上铺应力消减层或铺抗拉土工织物)。
高液限黏土、高液限粉土及含有机质的细粒土不适于做路基填料,必须采用上述土做填料时,应掺加石灰或水泥等结合料进行改善。
岩石或填石路基顶面应铺设整平层,厚度一般为100~150mm。
应根据道路交通等级和路基抗冲刷能力来选择基层材料。湿润地宜采用排水基层。采用细粒土时应设置底基层,底基层采用级配粒料、水泥稳定粒料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
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基层属于半刚性基层,包括:石灰稳定土类基层、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基层、石灰粉煤灰钢渣稳定土类基层、水泥稳定土类基层等,其强度高、整体性好,适用于交通量大、轴载重的道路(用于高等级道路)。
路面使用指标:1)承载能力;2)平整度;3)温度稳定性;4)抗滑能力;5)透水性;6)噪声量;
防冻垫层和排水垫层宜采用砂、砂砾等颗粒材料。半刚性垫层宜采用低剂量水泥、石灰等无机结合稳定粒料或土类材料。
水泥混凝土道路基层作用:防止或减轻由于唧泥导致的板底脱空和错台等病害;与垫层共同作用,可控制或减少路基不均匀冻胀或体积变形对混凝土面层产生的不利影响;为混凝土面层提供稳定而坚实的基础,并改善接缝的传荷能力。
1K411022城镇道路路基压实作业要点
管顶以上500mm范围内应采用轻型压实机具。
1K411023岩土分类与不良土质处理方法
不良土质路基在加固处理施工前做好如下准备:进行详细的现场调查,依据工程资质勘察报告核查特殊土(黄土、湿黏土、膨胀土、软土、盐渍土、冻土等)的分布范围、埋置深度和地表水、地下水状况,根据设计文件、水文地质资料编制专项施工方案;选择适宜的季节进行路基加固处理施工。
1K411041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技术
透层用于石灰稳定土类或水泥稳定土类基层的透层油宜紧接在基层碾压成型后表面稍变干燥,但尚未硬化的情况下喷洒,洒布透层油后,应封闭交通。透层油洒布后的养护时间应根据透层油的品种和气候条件由试验确定。液体沥青中的稀释剂全部挥发或乳化沥青水分蒸发后,应及时铺筑沥青混合料面层。
粘层。在既有结构和路缘石、检查井等构筑物与沥青混合料层的连接面应喷洒粘层油。粘层油宜在摊铺面层当天洒布。
摊铺机应采用自动找平方式。下面层宜采用钢丝绳或路缘石、平石控制高程与摊铺厚度上面层宜采用导梁或平衡梁的控制方式。
最低摊铺温度根据铺筑层厚度、气温、沥青混合料种类、风速、下卧层表面温度等,按规范要求执行。
松铺系数根据混合料类型、施工机械和施工工艺等通过试铺试压确定。
1K411042改性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技术
摊铺机应采用自动找平方式,中、下面层宜采用钢丝绳或导梁引导的高程控制。
胀缝传力杆应与胀缝板、提缝板一起安装。当一次铺筑宽度小于面层宽度时,应设置纵向施工缝,纵向施工缝宜采用平缝加拉杆型。
普通混凝土路面在与结构物衔接处、道路交叉和填挖土方变化处应设胀缝。胀缝应与路面中心线垂直,缝壁必须垂直,缝宽必须一致,缝中不得连浆。缝上部灌填缝料,下部安装胀缝板和传力杆。当一次铺筑宽度小于面层加硬路肩总宽度时,应按设计要求设置纵向施工缝。
1K411044城镇道路大修维护技术要点
微表处,是指采用机械设备将改性乳化沥青、粗细集料、填料、水和添加剂等按照设计配合比拌合成稀浆混合料并摊铺到原路面上的薄层。
微表处理技术应用于城镇道路维护,可单层或双层铺筑,具有封水、防滑、耐磨和改善路表外观的功能,MS-3型微表处混合料还具有填补车辙的功能。可达到延长道路适用期目的,且工程投资少、工期短。
1K412013钢筋施工技术★★
预制构件的吊环其使用时的计算拉力应不大于65MPa。
当采用冷拉法进行调直时,HPB300钢筋冷拉率不得大于2%;HRB400钢筋冷拉率不得大于1%。
钢筋下料前,应核对钢筋品种、规格、等级及加工数量,并根据设计要求和钢筋长度配料。感觉宜采用数控化机械设备在专用厂房中集中下料和加工,其形状、尺寸应符合设计的规定;加工后的钢筋,其表面不应有削弱钢筋截面的伤痕。下料后应按种类和使用部位分别挂牌标明。
箍筋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被箍主钢筋的直径,且HPB300不得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HRB400不得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不得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在混凝土结构中要求充分发挥钢筋强度或对延性要求高的部分应选用Ⅱ级或Ⅰ级接头;当在同一连接区段内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为100%时应选用Ⅰ级接头。
对集中加工、整体安装的半成品钢筋和钢筋骨架,在运输时采用适宜的装载工具,并采取增加刚度、防止扭曲变形的措施。
组装时,在需要焊接的位置宜采用楔形卡卡紧,防止焊接时局部变形。
普通钢筋和预应力直线形钢筋的最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钢筋公称直径,后张法构件预应力直线形钢筋不得小于其管道直径的1/2。
钢筋机械连接件的最小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20mm。
混凝土垫块应具有不低于结构本体混凝土的强度,应有足够的密实性。
混凝土浇筑前,应对垫块的位置、数量和紧固程度进行检查。
1K412014混凝土施工技术★★
预拌混凝土在卸料前需要掺加外加剂时,应在外加剂掺入后采用快挡旋转搅拌罐进行搅拌;外加剂掺量和搅拌时间应有经试验确定的预案。
预拌混凝土从搅拌机卸入搅拌运输车至卸料时的运输时间不宜大于90min,如需延长运送时间,则应采取相应的有效技术措施,并应通过试验验证。
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模板、支架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检查钢筋及预埋件位置规格;接缝处应凿毛清理湿润。
散落的混凝土严禁用于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浇筑;采用泵送混凝土时,受料斗应由足够的混凝土,泵送间歇时间不宜超过15min;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隙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在地层混凝土初凝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振捣混凝土应使表面呈现浮浆、不出现气泡和不再沉落为准。不泡不落有浮浆
普通混凝土养护不少于7d,特殊混凝土不少于14d,大体积混凝土不少于28d。